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菜是當(dāng)前世界上一個重要烹調(diào)流派之一,有它特有的烹調(diào)方式和格調(diào),在不少國家和地區(qū)都有日餐菜館和日菜烹調(diào)技術(shù),其影響僅次于法餐。
日本菜,按日本人的習(xí)慣又稱為“日本料理”。日本菜發(fā)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據(jù)考證,日本料理借鑒了中國菜肴傳統(tǒng)的制作方法并使之本土化,其后西洋菜也逐漸滲入日本,使日本料理從傳統(tǒng)的生、蒸、煮、炸、烤、煎等基礎(chǔ)上逐漸形成了日本菜系。
日本菜極其講究形與色,極工盛器,配合食物,造型美輪美奐,每一道菜都猶如中國的工筆畫,細致入密,更有留白,讓人不忍下箸。日本料理就如同溫柔似水的日本女子,在秀色可餐和可餐秀色之間,讓人們對日本的文化有一種爽朗卻又朦朧的感覺。
主要分類:日本料理主要分為三類:本膳料理、懷石料理和會席料理。
以傳統(tǒng)的文化、習(xí)慣為基礎(chǔ)的料理體系。在十分正式的日本宴席上將菜放在有腳的托盤上使用。
日本菜系中,最早最正統(tǒng)的烹調(diào)系統(tǒng)。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在茶道會之前給客人準備的精美菜肴。
據(jù)日本古老的傳說,“懷石”一詞是由禪僧的“溫石”而來。那時候,修行中的禪僧必須遵行的戒律是只食用早餐和午餐,下午不必吃飯。可是年輕的僧侶耐不住饑餓和寒冷,將加熱的石頭包于碎布中稱為“溫石”,揣到懷里,頂在胃部以耐饑寒。后來逐步發(fā)展為少吃一點東西,起到“溫石”御饑寒的的作用。
懷石料理也是與“茶道”一起發(fā)展起來的。“茶道”可以說是一種隆重的品嘗茶的儀式,也是接待貴客的方式之一。如果在請客人喝茶時,客人腹中饑餓,不僅對身體不好,而且影響品茶。
因此,在舉行茶道儀式時,在請客人品茶以前,先請客人吃點心或便飯,然后再請客人喝茶,效果好得多。這就是在茶道儀式中產(chǎn)生的“懷石料理”的本意。
經(jīng)過幾百年的演變,現(xiàn)在“懷石料理”作為一個古老的方菜,其特點是在菜的烹制方法上一直采用古代沿襲下來的程序,盡量保持原材料本身的味道。原料上以魚和蔬菜為主,每個月要有當(dāng)時季節(jié)里有代表性的魚和蔬菜,因此每個月的菜單也是不一樣的。
晚會上的豐盛宴席菜式。隨著日本普通市民的社會活動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料理店,形成了會席料理??赡苁怯杀旧帕侠砗蛻咽侠頌榛A(chǔ),簡化而成的。其中也包括各種鄉(xiāng)土料理。會席料理通常在專門做日本菜的飯館里可以品嘗到。
其他料理:
此外,還有盒裝冷餐御節(jié)料理,通常在新年的重要節(jié)日時食用。另外還有精進料理,原本是佛教徒食用的素餐。
“和風(fēng)料理”就是日本化了的西餐,鍋類和天婦羅就是這類菜點的代表。近三十年來,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再飲食方面也比以前講究,日菜也越來越高級化了。
地方分類:日本菜各地方均有自己的地方風(fēng)味。因此日本菜總的分為兩大方菜,即:關(guān)東料理和關(guān)西料理。其中以關(guān)西料理影響為大,關(guān)西料理比關(guān)東料理歷史長。
