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關城所在的峽谷,屬太行余脈軍都山地,以險著稱。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燕國便于此設防,當時已稱"居庸塞"。明朱元璋懼怕元順帝卷土重來,撥巨款修筑,增強軍事防御功能,為居庸關建起水陸兩道關門,南北關門之處都有甕城。關城外南北山險要之處,還筑有護城墩6座、烽燧18座等防御體系。現(xiàn)存的居庸關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清末以后逐漸荒廢;1992年昌平縣十三陵特區(qū)辦事處對關城建筑進行了全面修復,再現(xiàn)了昔日的雄姿。居庸關山巒起伏,山花遍野,既有陡峭的長城,又有雄偉的關城,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贊詠的詩篇,乾隆皇帝也在此御筆親提"居庸疊翠"四字,成為著名的“燕山八景”之首。
東西山脊之上蜿蜒曲折的城墻都是1993年以后在原基址上修復的,全長4142米。站在新修復的居庸關的城樓上極目四望:巍峨的長城如同從相距850米的南北兩關伸出的巨手,蜿蜿蜒蜒、曲曲折折、高高低低在東邊的翠屏山和西邊的金柜山的峰巔上匯合,兩山山頂?shù)闹本€距離達1150米,成為一個封閉的圓周。翠屏山高150米,山上的長城長1500米;金柜山高351米,山上的長城長2100米;聯(lián)結(jié)兩山的河套上,還有57米長城。在如此險峻的山上修建雙重保險的長城,可見當年居庸關要塞之重要。
這組建筑是戶曹行署,即明朝戶部常設居庸關的衙署。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曾重修。其規(guī)制,中為廳,前為重門,后為寢室,左右為文移吏胥生活用房。明亡后署廢。
這組建筑叫疊翠書館,因疊翠峰屏峙其前而得名。系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14年)以泰安寺僧房葺理改成,有房16間。中為聚樂堂,為習業(yè)儒生朝夕會講之所,其余為師生居室。館內(nèi)曾藏書54部,以備誦覽。
豐裕倉始建于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系當時居庸關守軍隆慶左衛(wèi)的糧倉。此外還有永豐倉1座,圓倉3座。
是明朝居庸關守軍的武器裝備庫,始建于明正統(tǒng)十四年(公元1449年),因庫內(nèi)除貯放有盔甲和刀槍等冷兵器外,還有神槍、神銃、神炮等各式火器,故名“神機庫”。
這組廟宇規(guī)模較大。城隍是道教所傳守護城池的神。中國古代稱有水的城塹為“池”,無水的城塹為“隍”。據(jù)說三千多年前的周代,除夕要祭祀八種神,其中就有城神、隍神。以后兩神合二為一,就成為城池之神了。道教認為城隍是剪惡除兇、護城安民之神,能應人之求,旱時降雨,澇時轉(zhuǎn)晴,以保五谷豐登,百姓安泰。
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為紀念明朝右副都御史羅通而建。羅通,字學古,江西吉水人,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奉命鎮(zhèn)守居庸關。同年十月蒙古族瓦剌部三萬余人攻圍本關,甚急,羅通身先士卒親冒矢石據(jù)城固守,在羅通的指揮下打敗瓦剌,保住居庸關,同時京師得以保全,隨后晉右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并得到皇帝的敕獎。弘治年間耆老潘昭明疏請立祠以表其忠。
在青龍橋車站旁。詹天佑(1861-1919)以畢生精力奉獻給中國的鐵路事業(yè),完成了中國第一條自行設計、修筑的京張(北京——張家口)鐵路,是近代中國最受人崇敬的工程師之一。1919年他逝世后,人們在這里為他樹立銅像和紀念碑,紀念他的功跡。
淡季:8:30-16:00
旺季:8:00-17:00
旺季:成人45元,學生25元。
淡季:成人40元,學生22.5元。
駕車路線:
馬甸橋上八達嶺高速(G6高速)沿路標前往居庸關出口即是。
公交路線:
879路
長陵-定陵-定陵道口-七孔橋-昌平胡莊-昌平王莊-南新村-大宮門-昌平澗頭村-明皇蠟像宮東門-昌平西關環(huán)島西-鄧莊-陳莊-紅泥溝-南口路口西-居庸關長城-水關長城-八達嶺長城-八達嶺森林公園-八達嶺古長城-八達嶺
長陵8:00-16:00,八達嶺9:30-17:30,發(fā)車間隔30分鐘。
1.呈圓周封閉形建筑形式。
2.寬窄、高低變化大,最寬16.7米,最窄1.2米。東山長城比河套長城高出370米左右。墻體內(nèi)側(cè)低,外側(cè)高,外側(cè)叫垛口墻,內(nèi)側(cè)叫女墻或宇墻,可以有效地抗擊敵人。
3.建筑結(jié)構(gòu)形式多樣,是整個長城建筑的精華,在清理基址時發(fā)現(xiàn)有花崗巖條石壘成的,有碎石塊砌成的,有磚砌的,說明它的建筑年代不同。
4.軍事防御范圍廣,周圍面積50多公頃,南北券城相距約850米左右,東山頂至西山頂直線距離1150米,防御設施有南、北券城、城樓、水門、水閘、敵樓、鋪房、烽隧、角樓、炮臺等。長城上的敵樓、烽燧、鋪房,是古代打仗時作為掩體和士兵居住的地方,共修復了25座,這些按明代規(guī)制燒的城磚,都是靠人工、牲畜往上運送材料。高大雄偉的城樓,南北各有一座,樓為三重檐歇山式綠琉璃瓦翦邊,高21米,下面城臺高10米。城樓是指揮作戰(zhàn)的中心,所以建造高大。站在樓上,可以一目了然,有利于觀敵情。城臺下面有券門通甕城。甕城即大城門外的月城,用以增強城池的防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