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陶器制作工藝講究,造型美觀大方,古樸淡雅。陶器表面可以雕刻著各種各樣的花紋、圖騰和龍鳳圖案等,絢麗多彩。
狼山陶器的質(zhì)地還有其獨特的優(yōu)點,是其它陶器無法比擬,如花盆,盆中植花,須根穿透盆壁而不破,被譽為園林花盆上品。再如茶壺,久放茶而不餿,時間再長一些,壺內(nèi)即長茶山,被譽為壺中一絕。陶甕盛糧盛面,長期使用,不生蛀蟲。陶缸泡黃豆芽或綠豆芽,從不壞缸,而且生長較快。油炸食品放在缸內(nèi),長久不會變質(zhì),仍能保持原來的香味。
1、制作工具
木錘子、木拍子、竹拍子、矩車、勒子、銅管、挖刀、矩底、頂柱、毛筆、印章等。
2、制作技藝
一件精美的黑陶,制作技藝十分復(fù)雜,光手工煉泥準備坯料就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主要有選土、取土、晾曬、篩土、浸泡、發(fā)酵、陰晾等程序。首先選土就非常講究,非狼山谷內(nèi)山坡上的紅土制不成純正的黑陶,取土?xí)r要剝?nèi)ケ韺邮迕椎耐翆樱蛳氯∈迕字炼迕變?nèi)土層為最佳。曬干過篩后的紅土細如面粉,倒入水中,浸泡透后進行攪拌,攪拌均勻后密封容器至少六個月。半年后取沉淀最底層的陶土,加適量的水反復(fù)攪動,調(diào)和后放到陰涼木板上自然晾干,以泥料不沾手為宜。晾好后的泥塊需要進行錘煉方可使用,先將泥塊放到木案上,用豎錘自上向下?lián)舸?/span>20次左右,然后用橫錘反復(fù)擊打泥料50次以上,最后把錘熟的泥料整理成長方形,用塑料袋包裹,系緊袋口,放陰涼處保存,一般存放四到五個月才能使用,這個過程叫醒土也叫養(yǎng)土,為的是讓泥料充分腐化,時間越長越好。
晾放后,即可在陶器上面刻畫。經(jīng)過燒制,原本紅褐色的器物就會“窯”身一變成為黑色。古老的專門燒制黑陶罐的窯,用木柴燒窯會形成大量濃煙,為了不污染環(huán)境,在燒到一定溫度時(一般在六七百攝氏度左右)要把出煙口密封好。煙熏會大大提高黑陶的高品質(zhì)和色澤度。用窯燒制全程需要人工完成,包括裝窯、燒窯以及出窯,整個燒窯過程需要三四天,其間控制溫度非常重要,全憑燒窯師傅的經(jīng)驗來掌握。數(shù)天后,燒制完成,打開窯門,在通風(fēng)處晾半小時后,才可以將燒好的黑陶器取出。
狼山黑陶陶器品種原本不多,后來經(jīng)過技工師傅們不斷地摸索、總結(jié)、創(chuàng)新,品種逐漸增多。根據(jù)現(xiàn)存的陶器來分類,花盆有大、中、小三套,九個品種,有大翻硯、平硯和深腰之分。茶壺六種:八棱壺、手壺、馬蹄壺、手提壺、高底子壺、蛋圓壺,其中圓形茶壺有大、中、小三種。面盤、陶缸有大、中、小三種;另外還有暖硯、火籃子、硯盤子、坐鼓、溫水壺、寒桶、痰盂子、煙囪管子、蒸飯籠、酒鏡子、酒壺、海號角等五十個品種。在這大小不一的陶器上面,都分別雕刻著花紋和龍鳳圖案。狼山陶器絢麗多彩,雅俗共賞,平民百姓用著方便,文人雅士也用中賞玩。
李朝剛是狼山黑陶的代表性傳承人,目前,李朝剛在蒙城縣職教園有一個非遺傳習(xí)基地工作室,每年教授學(xué)員30人左右,培養(yǎng)黑陶工藝后備人才,他們主要學(xué)習(xí)黑陶文化悠久歷史和制作及其燒制設(shè)計,手工制作茶壺、陶杯、陶罐、陶鬶、鳥形神器等陶藝品。
李朝剛認為,目前狼山黑陶的關(guān)注度還不夠高,而且缺乏團隊力量及后備人才,傳承黑陶文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們需要從點點滴滴做起,喚起群眾對于黑陶文化的自信,讓更多、更優(yōu)秀的人參與到蒙城狼山黑陶文化的傳承和保護?!?/span>
2021年,狼山黑陶被列入亳州市第八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傳說在唐朝初年,在狼山這里居住著不到十戶人家,其中有張家三兄弟,因建房挖土踩墻,那里的土一見水,越和越粘,開始試著燒簡易的陶器,誰知越燒質(zhì)量越好,陶器呈銀灰色,不涂彩釉也熠熠發(fā)光,叩之,發(fā)金屬聲;看之,似金屬品,古樸淡雅,造型美觀。
清朝光緒年間,銀灰陶器供不應(yīng)求,小澗集上有兩個大商販,一個姓丁,一個姓陸。他們都是整窯的包銷,運到渦河下戴鳳閣子碼頭上,外地商人直接到碼頭上談生意,一邊交錢,一邊交貨。當(dāng)?shù)赜袔拙涓柚{:“黃膠泥,沒有娘,越摔越長。不用涂彩釉,出國到處游。泥窯本領(lǐng)強,美名四海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