即東京菜系。日本人又習(xí)慣稱“江戶前”,即指江戶川前的東京灣,那里的海產(chǎn)新鮮,可用來烹制出各種美味佳肴。受人歡迎的江戶雜煮就是有代表性的一種關(guān)東菜。江戶時代曾是武士的天下,在菜肴上也顯示出武士的氣質(zhì),因此也稱關(guān)東菜為男性菜。
關(guān)東料理以東京料理為主。關(guān)東料理的口味濃(重),以炸天婦羅、四喜飯著稱。這是因為江戶前(即東京灣)產(chǎn)一種小魚和蝦,無論是炸天婦羅或做四喜飯都特別好吃。關(guān)東料理就用當(dāng)?shù)禺a(chǎn)的這些原料來做天婦羅、四喜飯。
關(guān)西菜主要指京都、大阪有代表性的菜肴。關(guān)西料理以京都料理、大阪料理(也稱浪花料理)為主。京都由于水質(zhì)特別好,加之是千年古都,寺廟多,所以萊肴呈宮廷、寺廟的特點,用蒸煮法做出來的菜很可口,如湯豆腐、蔬菜類的菜。
關(guān)西料理的特點是口味清淡,可以吃出鮮味。關(guān)西料理使用的原料好,瀨戶內(nèi)海海產(chǎn)的味道較好.同時關(guān)西的水質(zhì)也比關(guān)東好,生產(chǎn)出的蔬菜味道也好,所以關(guān)西料理的菜點比關(guān)東料理菜點好。
白大醬:是一種顏色白而味道跟大醬相似的醬,只是甜味較重。
赤大醬:與中國黃醬顏色一樣,只是味道沒有中國黃醬咸,微帶甜味。"赤"即為漢語中"紅"的意思,所以也叫紅大醬。
櫻大醬:一種紅黑色的醬,"櫻"是這種醬的商標,也具有櫻色的含義。
八丁紅大醬:據(jù)說是古代宮廷用的大醬,顏色比赤大醬還要深,味道微苦,是醬中的高級品。
石野粒大醬:味道、顏色與白大醬一樣,只是醬中的豆為粒狀。一般做腌制食品用,石野是醬的牌名。
云丹醬:中國叫海膽醬,是海中的一種生物,呈扁圓形,外殼長滿刺,剁開后吃里面黃色的子,即海膽的卵巢。經(jīng)腌制加工成的醬即海膽醬。
清酒:顏色清而透明,味道與中國的紹興酒相似,是日本人經(jīng)常飲用的酒。
赤清酒:味道與清酒一樣,只是顏色發(fā)紅,適宜做菜用。
味淋酒:是一種黃色透明的甜味酒,其用途與中國料酒相似,是烹調(diào)中不可缺少的調(diào)料。
木魚花:由鰹魚加工而成,用前用刨子將魚肉刨成刨花,所以叫木魚花。在日本神社或宮殿的屋脊上裝飾的圓木,其形狀似木魚,故也將鰹魚稱木魚。
一遍木魚花:制作一遍湯的木魚花,此木魚花色白,做出的湯清澈 。
二遍木魚花:制作而變化的木魚花,此木魚花色發(fā)紅,做出的湯微帶紅色。
小海帶:海中的一種植物,我國叫裙帶菜。
爪海帶:專門用來煮湯調(diào)味的一種帶有梗部的海帶塊。
海帶水:一般指放入適量海帶煮的水,比較常用于鍋類菜。
濃口醬油:顏色跟中國醬油差不多,是口味適中的一種醬油,適宜于吃生魚片時用,也可做一般菜的調(diào)味品。
重口醬油:顏色比濃口醬油深,適用于做一些顏色深的菜。
紅魚子:經(jīng)腌制后的大馬哈魚子。
大頭魚:又稱加吉魚,分為紅、灰兩種。
蝦芋頭:一種上尖下圓、彎形、形似大蝦的芋頭。
奴達:外來語,用大醬做調(diào)料的冷拌菜。
酸藕:用藕腌制的一種帶酸甜味的小菜。
菊花蘿卜:用白蘿卜制作的一種形似菊花的小菜。
綠花菜:跟普通菜花一樣,綠色。
酸菜花:用白菜花腌制的一種帶酸甜口味的小菜。
蘇子葉:是一種草本植物,有的葉梗為紫紅色,也有葉、梗為綠色的,我國常用于中草藥。
小菊花:黃色可食用的菊花。
