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寺位于彌勒市城北10公里的錦屏山腰,寺廟周圍森林密布,林蔭流翠,寺前出一清泉,泉水瀉玉。一面八米高,二十米寬的石砌長壁上寫有草書“飛云流霞”四個大字。
這里是避暑的好地方,常有游客登臨;這里有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題寫的“彌勒寺”匾額,這里是滇東南佛教勝地之一,常年廟會不斷,尤以正月初九最盛;這里的泉水清瑩潔凈,相傳初生嬰兒用該泉水洗滌即健康聰靈,故稱為“佛泉”。登彌勒寺回廊遠(yuǎn)眺,整個彌勒壩盡收眼底。
彌勒寺因塑有彌勒佛像而得名,它與彌勒市名巧合在一起,于是有人疑為有了彌勒寺才有彌勒市之名,推而演化出一個彌勒佛的“佛城”。彌勒市與彌勒佛的聯(lián)系只是人們的一種良好愿望,按歷史溯源則截然是兩回事。清乾隆《彌勒州志》載:“彌勒漢屬牂牁郡。唐昔些么徒蠻之裔彌勒居之,故名其部為彌勒部。元初隸落蒙萬戶府,至元中改千戶總把,領(lǐng)吉輸、裒惡、部籠、阿育四千戶,屬廣西路。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為彌勒州?!鼻迩∪迥?1770年)改稱彌勒縣.相沿至今。彌勒部是古代一個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彌勒其人率領(lǐng)的一個部族。彌勒寺始建于明代天啟六年(1626年),《新纂云南通志》載:“天啟六年有僧如玉得地錦屏,募資興建彌勒寺,州內(nèi)佛教盛行?!?/p>
彌勒寺是個誘人、迷人的景點,明代葛一龍《彌勒寺》詩寫:“一宇嵌山窟,重重開曉煙。青飛巖下水,綠覆樹頭天?!【称У⒂募牛邇羲拙?。不知州與寺,名立競誰先?”他的后兩句先后已有定論,今人當(dāng)不是懸案。 彌勒寺在昆河公路一例,出花口即可見。錦屏山彌勒寺 錦屏山距離彌勒市區(qū)10公里。山門上方,懸掛著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的"彌勒寺"寺名。踏著一千九百九十九級臺階,步入規(guī)模宏偉、氣象萬千的錦屏山風(fēng)景區(qū),但見綠蔭疊翠,清泉潺潺,鳥語花香。山腰紅墻黃瓦處,殿宇恢宏,飛云流霞,青煙裊裊。據(jù)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師言,彌勒的錦屏山與山西的五臺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華山、江蘇的錄山、賓川的雞足山同為七大華夏名山,其間的彌勒寺院與文殊寺院、普賢寺院、觀音寺院、地藏寺院、如來寺院、迦葉寺院同為九州佛教大叢林。數(shù)百年來,錦屏山--彌勒寺香火不斷,是滇東南聞名遐爾的佛教勝地?!″\屏山又名翠屏山,山雖不高,但山形獨特,鐘靈毓秀,錦屏瀉玉;氣勢磅礴,泉流山半。粗看像一道巨大的屏風(fēng),呵護著美麗富饒的峨山甸水,細(xì)看則像一尊神工造化的彌勒大佛,結(jié)跏趺坐,護佑眾生,在這與佛同名的彌勒縣,儼然一座名副其實的"彌勒佛山"。歷為彌勒名勝之首。 錦屏山上的彌勒寺歷史悠久,源遠(yuǎn)流長。正史清乾隆《彌勒州志》載:"錦屏山:城北二十里,上有玉皇閣,下有彌勒寺。"《新纂云南通志》云:"天啟六年有僧如玉得地錦屏,募資興建彌勒寺,州內(nèi)佛教盛行。"彌勒寺于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竣工,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座落于市區(qū)北郊風(fēng)景秀麗的錦屏山上,寺院分東殿、西殿、玉皇殿(上殿)、下殿,有祖堂、觀音樓、天府、地獄等,因塑有彌勒佛為供奉主佛故名。當(dāng)時有僧?dāng)?shù)百,除修行外還耕作,兼營釀造、榨油。時有寺廟田,如布王戈、馬龍、土木基等村均屬佛寺山莊,每年收租數(shù)百石。寺南大照壁上有唐代書法家狂草書寫的"飛云流霞"四個大字,筆力蒼勁、流利,堪稱佳作。壁下從巖縫中噴出一股"佛泉",傳說飲此水可祛病消災(zāi)、延年益壽。