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式漆器髹飾技藝是湖北省荊州市傳統(tǒng)技藝,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
楚式漆器髹飾技藝成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兩千多年來,這一獨具東方文化特色的荊楚傳統(tǒng)技藝,一直在荊州地區(qū)世代傳承,榫卯髹漆彩繪木雕類、金漆盆盤類為其主要品類。楚式漆器造型奇異瑰麗,圖飾豐富多樣,色彩飽和雅重。榫卯組合是其一大特色,整體物件往往由分別雕刻成型的部件榫卯組合而成,造型生動牢固。楚式漆器使用精加工而成的生漆,其色彩選用天然礦植物色素。彩色漆料必須經(jīng)過色料研磨、日曬脫水、色料與透明漆料攪拌、密封存放等多道工序。
荊州從古至今都是江漢平原的經(jīng)濟和文化重鎮(zhèn),南臨浩浩長江,北有悠悠漢水,西靠三峽崇嶺,東接百里洞庭。這里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適合優(yōu)質(zhì)樹木生長,春秋戰(zhàn)國時代盛產(chǎn)金絲楠木,多植漆樹,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荊州城內(nèi)仍種植有大片漆樹。長江中游的荊江段曾多有沙金,“荊州府枝江·江陵·赤湖城皆商人淘采之地”(《荊州府志·物產(chǎn)》)。豐富的物產(chǎn),為楚式漆器的成就提供了就地取材的條件。
直到上世紀70年代,由于荊州地區(qū)出土了大量精美漆器,為適應(yīng)市場需要,在荊沙地區(qū)又開始出現(xiàn)了以仿制楚漆器為主的制作漆器的小作坊。
髹漆彩繪榫卯木雕類的作品非常有藝術(shù)特點,無論是動物、人物,花卉造型,都浪漫神秘,瑰麗奇異,超出想像,使人過目難忘。裝飾紋樣也是以鳳鳥、龍蛇、虎鹿、花枝、祥云為主題而千變?nèi)f化。如以鴛鴦造型的“鴛鴦豆”;以金鳳和蓮花造型的“金鳳蓮花豆”;以鳳鳥造型的“雙連杯”;以鴛鴦鳳鳥造型的文房用品,如硯盒、筆架、紙鎮(zhèn)、印泥盒等,以鳳虎鹿造型的“虎座立鳳”和“羽人”等等。流傳最廣的代表作品是“挑擔(dān)鼓架”。
榫卯組合是荊楚髹漆彩繪木雕的第一特色。榫卯是中國傳統(tǒng)木工藝的絕活,而將榫卯用于木雕組合,則是楚人的創(chuàng)造,由于木雕組合多是異形榫卯,除了要能熟練的應(yīng)用傳統(tǒng)木制家具的多種榫卯形式,還隨形獨創(chuàng)了許多無名榫卯形式。彩繪是楚式髹漆木雕的另一特色。以紅黑金(黃)為基本色調(diào),顏色飽和,瑰麗雅重,在地下水浸泡中,歷時二千余年仍光彩奪目,主要是因為彩色漆料完全選用礦植物色素,遵照古法炮制。
“金漆盆盤”原指楚國民用漆器中的杯盤盒勺,因工藝簡單,當(dāng)時以制作精細工藝品為主的楚國作坊,多不生產(chǎn)此類物品,一般都來自外地,后因需求量大增,元末明初開始在荊沙制作,并以“金漆盆盤”的名聲遠近聞名,直到上世紀初期仍是地方特產(chǎn)中知名品牌。荊沙合并前,由中國地圖出版社編繪出版的各種《中國地圖冊集》里,在僅有80個字的沙市市簡介中,就用了16個字介紹“沙市市手工業(yè)品,以荊緞、金漆盆盤著名”。
荊沙“金漆盆盤”包括盆類的澡盆、腳盆、高腳盆(腰子盆)、臉盆、鞋盆;桶類的提桶、座桶(座鼓子)、站桶;盤類的茶盤、串盤、果盤;盒類的提盒、首飾盒、茶食盒;屏類的掛屏、座屏、屏風(fēng);家具類的圈椅、圓桌、方凳、火盆座(架)等。荊沙“金漆盆盤”采用的木料,一般要存放兩年以上,待完全干燥后,才加工制作成白坯器物,然后再用天然國漆經(jīng)過磨光、刮灰、砂光、清灰、上漆、繪畫、描金等十八道工序制作而成。
楚式漆器中的瓜果胎和甲骨胎在全國稀有,且頗具特色。是楚國先民對自然物進行加工美化后的利用,有實物可證。荊州高臺28號墓就曾出土了一件用半邊長柄葫蘆髹黑底漆,繪紅色紋樣的勺子。在荊沙地區(qū);民間一直有用葫蘆經(jīng)髹漆繪畫制成酒壺,藥壺等實用工藝品的承傳。瓜果胎類的還有桔柚胎漆器,桔柚胎漆器,是受荊沙民間“柚塑”、“桔塑”藝術(shù)的影響形成的。甲骨胎漆器,是受古代甲骨占卜影響。1973年荊州鳳凰山8號墓曾出土了一件西漢“龜盾”,它用龜?shù)母辜诪樘ィw髹黑漆正反兩面均繪有朱紅色神人、神獸和人物,是時間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龜甲胎漆器。直到解放前夕,在荊沙街頭仍可見到擺放在測字算命攤桌上的髹漆或未髹漆的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