黑根絲:牛蒡可食用的是它黑色的根部。一般削成絲做菜吃。
掐菜:綠豆芽掐去根部、芽尖的芽桿叫掐菜。
赤茶水:即用日本紅茶沏成的茶水。
干瓢:干條菜,用葫蘆旋成條,晾干而成。
土當(dāng)歸:一種植物的名字,莖可以吃。
天重汁:天重是外來語 用漆盒裝米飯,上面放上炸蝦叫天重,澆在上面的汁叫天重汁。
七味唐辛子:一種帶辣味的調(diào)味品,含有紫菜、芝麻、辣椒面等。日本人食用面食時都喜愛放它。
紋蛤:海中一種表面帶有青紋的貝類。
紅酸梅:經(jīng)腌制的紅色的小梅果,味酸咸。
白酸梅:經(jīng)腌制的一種本色的大梅果,味酸咸。又增加食欲,助消化作用。日本人經(jīng)常食用。
魚糕:用魚肉泥做的一種食品,有炸的、烤的、蒸的幾種,形狀多種多樣。
江瑤柱:海中的貝類,形似扇貝。
豬外肌肉:又稱通肌,在豬脊椎骨外面的一條肉,此肉瘦而無筋,是豬肉中最上等的肉。
丁字麩:是豆制品中的一種。
汁腌菠菜:用木魚花湯、醬油等調(diào)味料腌制的帶汁的菠菜。
土佐醬油:用味啉酒、木魚花湯兌普通醬熬成的口味比較淡的一種醬油。
日式高湯:用柴魚,昆布所煮的高湯,一次湯可做味啉湯,二次湯可做土瓶蒸。
壽司:日本人常吃的食物,用摻醋的米飯加漬物或刺身,用海苔或紫菜卷成。
刺身:日式生魚片或海鮮片。
金槍魚:日本、臺灣稱為鮪魚,香港稱為吞拿魚,大陸叫做金槍魚,實際上都是一種魚。
日本料理的發(fā)展史,也是一部日本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史。
日本菜肴稱為“日本料理”或“和食”,同日本文化一樣,多是接受海外的影響,后在日本加以改造,從而成為獨具日本風(fēng)味的菜肴。雖然日本菜與中國菜屬完全不同的風(fēng)格,但日本菜肴受中國的影響最大,從菜肴的名稱、內(nèi)容、材料、調(diào)味料,都可見到中國文化的影響。
室町時代,禪宗和茶葉從中國傳入日本,誕生了日本菜的主流懷石萊。它是茶文化的產(chǎn)物,因此取名茶懷石萊。當(dāng)時中國人圍八仙桌吃飯的形式傳入日本,日本民族稱其為“桌袱菜”。南蠻的天婦羅傳入日本,也在東瀛安家落戶了。江戶時代,是日本菜去粗取精的集大成時代。這一時期,日本出現(xiàn)了宴席菜,也就是我們說的會席。
日本料理被全世界美食家公認為一絲不茍的飲食,無論是餐桌上的擺設(shè)方式、餐具器皿的搭配、整體用餐的氣氛都極盡嚴謹,客人在體會味覺之美之前,往往先要調(diào)動其他感官來享受一番。
日本料理是用眼睛品嘗的料理,更準確應(yīng)該是用五感來品嘗的料理。
即:眼-視覺的品嘗;鼻-嗅覺的品嘗;耳-聽覺的品嘗;觸-觸覺的品嘗;自然還有舌-味覺的品嘗。
說到能嘗到什么味道,首先是五味。五味可能同中國料理相同,甜酸苦辣咸。并且料理還需具備五色,黑白赤黃青。五色齊全之后,還需考慮營養(yǎng)均衡。
日本料理由五種基本的調(diào)理法構(gòu)成即:切、煮、烤、蒸、炸。日本料理的烹飪法比較單純。日本料理是把季節(jié)感濃郁的素材以五味(實為六味,第六種味道-淡。淡則是要求把原材料的原味充分的牽引出來。)、五色、五法為基礎(chǔ),用五感來品嘗的料理。
日本菜首先吸引人的就是它清爽的顏色和獨特的造型:用鮮嫩的蔬菜和肥美的海鮮制成的各式各樣的精巧食品,保持著原料天然的色彩,每一款都像一件精巧的藝術(shù)品,讓人久看不厭,遲遲不忍動口。
