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禹余糧是氫氧化物類礦物褐鐵礦,主含堿式氧化鐵[FeO(OH)],具有澀腸止瀉,收斂止血之功效。常用于久瀉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帶下。
注:中藥材的使用須辨證論治,應(yīng)在專業(yè)中醫(y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隨意使用,更不可隨意聽信中藥偏方和廣告宣傳。
太一余糧、石腦、禹哀、太一禹余糧、白余糧、石中黃子、天師食、山中盈脂、石飴餅、石中黃、白禹糧、禹糧石、余糧石、禹糧土。
藥材性狀:為塊狀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的斜方塊狀,長5-10cm,厚1-3cm。表面紅棕色、灰棕色或淺棕色,多凹凸不平或附有黃色粉末。斷面多顯深棕色與淡棕色或淺黃色間的層紋,各層硬度不同,質(zhì)松部分指甲可劃動。體重,質(zhì)硬。氣微,味淡,嚼之無砂粒感。
藥性鑒別:煅禹余糧:易于粉碎,增強收澀性。
《本草求真》:“禹余糧功與赤石脂相同,而禹余糧之質(zhì)重于石脂,石脂之溫過于余糧,不可不辨?!?/p>
《本草綱目》:“其性澀,故主下焦前后諸病。”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挖,采挖后,除去雜石。
炮制方法:煅禹余糧:取凈禹余糧,砸成碎塊,照煅淬法煅至紅透。每100kg禹余糧,用醋30kg。
1、治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y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一斤(碎),太一禹余糧一斤(碎)。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傷寒論》赤石脂禹余糧湯)
2、治冷勞,大腸轉(zhuǎn)泄不止:禹余糧四兩(火燒令赤,于米醋內(nèi)淬,如此七遍后,搗研如面),烏頭一兩(冷水浸一宿,去皮、臍,焙干,搗羅為末)。上藥相和,用醋煮面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前,以溫水下五丸。(《圣惠方》神效太乙丹)
3、滅瘢痕:禹余糧、半夏等分。末之,以雞子黃和。先以新布拭瘢令赤,以涂之勿見風,日二。(《千金方》)
4、治大風癘疾,眉發(fā)禿落,遍身頑痹:禹余糧二斤,白礬一斤,青鹽一斤。為末,罐子固濟,炭火一秤煅之,從辰至戌,候冷,研粉,埋土中,三日取出,每一兩入九蒸九曝炒熟胡麻末三兩。每服二錢,荊芥茶下,日二服。(《圣惠方》)
5、治婦人帶下:白下,禹余糧一兩,干姜等分;赤下,禹余糧一兩,干姜半兩。上禹余糧用醋淬,搗研細為末??招臏鼐普{(diào)下二錢匕。(《勝金方》)
注:中藥材的使用須辨證論治,應(yīng)在專業(yè)中醫(y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隨意使用,更不可隨意聽信中藥偏方和廣告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