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交城山國家森林公園交城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呂梁山東麓,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西緣,北枕呂梁,南帶汾河,東據(jù)太原,西臨方山、離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距省城太原約56公里,是呂梁的東大門,省城太原的近郊。
地形地貌
交城山國家森林公園所處交城縣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nèi)地貌復(fù)雜,山多川少,海拔高度在750—2830.7米之間,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28座,最高山峰為縣境西北與方山縣交界處的孝文山,海拔2830米,是華北第二大高峰。
氣候特征
交城山國家森林公園屬于暖溫帶大陸半干旱性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743小時,年平均氣溫7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440~7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2%,無霜期為100~161天。
資源情況
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珍貴樹種側(cè)柏林、特色喬木林、觀賞林等,世界珍禽褐馬雞、候鳥、野鹿、原麝、金雕等幾十種名貴動物棲息于此。玄中寺中大雄寶殿內(nèi)藏經(jīng)卷3萬余卷,是中外佛教文化教育的資料寶庫。卦山滿山蒼勁古樸的松柏樹千姿百態(tài)。龍?zhí)盟绿烊蝗芏垂质揍?,形態(tài)萬千,元代古建筑永福寺古香古色,耐人尋味。瓦窯溝內(nèi),疊層沙巖,高達30米,潺潺流水、直瀉而下,有水聲吟吟,碧潭印月之幽雅情趣,為公園增添了生機。
資源分類
植物
園區(qū)內(nèi)寒性與溫性草林齊全,落葉松、云杉集中,素以“華北落葉松之鄉(xiāng)”而著稱,生長有松、柏、楊、樺、槐、柳、棗、核桃等樹種;黨參、黃芪、豬苓、伏苓等野生藥材200余種;靈芝、銀盤、黑木耳、羊肚菌等野生菌類10余種;沙棘、山桃、山杏等野生果類20余種。
動物
園區(qū)是世界珍禽、山西省省鳥褐馬雞及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黑顴、兔猻、金雕、猞猁、林麝、彌猴、金錢豹等數(shù)十種稀有動物繁衍棲息地。
主要景點
玄中寺
玄中寺位于山西交城縣西北10公里的石壁山上,是凈土宗的發(fā)源地之一,1983年被國務(wù)院列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55年重建善法殿五間,五脊六獸懸山式,萬佛殿五間,九脊十獸歇山屋,千佛閣三間硬山工,東西配殿各五間,飛檐斗拱,欞花裝修,雕梁畫棟,油飾彩畫,莫不俱備。殿內(nèi)木雕佛造型生動,金碧輝煌。寺東山巔兩層八角白色秋容塔,迭澀重檐,磚座寶頂,中空置佛,塔身挺秀。殿閣內(nèi)供木雕、泥塑、鐵鑄佛像共七十余尊。
卦山
卦山,是融自然風(fēng)光和千年古剎為一體的三晉著名旅游景點。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參天、寺宇巍峨、華嚴道場而早在唐代就聞名遐邇。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將它躋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稱譽為“第一山”。
清代,曾有人將“黃山之松、卦山之柏、云棲之竹”列為華夏樹木奇觀。卦山古柏扎根于懸崖絕壁,鉆巖抱石,姿態(tài)各異,著名的有龍抓柏、牛頭柏、連理柏、文武柏等,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古往今來流傳有許多神秘美妙的神話傳說。
天寧寺
天寧寺創(chuàng)建于唐貞觀元年(627年),是卦山諸多寺廟中創(chuàng)建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寺院。相傳中國佛教華嚴宗初祖法順(亦稱杜順)(557年—640年)曾在此山講經(jīng)說法而建寺,又因為有太原節(jié)度使李說夫婦的捐助擴建而成為唐代華嚴宗巨剎。明清時代,又增建了圣母廟、卦山書院、朱公祠等,殿堂樓閣,鱗次櫛比,成為規(guī)模宏偉的古建筑群。卦山天寧寺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
龍?zhí)盟?/strong>
龍?zhí)盟戮皡^(qū)包括五龍山溝谷和二龍山溝谷,也就是兩溝三山四面坡,長5公里,寬4公里,面積2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景區(qū)地形圯貌獨持,有五多:石灰?guī)r多,懸崖絕壁多,溶洞多,奇峰怪石多。龍?zhí)盟伦湓谖妪埳街卸?,向陽避風(fēng)的陽灣里,溫差不大。
永福寺
永福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交城縣城東五里陽渠村中心。寺創(chuàng)建于隋代開皇二年(582年),時有高僧大德住持,在交城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寺,元代前名永福院,自明代始稱永福寺。
交通線路
公園中玄中寺距天寧寺約7千米,距交城約10千米。從交城至文水的公路經(jīng)過玄中寺山口,搭過路中巴到交城2元。路口進到寺院還有4、5千米。
公園中龍?zhí)盟陆煌ㄊ址奖?,距高速公路?07國道和正在施工修的鐵跆路線各30公里。219省道5公里。距太原市100公里,晉詞公園70公里,古交市50公里,睦聯(lián)坡烈士陵園30公里,天寧寺、玄中寺各50公里,文水劉胡蘭烈士陵園50公里,武則天紀念館40公里,會立果老峰避暑山莊4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