此外,日本料理的拼擺和器皿也很有講究,拼擺多以山、川、船、島等為圖案,并以三、五、七單數(shù)擺列,品種多、數(shù)量少、自然和諧。另一顯著特點是用餐器皿多為瓷制和木制,有方形、圓形、船形、五角形、獸形、仿古形等,高雅、大方、古樸,既實用又具觀賞性,使就餐者耳目一新,美食配美器,令每道日本菜都成為美輪美奐的佳作。
日本料理講究營養(yǎng)的配比,而且喜吃生食:龍蝦、金槍魚、三紋魚,都是蘸了綠芥末和調(diào)料生食,吃進喝一些清酒。除生魚片、壽司外,日式料理的名菜還有鐵板燒、天婦羅、蘸生雞蛋吃的牛肉火鍋和類似中國涮羊肉的牛肉水鍋??偟膩碚f,與中餐相比,日本料理的口味要清淡的多,數(shù)量也少,習(xí)慣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人恐怕會有吃不飽的感覺。但置身于極具日本民族風(fēng)情的布局裝飾中,一定也會被其清雅、幽靜的氛圍深深吸引。
菜肴質(zhì)精量小,注重菜品的營養(yǎng)價值。一般不喜太咸、愛甜、酸和微辣味。習(xí)慣以米飯為主食。對什錦炒飯、紅豆飯、八寶飯、小籠包、水餃、湯面、炒面等很感興趣。
副食愛吃魚類,尤為愛吃生魚片;還喜食牛肉、野禽、蛋類、蝦、蟹、海帶、瘦豬肉;;也愛吃紫菜、茄子、白菜、黃瓜、蘿卜、竹筍、芹菜、西紅柿、菠菜、豆芽、青椒、菜花、洋白菜、鮮蘑、木耳和豆腐等;調(diào)料喜用紫菜、生姜、白糖、芝麻、醬油等。
對涼拌、煎、炒、蒸、炸、串烤制出的菜肴較偏愛。欣賞涼拌海蜇、糟熘魚片、蠔油牛肉、北京烤鴨、咕老肉等風(fēng)味菜肴。偏愛中國的紹興酒、茅臺酒,愛飲綠茶、紅茶。喜食哈密瓜、白蘭瓜、西蘭瓜等瓜類水果及蘋果、梨、香蕉、菠蘿、草莓等;干果受吃核桃仁、杏仁、腰果等。
日本國菜為生魚片。日本人自稱為“徹底的食魚民族”。日本捕魚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每年還要從國外大量進口魚蝦,一年人均吃魚100多斤,超過大米消耗量。日本人吃魚有生、熟、干、腌等各種吃法,而以生魚片最為名貴。國宴或平民請客以招待生魚片為最高禮節(jié)。
日本人稱生魚片為“沙西米”。一般的生魚片,以鰹魚、鯛魚、鱸魚配制,最高檔的生魚片是金槍魚生魚片。開宴時,讓你看到一缸活魚,現(xiàn)撈現(xiàn)殺,剝皮去刺,切成如紙的透明狀薄片,端上餐桌,蘸著佐料細細咀嚼,滋味美不可言。
生魚片的等級和牛肉一樣,隨不同身體部位而不同。一般的,魚腹部油脂最多的地方為最上等,稱為“大脂”;腹部靠近脊椎骨部位,叫“中脂”;背部靠近尾部的地方,叫“赤身”,價格最為低廉。
吃什么餐配什么酒在吃的藝術(shù)中很有講究,吃日本料理當(dāng)然離不開日本酒。日本酒中,“冷酒”最高檔,其次是“燒耐”、“清酒”,十分甘洌爽口,在盛夏更是猶如甘露。
醬湯是日本人喜愛的食品。它是用大豆經(jīng)過發(fā)酵制,有蔬菜、豆腐、香菇及海味等煮制而成的。醬湯以醬為主,主要原料是大豆,含有大量蛋白質(zhì),營養(yǎng)豐富,味道較咸。在日本,人們甚至把醬湯視為“母親的手藝”,可見它在日本人心中的分量。米飯就醬湯吃,是日本傳統(tǒng)式的早餐。
日式醬湯與中式湯、西式湯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前者料、湯分明,端上來后可以看到湯水清澈,海苔等料安靜地躺在碗底,波瀾不興,和一片混沌的中式湯、濃郁的西式湯都大相徑庭。
