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眼炸糕起源于清光緒庚子年間(1892年),當時的北門外大街是去往京師的通得街大道,東西兩側(cè)的估衣街、針市街、竹桿巷等,有著全市較大的干鮮果、皮貨、染料、藥材市場。商號鱗次楷比,顧客車水馬龍,吸引了眾多經(jīng)營各種食品的小商販來此擺攤設(shè)點,招攬生意。
耳朵眼炸糕店的第一代掌柜劉萬春(1874年─1962年)就是由原來推著獨輪車在鼓樓,北大關(guān)一帶走街串巷流動售貨,改為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門外大街上擺攤設(shè)點現(xiàn)做現(xiàn)賣的。后來,劉萬春與他的外甥張魁元合伙,在北門外大街租下一間八尺見方的門臉,掛起“劉記”炸糕的招牌,辦起了炸糕店。
起初,每天不過賣二、三十斤左右,由于劉萬春的炸糕選料精、制作細、物美價廉,因而在北門外大街賣的炸糕中出類拔萃、獨樹一幟,使劉萬春贏得了“炸糕劉”的綽號,買賣日漸興隆。
之后劉萬春的兒子劉玉才、劉玉山、劉玉書等陸續(xù)進店,每天炸糕銷售量達100多公斤,逢年過節(jié),人們借“糕”字的諧音,取步步登高之意,爭先購買、互相饋送,銷售量達400多公斤。每逢生孩子、過生日、辦喜壽事,人們更是提前預約,大量購買,使得炸糕生意蒸蒸日上,劉記炸糕店開始顯露名聲。
因為炸糕店緊靠一條只有一米多寬的狹胡同——耳朵眼胡同,人們便風趣地以耳朵眼來稱呼劉記炸糕。日偽時期,耳朵眼炸糕店被迫加入商會,起名“增盛成”,但并不為群眾所接受。久而久之,增盛成的官號逐漸被人們遺忘,而耳朵眼的綽號卻不徑而走,廣為流傳。
商標名稱 | 商標注冊號 | 類號 | 申請人 | 商標詳情 |
耳朵眼 E | 11398295 | 第30類 | 天津耳朵眼炸糕餐飲有限責任公司 | 詳情 |
耳朵眼 | 2013061 | 第30類 | 天津耳朵眼炸糕餐飲有限責任公司 | 詳情 |
耳朵眼 | 556566 | 第30類 | 天津耳朵眼炸糕餐飲有限責任公司 | 詳情 |
陸記 | 591258 | 第30類 | 天津耳朵眼炸糕餐飲有限責任公司 | 詳情 |
耳朵眼 | 8072350 | 第30類 | 天津耳朵眼炸糕餐飲有限責任公司 | 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