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圣寺,東對洱海,西靠蒼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約一公里處,點蒼山麓,洱海之濱。歷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稱為“天龍寺”。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聞名于世,但崇圣寺與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毀于歷代的戰(zhàn)火及自然災(zāi)害。1990年代,重建崇圣寺被提上日程。2003年8月8日,重建工程動工。2005年4月22日,總投資1.82億元人民幣的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其所屬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qū)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主要景點
寺前景點
崇圣寺三塔,這一大二小組成。大塔叫千尋塔。
千尋塔與南北兩個小塔的距離都是70米,呈三足鼎立。千尋塔現(xiàn)存高度是69.13米,底寬9.9米,為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一共有16級,是中國現(xiàn)存座塔最高者之一,與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造型上也與西安小雁塔相似,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塔身內(nèi)壁垂直貫通上下,設(shè)有木質(zhì)樓梯。
大鵬金翅鳥廣場
在崇圣寺大門正前方的大鵬金翅鳥廣場上,鑄有高6.9米的雙面大鵬金翅鳥雕像。它是以三塔出土文物金翅鳥為藍本創(chuàng)作而成。原件高18.5厘米,凈重125克,此尊雕像經(jīng)過復制放大而成。大鵬金翅鳥棲息在一朵盛開的蓮花上,昂首引頸,頭頂飾羽冠,頭及尾羽屈起作火焰狀,尾羽鑲水晶珠5顆。廣場上防件亦在雙翅上嵌有仿制水晶珠,整件雕像為銅鑄貼金。
南詔建極大鐘
南詔建極大鐘鑄于公元871年,南詔建極十二年,故名南詔建極大鐘。據(jù)徐霞客《滇游日記》記載:“鐘極大,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為崇圣寺五大重器之一,與三塔同為鎮(zhèn)寺之寶,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6年---1872年)的戰(zhàn)亂。
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重建南詔建極大鐘鐘樓、重鑄建極大鐘。由北京古鐘博物館據(jù)歷史資料設(shè)計,南京晨光機器廠鑄造。重鑄的建極大鐘鐘體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飾六幅波羅密圖案,下層飾六幅天王像,高3.86米,直徑2.138米,重16.295噸,重鑄的南詔建大鐘為中國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所鑄的第四大鐘,云南省第一大鐘。
雨銅觀音殿
《南詔野史》云:崇圣寺的雨銅觀音像鑄成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即南詔最后一個王舜化貞時期,為“立像,銅鑄而成,高三丈?!笔且蛔瘀探鹩^音像,頭著寶冠,細腰跣足,左臂下垂執(zhí)甘露瓶,右臂上舉,袒胸下裹薄裙。雨銅觀音殿前廊有大鐘,天井南北各有一尊小塔,大殿的漏閣中供地母神,大殿對面還塑韋陀菩薩。清咸豐年間,雨銅觀音殿毀于大火,銅像之兩手及衣角亦有損壞。直至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時任大理提督的蔡標,方將其損壞部分修復。然而,原有的雨銅觀音由烏銅鑄成,后來補鑄上的部分由青銅鑄成,其光澤和質(zhì)量就不如原有所鑄。20世紀50年代初,雨銅觀音殿尚有法號為超塵、超俗的兩位和尚守護。及至文化大革命時期,被作為“破四舊”的對象砸碎回爐。