歷代名人、教徒、香客、善男信女到此朝拜觀光者,大都丟銅錢入泉眼后飲水祈福。古人留下了"青飛巖下水,綠覆樹頭天"的佳句,有"錦屏瀉玉"之美稱。清乾隆皇帝御賜寺政三寶:金漆托盤、檀香木雕佛像、清潔佛珠,一時聲名大振,善男信女朝拜如流,騷人墨客亦常到此游憩,他們或狀物言志,或即景抒情,留下了不少詩章。清咸同年間,遭兵燹之災(zāi),寺廟殘破。后歷經(jīng)多次重建,修葺,方保綠水青山之錦屏。民國民間,無奈戰(zhàn)亂兵痞襲擾,僧尼散盡,殿宇傾頹。1958年,東、西殿曾一度作廊,后在風(fēng)雨飄搖中倒塌。寺院廟宇所剩無幾。1987年至1990年,首次對彌勒寺(現(xiàn)今的大智院)掃按原規(guī)模仿建,使大平盛世的一樣香火裊裊不息。1994年以來,佛教界遵依廣大佛教信徒的心愿,主導(dǎo)由佛教協(xié)會向民間和企業(yè)募集資金對彌勒寺的廟宇、佛像進行復(fù)建改造。1999年12月,高19.99米、世界上最大的彌勒大佛在錦屏山的心臟部位建成,它既體現(xiàn)了佛中有佛的意義,又標(biāo)志著錦屏山風(fēng)景區(qū)經(jīng)風(fēng)歷雨數(shù)百年后展開迷人慈祥的笑顏:大肚能容天下事,慈心永護世間人?!〗?jīng)過復(fù)建改造的錦屏山--彌勒寺,擁大佛、大運、大雄、大智四院之宏闊,集彌勒強巴相、彌勒仙光相、彌勒布袋相、彌勒天冠相之絕致,遂成"彌勒道場"之大寺;錦屏山呈大叢林之恢宏,托19.99米大佛之高大,延一千九百九十九道臺階之綿長,顯千年梯田、百年古樹、潺潺清泉之靈秀,遂成"旅游勝地"之大觀。登臨錦屏仙山彌勒佛境,彌勒縣城及一馬平川的萬畝平疇盡收眼底,讓人既心智頓開,思接廣遠(yuǎn);又煩惱頓消,心曠神怡。每年春節(jié)和正月初九廟會等傳統(tǒng)節(jié)日,上山進寺的香客、朝拜的信徒、觀光的旅行者絡(luò)繹不絕。到彌勒市,游彌勒寺,拜彌勒佛,領(lǐng)略佛教文化、儒家文化、民族文化和諧共處之大觀,成了許多人的一大快事?!?巍巍錦屏,悠悠古寺,市名彌勒寺名彌勒佛名彌勒,這一世間惟一的奇妙異境,集于南滇一地,實屬稀罕。其間的因果,自古以來在民間流傳著不少美妙的傳說。相傳南北朝年間的一天,大智大慧的如來佛祖,夢見中國南方有一座山峰極像端坐著的彌勒佛,便派彌勒佛菩薩四海巡查,尋找這塊吉祥靈地傳經(jīng)布道,彌勒菩薩依夢所示,云游南方。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彌勒菩薩踏遍了千山萬水。一日,來到一個“彌勒”的部落領(lǐng)地,十分疲憊的彌勒菩薩便在一座叫錦屏山的對面路旁樹下小憩,困盹中見一個很像自己的佛微笑著走來。彌勒菩薩驚醒后,忽有所頓司,便展眼一看,只見對面的錦屏山儼然似自己悠悠而坐。嗬,好一片靈光佛地!彌勒菩薩便在此地駐定下來,四處傳經(jīng),弘揚佛法,教化眾生。數(shù)年后,彌勒佛才又去云游四海。他走后,當(dāng)?shù)氐纳娛謶涯钏隳技Y金建起寺廟專門供奉彌勒佛,定名彌勒寺。也就有了縣名因佛名由來的傳說?!∪欢?,窮本溯源,彌勒縣之名并非來于佛教,而是起源于古代部落首領(lǐng)的名字。據(jù)記載,唐代今縣地為南詔國巴甸、布籠甸一帶,其首領(lǐng)的名字叫彌勒,故名其部為彌勒部。元憲宗七年(1257年),彌勒部歸附元政權(quán),至元十二年(1275年)設(shè)彌勒千戶于此,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彌勒千戶為州,稱彌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為彌勒縣,相沿至今;2013年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撤銷彌勒縣,設(shè)縣級彌勒市。但是,也許是自然力與天意的使然,自修彌勒寺于市轄之錦屏山,佛教就在這塊土地上興盛起來。按佛法所云,諸事因緣而生,彌勒市之名源于彌勒部,彌勒寺之名本于彌勒佛,寺與市與佛同名之結(jié)合,因彌勒而彌勒,正應(yīng)了一個"緣"字。這就使彌勒市與彌勒佛之間有了種種美妙的傳奇故事,就有了"所說彌勒,即非彌勒,也是彌勒"之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