醬湯在日本也有著悠久的歷史。8世紀初,隨著佛教從中國的傳入,醬也從中國傳入日本。它先在寺廟與宮廷中興起,后在民間被廣泛食用?,F(xiàn)在日本研制生產(chǎn)了各種速成醬湯,可用開水沖食,并且便于攜帶。由于醬湯制作容易又富有營養(yǎng),日本軍隊也很重視這種傳統(tǒng)食品。
“梅干”象征著日本國。為什么呢?因為把紅顏色的梅干放在最簡單的攜帶食品—盒飯的白米飯的中心,就成為日本國旗了。“梅干”,也就是“鹽漬黃梅”是日本傳統(tǒng)的咸菜食品。
梅子本來有“解除三毒”的作用?!叭尽笔鞘扯尽⒀?、水毒。就是說梅干有抗菌、殺菌、解毒、調(diào)整胃腸的作用,除此以外還有因檸檬酸與疋克酸的效力而活代謝、活血脈,加強肝臟與腎臟的機能,將體內(nèi)的乳酸等排出到體外,消除疲勞。
暈車時也可用。只要把梅干放入嘴里就可以。
喝醉后到第二天還感不適與感冒時喝梅干茶也有效。將一個梅干放入杯子,把它用筷子搗碎后,往那杯子里倒熱茶攪拌,然后喝梅干茶。療效顯著。
梅干的生產(chǎn)程序:
挑選優(yōu)質(zhì)的成熟黃梅,去蒂,在水里泡一個晚上,以便除掉澀味。使用的容器一定要消毒。
將梅子放進淺筐,瀝乾水分后用鹽淹漬,用175g/kg的鹽。把鹽撒滿均勻,把原料放進容器內(nèi)。
把壓石放在上面。壓石的重量是原料的2、3倍,放置幾天。
取紫蘇葉洗凈,瀝乾水分,用半量的鹽,搓紫蘇榨出澀味,再重復(fù)一次。用剩下的一半的鹽,搓紫蘇、榨出澀味兩次,擰干。400g的紫蘇,用80g的鹽。
把黃梅滲出來的果汁倒在擰干的紫蘇上,讓它的顏色變成鮮紫紅。
將紫蘇放在黃梅上。
等到夏季最熱的大晴天,把黃梅從容器里撈出,曬3天。曬一天后,把黃梅放在黃梅滲出來的果汁里浸一浸,再曬,同時也曬梅汁。
曬完后,把梅干放進容器里保存起來。10天后即可食用,半年后,味道會變得更醇和。
吃日本料理,一半是吃環(huán)境,吃氛圍,吃情調(diào)。
標準的日本料理應(yīng)該是在日式榻榻米上直身跪坐或盤腿端坐,對于從小訓(xùn)練有素的日本人來說,當(dāng)然是不在話下,而對于一直習(xí)慣于坐的中國人而言,實在是有些勉為其難。
所以有些日本料理店的和座在榻榻米中央桌子下挖了一個大洞,可以使客人將腿放下,坐得比較舒服。這種中庸的變通,既能使食客舒適地進食,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日本和式風(fēng)味。
菜的原料要保證新鮮度,什么季節(jié)要有什么季節(jié)的蔬菜和魚。其中蔬菜以各種芋頭、小茄子、蘿卜、豆角等為主。
魚類的季節(jié)性也很強。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季節(jié)吃到不同種類的鮮魚,例如:春季吃鯛魚,初夏吃松魚,盛夏吃鰻魚,初秋吃鯖花魚,秋吃刀魚,深秋吃鮭魚,冬天吃鰣魚和海豚。
肉類以牛肉為主,其次是雞肉和豬肉,但豬肉是較少用的。另外,使用蘑菇的品種比較多。
日本菜在烹制上主要保持菜的新鮮度和菜的本身味道,其中很多菜以生吃為主。在做法上也多以煮、烤、蒸為主,帶油的菜是極少。在加味的方法上大都以先放糖、味淋酒,后放醬油、鹽,因糖和酒不但起調(diào)節(jié)口味的作用,而且還能維護素菜里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味精也盡量少放。
在做菜上大都以木魚花湯為主,極少使用水。因此,日菜的烹調(diào)木魚花湯是很重要的,就如同中餐的雞湯,西餐的牛肉湯一樣重要。所以高級菜都是用木魚花湯和清酒為主,而且清酒的使用量也是很大的。
