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與竹緊緊地連在一起,傣家人不僅種竹、愛竹,而且在生活中也離不開竹子。竹編是傣族群眾特有的民間手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傣族竹編不但原料得天獨厚,而且還擁有一批巧匠能手。他們繼承民間的傳統(tǒng)竹編工藝,并與外地竹編工藝相結合,編制出許多具有獨特風格的竹編用具。
在這里,有濃郁民族風格的竹樓,用材大部分是竹子。竹樓通風透氣,涼爽防潮,很適宜在炎熱多雨的氣候下居住。竹樓里鋪著黃亮亮的竹席,陳設有竹凳、竹篾桌、竹水桶、竹飯盒、竹臉盆、竹節(jié)碗、竹湯勺、竹紡車……比比皆是的竹子用具,小巧玲瓏,古色古香。竹編,是傣族的特色藝術。
傣族竹編工藝精細,造型樸實大方,品種繁多,有扁帕、魚籠、飯桌、茶幾、籮筐等大、中、小30多個品種,其中以笆籮、飯盒、檳榔盒等竹器最具有代表性。笆籮在傣語中是一種掛在腰間的小竹簍,即是生產(chǎn)生活用具,又是一件精致的裝飾品。
傣族婦女身著輕盈飄逸的筒裙時,時常會在腰間系一只笆籮,形狀美觀,小巧玲瓏,是傣族日常生活必備的精品,走中時笆籮隨著身體輕輕擺動,顯得傣族婦女十分樸實健美。
1、選材
首先需要選擇一些新鮮而有彈性的嫩竹,這些嫩竹更易易于編制和彎曲。
2、打破和剝皮
將竹子分成所需要的長度,然后用木棍將竹子前處打,使竹子變脆。接下來,用刀片沿竹子紋理將竹子剖開,然言剝掉外層皮,讓竹子更加柔軟。
3、漂白和晾干
將竹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后取出晾干干,這樣可以使竹子變得更白凈。
4、切割和修整
根據(jù)所需的尺寸,將竹子切割成相應的長度和寬度,然后后使用刀片修整每個竹子的末端,使其變得更加平整。
5、編織
將竹子根據(jù)圖案交叉編織,使用尺子和鉗子來控制編織的緊密度度和形狀,不同的竹編品有不同的編織方法和圖案。
6、固定和調(diào)整
在編織成型之后,使用竹簽或細竹條穿過籃筐的約縫隙,固定整個籃子的形狀。通過調(diào)整籃筐的張力和形狀,使重加漂亮和穩(wěn)固。
7、整理和裝飾
將籃筐的邊緣整整齊,用紋飾或彩繩勾勒出圖圖案,以增加籃筐的美觀度。
8、煙熏和防腐
為了增加竹編品的耐用性,用薪火熏烤籃筐,使更其更加堅硬和耐用。然后在籃筐表面刷上防腐液,防止蟲蛀和腐爛。
9、涂漆和拋光
最后,將籃筐表面涂上一層透明的漆水,增加興光澤和保護籃筐表面免受損壞,然后使用細砂紙和拋光布對籃筐進行拋光,使其更加光滑。
1、待客禮儀
假若你到傣家做客,主人首先請你坐在竹椅上,用小竹筒裝上香味濃郁的烤茶,放在竹制的桌子上,請你品嘗。吃飯的時候,你會看到盛飯的是竹簍、竹筒,進餐用的是竹筷。興許還會碰到好客的主人為你做一頓“竹筒飯”。晚上,你要是在傣家過夜,主人一定請你躺在竹榻上。這時,竹樓外的龍竹在風中搖曳著,發(fā)出陣陣節(jié)奏舒緩的碰擊聲,使你漸漸進入夢鄉(xiāng)。
2、愛情信物
傣族男子從小學習竹編,人人都有一手精湛的竹編技藝。青年男子總是精心編織一只芭籮送給自己心愛的姑娘,換回一個姑娘回贈的親手織繡的筒帕。所以,編織笆籮、織繡筒帕,是傣族青年“編織愛情的技藝”。如果一個小伙子不會竹編,那么他就會同姑娘不同織繡“筒帕”一樣,說明他沒有一雙勤勞靈巧的雙手,很難找到心愛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