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暉上人秋夜山亭有贈》是唐代文學家陳子昂的詩作。此詩描繪了明凈如畫的山林秋夜景色,表現(xiàn)了作者希望自己的心情能入景清明,達到暉上人那樣的境界。全詩結構精巧,渾融一體,起承轉合,自然從容。
酬暉上人秋夜山亭有贈⑴
皎皎白林秋⑵,微微翠山靜⑶。
禪居感物變⑷,獨坐開軒屏⑸。
風泉夜聲雜⑹,月露宵光冷⑺。
多謝忘機人⑻,塵憂未能整⑼。
⑴暉上人:大云寺僧人圓暉。贊寧《高僧傳》稱他“精研性相,善達諸宗”。陳子昂中進士之前與之結識。
⑵皎皎:潔白貌;清白貌。形容月光?!对娊?jīng)·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⑶微微:隱約,淡遠,幽靜的樣子。南朝梁沈約《劉真人東山還》詩:“連峰竟無已,積翠遠微微?!?/p>
⑷禪居:僧人居住修行的處所。指寺院。
⑸軒屏:窗戶和門屏。
⑹雜:一作“絕”。
⑺月露:月光下的露滴。宵光:夜光;月光。
⑻忘機:消除機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與世無爭。忘機人,是贊美暉上人與世無爭、忘卻巧詐的高潔情懷。
⑼整:理。
月光照耀山林一片秋色,青翠山巒多么安謐幽靜。
身居禪房感受萬物變化,一人獨坐不由打開窗門。
風響泉鳴夜聲顯得嘈雜,月下的寒露使夜光清冷。
向您忘機的人多多致意,塵世煩憂愧未清理干凈。
這首詩是為酬答暉上人的贈詩而作,當作于陳子昂中進士之前,陳子昂中進士的時間是唐高宗開耀二年(682年)。
陳子昂(661~702),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贊賞,拜麟臺正字,右拾遺。后世因稱陳拾遺。敢于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職回鄉(xiāng),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于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伯玉集》傳世。
暉上人的贈詩內容不明,從此詩意推測應是與秋夜禪坐有關。因此,這首回贈詩開頭從山林的幽靜寫起?!梆ò琢智铮⑽⒋渖届o”,秋夜的山林禪院充滿了幽寂的禪意。此詩中間兩聯(lián)寫景詠物。頷聯(lián)“禪居感物變,獨坐開軒屏”,住在這僧房里感到了景色的變化和季令的推移,由于心緒無比煩亂,不禁打開門扇,獨坐沉思幻想起來。這里點出了暉上人的禪悟境界。禪定使人心情平靜,從而智慧現(xiàn)前。頸聯(lián)“風泉夜聲雜,月露宵光冷”,描繪出一片清幽冷寂的境界,極具詩情畫意,也頗具禪意。最后“多謝忘機人,塵憂未能整”二句,感嘆世人不能如暉上人般忘卻機心,飽受塵世煩擾,實在是無奈又可憐,表達了詩人對暉上人入景清明那種境界的追求。
此詩結構極其精巧。起承轉合,自然從容。寫景寫人,渾融一體。陳子昂還有一首詩《同王員外雨后登開元寺南樓因酬暉上人獨坐山亭有贈》,內容與此詩相關,可以互相參照。
《瀛奎律髓》:盛唐人詩,多以起句十字為題目,中二聯(lián)寫景詠物,結句十字撇開,卻說別意,此一大機括也。
《唐詩歸》:鐘云:景中禪,似右丞。譚云:“多謝”妙。
《匯編唐詩十集》:唐云:通篇高古,俱是《文選》中來。
《瀛奎律髓匯評》:馮舒:首二句出題,千古常規(guī)也。大歷后結句必緊收,已前則不必,而自妙貼,自開創(chuàng)。無名氏:一般景物入初唐之手,便爾高迥,此時代之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