1999年雨銅觀音殿在原先的舊址上擴大重建,殿高29.99米,占地面積8100平方米,建筑面積4384平方米。殿內(nèi)居中的2.2米高的漢白玉須彌座上,有1.8米的貼金銅鑄蓮花座,蓮花座上站立有8.6米高銅鑄貼金的雨銅觀音。重鑄的雨銅觀音根據(jù)清末遺存照片精心復制,重11噸。慈祥、善良的女性的臉,結(jié)實挺拔的男性身材,是南詔中、晚期大理地區(qū)男性觀音向女性觀音過渡時期的造像。
寺內(nèi)景點
石雕
崇圣寺以福建省的細白麻石、莆田青草石和漢白玉大理石為主要材料,在寺內(nèi)雕刻了眾多石雕藝術(shù)作品。其中山門前的龍池是以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對“天龍寺”的描寫為素材,以在原址挖出的一塊高5米、寬4.5米的大青石的自然形狀為基礎(chǔ),雕刻成了一個高4.5米、寬4.2米的巨型龍頭。龍頭下建成寬7米、半徑3.7米、深0.6米的水池。阿嵯耶觀音閣前的九龍浴太子噴泉以九龍浴太子傳說為題材,將九龍和太子以石雕形式雕刻成一組景觀,并采用石雕和高科技噴泉結(jié)合,體現(xiàn)浴佛的真實效果。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為仿北京故宮太和殿,清代重檐九開間,有三層臺基,殿面闊51.7米,高26米?!稄垊贉禺嬀怼繁坏窨坛筛?.8米,長117米的木雕長卷,安裝于大雄寶殿內(nèi)墻四壁的高2.03米,長119米的巨型佛龕內(nèi)。而將“佛本身故事”(如來佛祖從誕生、出家、成佛、創(chuàng)立佛教、廣傳弟子、普及佛教、敬為佛祖、圓寂的故事)繪成18幅圖案,雕刻成大雄寶殿的十八扇格子門。大雄寶殿,是崇圣寺等級最高,處于寺院中心位置的建筑。
藥師殿:在藥師殿供奉著一尊高1.6米的坐姿藥師佛像。藥師佛是梵文音譯,全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亦名“醫(yī)王善逝”,“大醫(yī)王佛”。
護法殿:為仿明代單檐廡殿頂五開間,采用莊嚴的金龍金鳳和璽彩,中間供有高5.7米的大黑天神,兩旁供有高5米的四大護法天王。
彌勒殿:為仿宋代單檐七開間廡殿頂建筑、采用莊嚴典雅的和璽彩。中前供彌勒佛,背后供韋馱像,兩邊列天龍八部。
十一面觀音殿:為仿明代重檐五開間建筑,內(nèi)供9米高的十一面觀音像及觀音八化身(立、坐像,高4米)。
阿嵯耶觀音閣:為四周環(huán)林的仿唐代高臺三重檐樓閣,中間供12米的阿嵯耶觀音像。
山海大觀石牌坊:白族特色牌坊,上書蒼勁有力的“山海大觀”幾個大字。
望海樓:又稱藏經(jīng)閣,為三重檐明清式樓閣。藏經(jīng)閣是崇圣寺的最后一幢重要建筑,是收藏佛教大藏經(jīng)及其它佛教典籍、法器的場所[21] ?。
羅漢堂:羅漢堂內(nèi)供五百羅漢與二個明王,五百羅漢像平均高1.8米,為銅鑄貼金。
轉(zhuǎn)經(jīng)筒:體現(xiàn)了藏傳佛教的思想,經(jīng)筒上刻有經(jīng)文。
金剛杵:俗名降魔杵,原系印度的一種兵器,后來成為密宗的—種法器,常為金剛力士護法所持。而三塔所出土金剛杵,均為阿吒力僧誦經(jīng)時手持之物。崇圣寺5件金剛杵,最大的1件,高6米,直徑1米。
財神殿:殿內(nèi)供奉有高4米,騎于虎上的金甲財神像。
高僧殿:高僧殿里鑄有9位大理國出家為僧的皇帝,像高4米。
祖師殿:殿中有達摩、慧可、僧燦、道信、弘忍、慧能禪宗六祖,禪宗六祖都為坐像,通高6米,不貼金。
交通信息
公交
大理古城北門乘坐19路在“三塔公園”站下即可。
步行
崇圣寺所在景區(qū)離大理古城北門只有1.5公里左右,沿214國道往北走,馬路左邊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