日菜使用的醬油有三種,即淡口、濃口、重口。淡口即色淺一點,濃口即一般醬油,重口顏色深而口味上甜一點。
在菜的口味上,小酒菜以甜、咸、酸為主,湯菜以清淡為主,菜量少而精。
配菜的裝飾物隨季節(jié)而變化,有花椒葉、蘇子葉、竹子葉、柿子葉、菊花葉等等。
日本用四季不同的花和葉來點綴菜點,這就更能表現(xiàn)出懷石料理的內(nèi)容了。
日菜使用的大醬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早餐用信州大醬或白大醬作醬湯,午晚用赤大醬作醬湯。
調(diào)料運用上與中國菜的不同
必不可少的調(diào)味料,如果未牽引出[淡味],味道就會顯得遜色,要使料理有[淡味],出汁是十分重要的,水、醬油、味等調(diào)味料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
日本料理的出汁,是從鰹魚干及曬干的海帶中提取制作而成的。鰹魚干是將鰹魚用一種十分特殊的方法干燥而成的。中國沒有這種制法。
在日本,成品鰹魚干有專門的公司會制作提供。并且,據(jù)鰹魚干的部位不同,做出的出汁味道不同,用途也不同,也有用青花魚做的。海藻也是曬干的,用中文稱為海帶制作而成。
在中國對于海帶好像沒有很細的區(qū)分,而制作日本料理出汁所用的海帶必須嚴格區(qū)分海帶的品種,并且,是否是兩年藻,是否在夏天收割,是否當(dāng)天收割曬干而成,曬干后的加工方法又有嚴格的規(guī)定等,決非一件容易之事。
鰹魚干與海帶的組合,關(guān)系到制出怎樣的出汁,而出汁的味道又關(guān)系到料理的味道。另外還有用沙丁魚、飛魚、干貝、蝦、魚骨等制成的出汁。不管怎么說,出汁雖然微淡,但它必需充分體現(xiàn)原材料的精華,色澤透明。
調(diào)味料中與中國料理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味的使用。味不僅賦予料理以自然的甜味,還在使其產(chǎn)生光澤,對原材料的精華美味進行凝縮保持方面具有其它調(diào)味料所不具備的烹飪功效,味還能有效地防止菜肴散架,并保持原型。日本料理中,在借鑒西洋料理時,味也功不可沒,如明爐燒烤及烤鰻等皆缺味而不可。
現(xiàn)在,在中國也可以時常看到中國人用餐時喝日本清酒的景象。其中制造松竹梅清酒的寶酒造公司,現(xiàn)在在中國制造十分高質(zhì)量的味。
味噌有多得數(shù)不清的品種,據(jù)原料不同,分米味噌、麥味噌、豆味噌等等。據(jù)說是從中國傳到日本,但在如今比中餐更多的使用,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diào)味料。醋也是日常的調(diào)味料,據(jù)說原先也是從中國傳來,但現(xiàn)在卻同中國醋的味道完全不同。做壽司時不能用中國醋,但日本醋也不能用于小籠包。作為最基本的調(diào)味料,自然有糖和鹽。
以上是調(diào)味料的大致說明,同樣是發(fā)酵而成調(diào)味料,中國和日本的用法已經(jīng)不同。如前所述,日本料理中調(diào)味料的使用是為了把材料原味的淡味更充分的牽引出來,而中國料理是為了增加美味而使用調(diào)味料。
日本清酒是借鑒中國黃酒的釀造法而發(fā)展起來的日本國酒。
