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粉蓋牛肝菌
菌蓋寬8—16cm,半圓形,中部微凸,蓋緣微下卷,蓋表面干燥,有微細(xì)絨毛,平近光滑,蓋表色澤較菌管層面深暗,粉紅色,粉薔薇紅色,色澤粉艷,少呈深紅色,蓋緣有時呈酒紅色。蓋肉厚1.5—2cm,堅脆,菌管層面色澤明亮,茶花黃色,淡黃色,手觸摸或壓傷后迅速變藍,菌肉生嘗微甜,聞之有菌香氣。菌柄粗棒狀,5—13×1.5—4cm,中上部近等粗,基部微膨大,上部檸檬黃色,中部橙色至粉紅色,具有明顯而清晰的網(wǎng)絡(luò),網(wǎng)絡(luò)脊深黃色,基部黃色或橙褐色,柄基部菌絲黃色。
2、紅腳牛肝菌
菌蓋寬7-15(20)cm,初半圓形,后平展,或微中凹,蓋緣微呈波紋形,很少平整。菌表幼時微黏,初有絨毛,后平滑或有不規(guī)則裂斑,蓋表色澤變異很大,磚紅色,櫈紅色,橄欖紅色,紅褐色,傷后呈污褐色。蓋肉厚1-2.2cm,肉質(zhì)堅脆,黃色,淡黃色,近管處微呈粉紅色,傷后變藍。菌肉生嘗無明顯味道,微酸,聞之有牛肝菌香氣。菌孔單孔型,管口初淡黃色,后深黃色,最后呈深紅色,磚紅色,褐紅色,傷后變藍。菌柄柱形,等粗或上部較細(xì),中下部漸粗。長5-15cm,粗1.5-4cm。上部黃色,洋紅色,中下部紅色漸深?;垦t色,柄表具毛絨狀斑點,后期近于光滑,柄肉黃色,傷后呈暗紅色,磚紅色,紅褐色。柄上部具縱長繼續(xù)的條紋,未見網(wǎng)紋。柄基菌絲乳白色。
3、血紅牛肝菌
子實體中等大。菌蓋寬7-12(15)cm,扁半球形至稍平展,初有短毛絨、后脫落。血紅色、紅色,表面干燥,初期蓋緣內(nèi)卷,蓋平展后常龜裂成小斑塊。菌肉白至帶黃色,傷變藍綠色。味柔和,生嚼無特殊氣味。菌管鮮黃色,菜花黃色;光滑、孢子緊密,老后色澤變暗,傷變藍綠色。菌柄圓柱形,平滑,柄中上部黃色,下至紅色同菌蓋色,或基部稍膨大,柄部帶細(xì)小網(wǎng)紋、及紅斑。尤以基部色更深。
4、磚紅絨蓋牛肝菌
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菌蓋直徑8-19cm,半球形至扁平,土紅色或磚紅色,被絨毛,有時龜裂。菌肉淡白色或黃白色、傷變藍色,厚達2cm。菌管初淡黃色,后呈暗黃色,傷變藍色,直生至延生。管口同色,角形,寬0.5-2mm,復(fù)式。菌柄長6-11cm,粗2.5-5.5cm,上下略等粗或基部稍膨大,深玫瑰紅色或暗紫紅色,頂端有網(wǎng)紋,下部被絨毛,內(nèi)實。孢子印橄欖褐色。孢子長橢圓形或近紡錘形,帶綠褐色,10.4-13μm×3.9-5.2μm,管側(cè)囊體無色,紡錘形或長頸瓶狀,35-55μm×10-14μm。
5、華麗牛肝菌
子實體一般中等。菌蓋直徑5-11cm,扁半球形,鮮紅色、牛血紅色或褐紅色,有時帶珊瑚紅色,具小絨毛,有時光滑,邊緣初期內(nèi)卷,有時波狀,表面不粘。菌肉黃色,傷變藍色、離生。管口小,紅色。菌柄長5-15cm,粗2-6cm,菌柄帶有紅色小點或紅色絲狀物,或頂端稍有網(wǎng)紋。上部杏黃色,下部近似蓋色,上下等粗或基部稍膨大。孢子淡棕褐色,橢圓至梭狀圓形,9-13μm×4-6μm。
6、紅網(wǎng)柄牛肝菌
子實體比較肥大,菌柄具紅色網(wǎng)紋。菌蓋直徑6-17cm,扁半球形,淺土褐色或淺茶褐色,表面干燥,具平伏細(xì)絨毛,常龜裂成小斑塊。菌肉與菌管接觸面帶紅色。菌管層離生,黃色,受傷處變蘭色,管口圓形至角形,橘紅色。菌柄粗壯,肉質(zhì),圓柱形,長可達10多cm,粗1.3-2.2cm,上部橘黃至紫紅色,下部紫紅褐色,尤其基部色更深。孢子印青褐色。孢子橢圓形,光滑,淡黃,11-14μm×5-6μm。管側(cè)囊體近梭形或近柱形,近無色,35-60μm×5-9μm。
