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生帖》尺牘,1051年,紙本,縱29.8厘米,50.8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示及新記,當(dāng)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筆頗精,河南公書非散卓不可為,昔嘗惠兩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純遂物故,殊可痛懷,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須還,草草奉意疏略。五月十一日,襄頓首。家屬并安。楚掾旦夕行。
“襄:示及新記,當(dāng)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筆頗精,河南公書非散卓不可為,昔嘗惠兩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純遂物故,殊可痛懷,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須還,草草奉意疏略。五月十一日,襄頓首。家屬并安。”
(1012-1067),北宋書法家。仙游人,字君謨,號莆陽居士,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先世居仙游,后遷至莆田城南門外。天圣八年(1030)進(jìn)士,官至端明殿學(xué)士。曾任諫官一年多,直聲震于天下。嘗知福州、泉州,有惠政。卒謚忠惠。工正、行、草書,也善章草。學(xué)虞世南、顏真卿,并取法晉人。正楷端重沉著,行書溫淳婉媚,草書參用飛白法,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大家”。
《宋史·列傳》稱他:“襄工于手書,為當(dāng)世第一,仁宗由愛之?!彼嗡募抑?,他年齡輩份,應(yīng)在蘇、黃、米之前。宋四家中,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而喜歡寫規(guī)規(guī)矩矩的楷書的,還是蔡襄。他的書法學(xué)習(xí)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quán),渾厚端莊,雄偉遒麗。
蘇東坡說:“君謨天資既高,積學(xué)至深,心手相應(yīng),變化無窮,遂為本朝第一?!辈滔鍨槿酥液裾保瑢W(xué)識淵博,他的字“端勁高古,容德兼?zhèn)洹??!额佌媲渥詴嫔戆稀返敏敼P法而修于魯公書,可為楷則。
沈括說他善于“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于飛白,自成一家?!边@說明蔡襄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書法家還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創(chuàng)新意。
《東坡題跋》稱:“‘蔡君謨獨步當(dāng)世'此為至論,君謨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就其所長而求其所短,大字為小疏也。天資既高,輔以篤學(xué),其獨步當(dāng)世宜哉!”
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云:“君謨工字學(xué),大字矩數(shù)尺,小字如毫發(fā),筆力位置,大者不失縝密,小者不失寬綽?!倍总馈逗T烂浴吩u其書:“如少年女子體態(tài)嬌嬈,行步緩慢,多飾鉛華?!?/p>
傳世墨跡有《謝賜御書詩》和書札、詩稿等。
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等。
著有《茶錄》《荔枝譜》,及后人所輯《蔡忠惠公集》等。
《謝賜御書詩》,亦稱《自書謝表并詩》《進(jìn)詩帖》,是蔡襄所書的楷書墨跡。帖內(nèi)所記的內(nèi)容大致是皇上欽賜蔡襄“君謨”二字,蔡襄感激萬分,作詩以進(jìn)獻(xiàn)皇帝表示謝恩。
紙本,楷書,一軸表文,并書古詩一首。凡38行,每行字?jǐn)?shù)不一,共320字??v24.8厘米,橫107.9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妒焦盘脮媴R考》《墨緣匯觀》著錄。
楚掾旦夕行《陶生帖》為草書翰札。瀟灑勁逸。結(jié)體欹正大小,重輕疏密,隨心所至,一氣呵成。黃庭堅說:“君謨真行簡札甚秀麗,能入永興(虞世南)之室?!笔呛苷_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