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
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
我說也沒用。
但這兩次哭聲的中間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蕩了整整30年,
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這是一首贊頌母親的詩,通篇文筆細膩地刻錄著思念,未提及“母親”二字卻讓人心領神會。回看余光中先生的逃難歲月,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何會作《今生今世》這首詩了。
1937年,他的母親孫秀君單獨帶著年僅9歲的余光中為躲避戰(zhàn)亂開始了漫長的逃亡生涯。他們曾躲進廟里的神龕內兩天不吃不喝來躲避日軍的魔爪,這段記憶給余光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曾回憶“火光中,凹凸分明,陰影深深,莊嚴中透出獰怒的佛像?;鸸舛秳?,每次牽動眉間和鼻溝的黑影,于是他的下顎向母親臂間陷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