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山溪·贈衡陽妓陳湘》是北宋詞人黃庭堅所寫的一首贈別詞。
該詞上片寫陳湘的天生麗質(zhì),豆蔻年華,而又柔情脈脈,春愁懨懨,使人魂飛心醉,我見猶憐。下片寫詞人載酒尋芳,臨別傷懷,后約無期的悵惘心情。全詞運用鋪敘的手法,層次分明,語淡而情深,意濃而韻遠。
驀山溪1·贈衡陽妓陳湘
鴛鴦翡翠2,小小思3珍偶。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娉娉嫋嫋4,恰似十三馀,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
尋花載酒,肯落誰人后。只恐遠歸來,綠成陰,青梅如豆。心期5得處,每自不由人,長亭柳,君知否,千里猶回首?
驀山溪:詞牌名。雙片八十二字,前片六仄韻,后片四仄韻。亦有前片四仄韻,后片三仄韻者,列為別格。
鴛鴦翡翠:皆相偶廝守之鳥。
思:語助詞。
娉娉(pīng)嫋嫋(niǎo):形容女子苗條,體態(tài)輕盈。
心期:心愿、心意。
鴛鴦翡翠,雖是小小的禽鳥,也知道去相互珍愛,互相憐惜。你的黛眉之下斂聚一汪秋水,那眉如遠山之明,眼若秋水之秀,無人能比。你的身段柔軟嬌美,恰似十幾歲的少女,韶華似錦。陳湘正是情竇初開的時候,體態(tài)輕柔,腰肢苗條,但對男女風情還不太了解。想當時,乘船載酒與你約會,又怎肯落后于他人。
古詩只是怕我遠游從他鄉(xiāng)歸來之后,你已另屬他人,恰似那楊梅樹已綠葉成陰,子實滿枝了。我內(nèi)心深處的期望卻每每與我所得不盡相同,不能盡如我愿。你我在十里長亭相別,亭邊楊柳依依,牽拂柳線,你知道嗎?我不管走多遠都會想念你。
該詞作于崇寧三年甲申(1104),時山谷在赴宜州貶所途中。從詞題“贈衡陽妓陳湘”可知,這首詞是詞人為一位名叫陳湘的妓女而寫。這個女子應是黃庭堅的紅顏知己,在二人即將分離、依依惜別之際,詞人寫下了這首《驀山溪》。
黃庭堅(1045—1105),宇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 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等職。后屢遭貶詢,卒于貶所。與秦觀、晁補之,張來并稱“蘇門四學士”,其詩成就最大,與蘇軾并稱為“蘇黃”;其詞當時與秦觀并稱,但成就不如秦觀。有《山谷詞》,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作者先是詳盡描繪了佳人的美麗姿容以及少女懷春的情懷,但詞人并未將這些進行直白陳述,而是把女子的美貌與自然景色相連,將少女的情懷與鳥禽相關(guān),以寫景寫物之筆法突出人物的心理及特點。鴛鴦、翡翠這類動物都是兩兩存在的,一雄一雌,在大自然中相依相伴、相親相愛。作者以它們作為開頭,以這些大自然中的佳偶襯托少女心中的情愫,顯然是一種起興的筆法。少女雖還年少,但她也已是春心萌動,希望覓得佳偶,結(jié)為秦晉之好。
心思如此細膩的女孩自然也有著嫵媚動人、清麗脫俗的容貌。詞人在描摹陳湘的美貌時,以自然景物來比喻她,“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她的眉毛就像遠處的青山,聳立在云鬢旁,眼神猶如秋波蕩漾,攝入人心、脈脈含情。這兩個比喻,與王觀的詞句“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一般,令人印象深刻。
接著,作者用五個短句“娉娉嫋嫋,恰似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寫出陳湘正值妙齡、身材裊娜纖細、性格細膩敏感的特點。上片末尾一句“正是愁時候”寫出了陳湘心中的兒女情懷。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對她未來的夫婿是充滿幻想與期待的,同時也是感傷與不安的。這一個“愁”字,正是這個年齡的女孩獨有的標志性特征,她們所愁之事不是世俗的柴米油鹽,而是細膩的心事與所思所想。
作者勾畫的佳人形象自然貼切,一個豆蔻年華的姑娘思忖著自己的未來,那清麗的容顏、纖巧的身姿、熾熱的情感無不打動著詞人的心。所以詞人與之分別時,戀戀不舍的心情自然呼之欲出。
“尋花載酒,肯落誰人后”,詞人急于與佳人會面,唯恐落于人后,他對陳湘的愛慕之情由此可見一斑。欲見佳人,但見面之后又意味著分別,這種矛盾讓詞人感到惶恐與惆悵,“只恐遠歸來,綠成陰,青梅如豆”,詞人心中只怕自己與佳人后會無期,就算再見面也已是滄海桑田,萬事萬物都已變化。此處感情的流露自然真摯,讓人動容。
“心期得處,每自不由人,長亭柳,君知否,千里猶回首?”詞作的最后,作者感嘆世事無常,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機會能與佳人再續(xù)前緣。縱使心中萬般不舍,也得踏上前路,但那悵惘的離別之意難以慰藉,只能頻頻回首、向遠方遙望,尋找到一絲安慰。整首詞作縈繞著一種低沉感傷的氛圍,將愛慕和思念的感情描寫得曲折、真切、動人。
這首詞的語言清麗淡雅,但其中內(nèi)涵卻又深刻豐富,首作品。整首詞給人以悠遠綿長、回味無窮的閱讀體驗,顯作者寫作功力之深厚。是作者融匯了自己真實的生活之后創(chuàng)作出的一淺顯卻雋永、詼諧亦莊重,小小一首詞作,盡顯作者寫作功力之深厚。
湘潭大學教授、詩人羊春秋《黃庭堅詩文鑒賞辭典》:這首詞,既妥溜,又恰切;既合身分,又饒情趣,使人挹之不盡,味之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