日本人常說,清酒是上帝的恩賜。1000多年來,清酒一直是日本人最常喝的飲料。在大型的宴會上,結(jié)婚典禮中,在酒吧間或?qū)こ0傩盏牟妥郎希藗兌伎梢钥吹角寰?。清酒已成為日本的國粹?/p>
據(jù)中國史書記載,古時候日本只有“濁酒”,沒有清酒。后來有人在濁酒中加入石炭,使其沉淀,取其清沏的酒液飲用,于是便有了“清酒”之名。公元7世紀中葉之后,朝鮮古國百濟與中國常有來往,并成為中國文化傳人日本的橋梁。因此,中國用“曲種”釀酒的技術(shù)就由百濟人傳播到日本,使日本的釀酒業(yè)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和發(fā)展。到了公元14世紀,日本的釀酒技術(shù)已日臻成熟,人們用傳統(tǒng)的清酒釀造法生產(chǎn)出質(zhì)量上乘的產(chǎn)品,尤其在奈良地區(qū)所產(chǎn)的清酒最負盛名。
自19世紀后半葉的日本明治維新運動之后,日本清酒的質(zhì)量逐漸下降,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酒商往清酒中對入大量的食用酒精,以增加釀酒量,牟取暴利,使清酒所具有的獨特風(fēng)味黯然失色。因此,日本老人稱這種低劣的清酒為“亂世之酒”,贊譽原來純正的日本清酒為“太平之酒”。由于清酒釀造業(yè)受到歷史上“亂世”的影響,給日本消費者留下了不良的印象,加上新一代日本人崇尚飲用啤酒和烈性酒,所以清酒的銷售量逐年下降。
日本清酒的質(zhì)量雖然已恢復(fù)其原來的水平,并且利用現(xiàn)代釀造技術(shù)和設(shè)備不斷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但其產(chǎn)品僅占日本酒類市場銷售量的15%。據(jù)統(tǒng)計,1988年日本清酒年產(chǎn)量為1448×10000000L,1993年為1457×10000000L,而1995年僅為996.9×10000000L。日本全國有大小清酒釀造廠2000余家,其中最大的5家酒廠及其著名產(chǎn)品是:大包廠的月桂冠、小西廠的白雪、白鶴廠的白鶴、西宮廠的日本盛和大關(guān)廠的大關(guān)酒。日本著名的清酒廠多集中在關(guān)東的神戶和京都附近。
純米釀造酒:純米釀造酒即為純米酒,僅以米、米曲和水為原料,不外加食用酒精。此類產(chǎn)品多數(shù)供外銷。
普通釀造酒:普通釀造酒屬低檔的大眾清酒,是在原酒液中對人較多的食用酒精,即1噸原料米的醪液添加100%的酒精120L。
增釀造酒:增釀造酒是一種濃而甜的清酒。在勾兌時添加了食用酒精、糖類、酸類、氨基酸、鹽類等原料調(diào)制而成。
本釀造酒:本釀造酒屬中檔清酒,食用酒精加人量低于普通釀造酒。
吟釀造酒:制作吟釀造酒時,要求所用原料的精米率在60%以下。日本釀造清酒很講究糙米的精白程度,以精米率來衡量精白度,精白度越高,精米率就越低。精白后的米吸水快,容易蒸熟、糊化,有利于提高酒的質(zhì)量。吟釀造酒被譽為“清酒之王”。
甜口酒:甜口酒為含糖分較多、酸度較低的酒。
辣口酒:辣口酒為含糖分少、酸度較高的酒。
濃醇酒:濃醇酒為含浸出物及糖分多、口味濃厚的酒。
淡麗酒:淡麗酒為含浸出物及糖分少而爽口的酒。
高酸味酒:高酸味酒是以酸度高、酸味大為其特征的酒。
原酒:原酒是制成后不加水稀釋的清酒。
市售酒:市售酒指原酒加水稀釋后裝瓶出售的酒。
新酒:新酒是指壓濾后未過夏的清酒。
老酒:老酒是指貯存過一個夏季的清酒。