蘭茂牛肝菌夏秋季在闊葉林或混交林地上成群或分散生長,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河北、黑龍江、江蘇、安徽、河南、甘肅、新疆、四川、廣東、云南等地。
蘭茂牛肝菌是一類具有顯色反應(yīng)特征,一般受傷變?yōu)榈逅{色牛肝菌的統(tǒng)稱,菌肉壓傷或手碰傷后呈靛藍色,故名見手青。見手青物種數(shù)量龐大,隸屬于牛肝菌科,大部分歸到牛肝菌屬,也有其他一些屬。如:黃柄牛肝菌屬(黃柄牛肝菌)、絨蓋牛肝菌屬(磚紅絨蓋牛肝菌)、粉末牛肝菌屬(微綠粉末牛肝菌、黃粉末牛肝菌)、橙牛肝菌屬(橙牛肝菌、金紅橙牛肝菌)等。
蘭茂牛肝菌制作不當(dāng)食用之后,容易出現(xiàn)中毒現(xiàn)象,輕則腹瀉、幻覺,重則昏睡不醒;就臨床治療,已經(jīng)對食用見手青中毒的病例屢見不鮮,歸納一般見手青中毒現(xiàn)象,有以下幾點參考:
1、中毒者產(chǎn)生幻覺,看到閃爍的物體、人物、現(xiàn)象等,例如漂浮在空中的小人、四周漂浮著水波、密布的人群、奇怪的物體等;這些都是病例中接觸到關(guān)于見手青中毒的表現(xiàn)現(xiàn)象。
2、中毒者感覺昏沉、想睡覺,出現(xiàn)頭暈的現(xiàn)象,或有伴隨惡心的情況發(fā)生;出現(xiàn)長時間的睡覺,或者連續(xù)性的睡覺情況,出現(xiàn)閉眼既睡。
3、嘔吐和腹瀉,伴隨著惡心等情況出現(xiàn),急性的腹瀉問題,或伴隨頭暈現(xiàn)象。
4、昏睡不醒。這種情況比較嚴(yán)重,須及時送醫(yī)院救治,耽誤可能造成性命威脅。
以上四點為常見的見手青中毒情況,建議見手青中毒患者,及時送及醫(yī)院就診,不能耽誤。
蘭茂牛肝菌,一種野生的菌子,使用時應(yīng)注意要洗凈,烹飪的過程中要用大量的油并保證高溫烹煮,否則容易中毒。在制作過程中、
1、洗菌子,不要浸泡著洗,要用水沖洗。否則菌子吸水后,沒有嚼頭不勁道了,最好的洗刷武器是牙刷。
2、去根部的泥巴,和檢查菌子里面的情況,爛菌先爛根,由于根部被泥巴覆起來了,所以要用刀削了看。有蟲眼的要削掉。
3、切時應(yīng)注意,注意刀法,一定要薄厚均勻,不然炒的時候厚的會沒熟,就會增加看到小人,七彩小蘑菇的風(fēng)險。
4、翻炒,一定要注意不能在鍋鏟上有余留,一定要均勻受熱不停翻炒。
以野生食用菌黃見手(Boletus subsplendidlus)和紅見手(Boletus magnificus)為例。
野生食用菌含有較高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礦物質(zhì),還有多糖類;兩個種類均含較高比例的谷氨酸,這是其食味鮮美的重要原因;見手青中含有較豐富的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和蛋氨酸);菌傘中蛋白質(zhì)含量比柄略高。兩種野生食用菌中主要測定氨基酸占其總量的百分比高于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推薦值(FAO),與雞蛋接近,而甲硫氨酸總量超過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