胃下垂,是胃的位置異常,即胃下降至盆腔,經常引起一些消化系統(tǒng)癥狀,如腹脹、噯氣、惡心、嘔吐、便秘等。
胃的正常位置需要膈肌、韌帶等支持,還與胃內壓、胃張力等有關,當這些出現(xiàn)異常,胃的位置降低,站立時胃的下緣達盆腔,胃小彎角切跡(胃小彎的最低點)低于髂嵴連線水平(約臍下2橫指處),還可能會導致其他內臟出現(xiàn)下垂傾向。
胃下垂患者出現(xiàn)胃下垂,主要和胃的韌帶功能的消退、腹肌松弛、體質這些方面有關,此外患者自身因素如體力狀況、運動量、手術等有關。
1、膈肌位置下降
如膈肌活動力降低,腹腔壓力降低,腹肌收縮力減弱,胃膈韌帶、胃肝韌帶、胃脾韌帶、胃結腸韌帶過于松弛等,均可導致下垂。
2、不良的飲食習慣
比如經常空腹,暴飲暴食等都會出現(xiàn)胃下垂的現(xiàn)象,并且患此病會讓患者非常的痛苦。
3、肌肉和韌帶松弛
懸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韌帶松馳無力以及腹部壓力下降,使胃整個位置降低、胃蠕動減弱。
4、體型
瘦長體型和無力型,其胃的位置就較其他體型的人低。
5、手術
生產分娩及腹腔巨大腫瘤摘除術等術后,可使腹壓降低, 從而引起內臟下垂。
6、幽門梗阻患者
可使胃潴留擴大、胃張力減低, 最終形成胃下垂。
7、其他因素
如過度消瘦、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長期臥床缺少運動使腹內脂肪襯墊減少以及不良飲食習慣等,均可導致胃下垂形成。
1、腹脹及上腹不適
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
2、腹痛
多為持續(xù)性隱痛,常于餐后發(fā)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飯后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
3、惡心、嘔吐
常于飯后活動時發(fā)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xiàn)。這是因為一次攝入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韌帶之牽引力而致疼痛,隨之出現(xiàn)惡心、嘔吐。
4、便秘
由于造成胃下垂的因素同樣容易導致橫結腸下垂,所以胃下垂的患者常同時合并有橫結腸下垂,使橫結腸與升結腸或降結腸夾角呈銳角,而致內容物通過緩慢而產生頑固性便秘。
1、可見瘦長體型
上腹部壓痛點因立臥位變動而不固定,有時用沖擊觸診法,或患者急速變換體位時,可聽到臍下振水聲。上腹部易捫到主動脈搏動,常同時伴有肝下垂、腎下垂及結腸下垂的體征。
2、X線檢查,胃腸鋇餐造影可見
依據(jù)站立位胃小彎弧線最低點與兩側髂嵴聯(lián)線的位置分為3度:
(1)輕度 指胃小彎弧線最低點的位置位于髂嵴聯(lián)線下1.0~5.0cm;
(2)中度 指胃小彎弧線最低點的位置位于髂嵴聯(lián)線下5.0~10cm;
(3)重度 指胃小彎弧線最低點的位置位于髂嵴聯(lián)線下10cm以上。
3、飲水超聲波檢查
飲水后測知胃下緣移入盆腔內。
1、引起其他內臟的下垂
嚴重的胃下垂患者并且胃下垂長期得不到徹底的治愈會引起脾、腎、肝、橫結腸等器官的下垂,使得患者的不適情況加重。
2、出現(xiàn)不適的癥狀
胃下垂會給患者帶來很多不適癥狀,例如頭昏、失眠、頭痛、心悸、乏力等情況,更為嚴重的是患者還會出現(xiàn)憂郁癥。
3、精神與身體雙重危害
由于長期的腹痛,無法正常飲食,長期以來就使得患者出現(xiàn)消瘦和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長期的病痛折磨,使得患者精神受到很大的壓迫,無法正常的生活。
一般治療
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餐,食物細軟。消瘦的患者,應注意補充營養(yǎng),以增加腹肌的力量,給胃足夠的支撐。
藥物治療
對于胃下垂患者,若有腹脹、飽腹感癥狀,可使用多潘立酮片,或者莫沙必利,緩解腹部壓力,促進胃部消化。這類藥品應飯后食用,盡量避免飯前食用,以免增加胃部負擔。
還可通過肌注三磷酸腺苷二鈉氯化鈉注射液治療,于每日早中飯前半小時肌注,兩個療程后即可觀察到效果。
手術治療
胃下垂采用畢式胃部分切除術,縮小胃體積,減少胃內容物潴留,幫助恢復正常胃的體積和位置。同時,胃內容物減少,可減少胃壁施加牽引的張力,縮短胃排空時間,利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
其他治療
1、脈沖治療
多功能脈沖調制中頻治療儀進行脈沖直流藥物導入法,集藥療、電療、熱療于一體,能增強消化功能,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障礙,是輔助治療老年胃下垂較好的方法。
2、體育療法
根據(jù)病情輕重選擇適宜的體育療法。
3、姿勢治療
飯后臥床20~30分鐘,取頭低骨盆高的姿勢,使胃向上移。
4、全身性練習
如保健體操、太極拳、散步等。
5、腹式呼吸
即橫膈呼吸,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下陷,反復進行多次。
6、腹肌練習
仰臥,雙腿伸直抬高、放下,反復進行數(shù)次,稍休息再重復做數(shù)次,亦可模仿蹬自行車的動作。
7、按摩腹部
一般在體育鍛煉后進行,時間10分鐘左右,可用按壓、環(huán)行按摩等手法。
適度進食,避免暴飲暴食,定時定量進食,同時注意選擇細軟的食物、少食多餐、細嚼慢咽、營養(yǎng)均衡、減少刺激、防止便秘。進餐的類別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 可以每天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羹,吃幾塊餅干作為正餐的補充。
1、少食多餐
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物入胃,必然會滯留于胃內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shù)可以增加,每日4—6餐為合適。
2、細嚼慢咽
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張力減低,細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強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緩解腹脹不適。
3、食物細軟
平時所吃的食物應細軟、清淡、易消化。主食應以軟飯為佳,如面條要煮透煮軟;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應注意的是,魚肉不可過熟,因為魚肉在半生不熟時最嫩和易消化,對胃的負擔最小。
4、營養(yǎng)均衡
胃下垂患者大多體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產生機體營養(yǎng)失衡,故較正常人更感到疲勞和精神不振。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礎上力求使膳食營養(yǎng)均衡,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yǎng)物質比例適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
5、減少刺激
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姜、過量酒精、咖啡、可樂及濃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燒心癥狀加重,影響病情改善,故而這些食物應盡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少量飲些果酒和淡茶有利于減緩胃下垂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6、防止便秘
日常飲食中多調配些水果蔬菜,因為水果蔬菜中含有較多維生素和纖維素,尤其是后者可促進胃腸蠕動,使糞便變得松軟潤滑,防止便秘發(fā)生。如清晨喝杯淡鹽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緩解和消除便秘。
7、動靜相宜
胃下垂患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繼續(xù)發(fā)展,還可因體力和肌力增強而增強胃張力,胃蠕動,改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