老陳酒:老陳酒是指貯存過兩個夏季的清酒。
秘藏酒:秘藏酒是指酒齡為5年以上的清酒。
特級清酒:品質(zhì)優(yōu)良,酒精含量16%以上,原浸出物濃度在30%以上。
一級清酒:品質(zhì)較優(yōu),酒精含量16%以上,原浸出物濃度在29%以上。
二級清酒:品質(zhì)一般,酒精含量15%以上,原浸出物濃度在26.5%以上。
根據(jù)日本法律規(guī)定,特級與一級的清酒必須送交政府有關(guān)部門鑒定通過,方可列人等級。由于日本酒稅很高,特級的酒稅是二級的4倍,有的酒商常以二級產(chǎn)品銷售,所以受到內(nèi)行飲家的歡迎。
但是,從1992年開始,這種傳統(tǒng)的分類法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按釀造原料的優(yōu)劣、發(fā)酵的溫度和時間以及是否添加食用酒精等來分類,并標出“純米酒”、“超純米酒”的字樣。
日本清酒雖然借鑒了中國黃酒的釀造法,但卻有別于中國的黃酒。該酒色澤呈淡黃色或無色,清亮透明,芳香宜人,口味純正,綿柔爽口,其酸、甜、苦、澀、辣諸味諧調(diào),酒精含量在15%以上,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是營養(yǎng)豐富的飲料酒。
日本清酒的制作工藝十分考究。精選的大米要經(jīng)過磨皮,使大米精白,浸漬時吸收水分快,而且容易蒸熟;發(fā)酵時又分成前、后發(fā)酵兩個階段;殺菌處理在裝瓶前、后各進行一次,以確保酒的保質(zhì)期;勾兌酒液時注重規(guī)格和標準。如“松竹梅”清酒的質(zhì)量標準是:酒精含量18%,含糖量35g/L,含酸量0.3g/L以下。
清酒的牌名很多,僅日本《銘酒事典》中介紹的就有400余種,命名方法各異。有的用一年四季的花木和鳥獸及自然風(fēng)光等命名,如白藤、鶴仙等;有的以地名或名勝定名,如富士、秋田錦等;也有以清酒的原料、釀造方法或酒的口味取名的,如本格辣口、大吟釀、純米酒之類;還有以各類譽詞作酒名的,如福祿壽、國之譽、長者盛等。
最常見的日本清酒品牌有月桂冠、櫻正宗、大關(guān)、白鷹、賀茂鶴、白牡丹、千福、日本盛、松竹梅及秀蘭等。
為適應(yīng)人們飲食習(xí)慣的變化,日本開發(fā)了許多清酒的新產(chǎn)品。
濁灑
濁酒是與清酒相對的。清酒醪經(jīng)壓濾后所得的新酒,靜止一周后,抽出上清部分,其留下的白濁部分即為濁酒。
濁酒的特點之一是有生酵母存在,會連續(xù)發(fā)酵產(chǎn)生二氧化碳,因此應(yīng)用特殊瓶塞和耐壓瓶子包裝。裝瓶后加熱到65℃滅菌或低溫貯存,并盡快飲用。此酒被認為外觀珍奇,口味獨特。
紅酒
在清酒醪中添加紅曲的酒精浸泡液,再加入糖類及谷氨酸鈉,調(diào)配成具有鮮味且糖度與酒度均較高的紅酒。由于紅酒易退色,在選用瓶子及庫房時要注意避光性,應(yīng)盡快銷售、飲用。
紅色清酒
該酒是在清酒醪主發(fā)酵結(jié)束后,加入酒度為60度以上的酒精紅曲浸泡而制成的。紅曲用量以制曲原料米計,為總米量的25%以下。
赤酒
該酒在第三次投料時,加入總米量2%的麥芽以促進糖化。另外,在壓榨前一天加入一定量的石灰,在微堿性條件下,糖與氨基酸結(jié)合成氨基糖,呈紅褐色,而不使用紅曲。此酒為日本熊本縣特產(chǎn),多在舉行婚禮時飲用。
貴釀酒
貴釀酒與我國黃酒類的善釀酒的加工原理相同。投料水的一部分用清酒代替,使醪的溫度達9—10℃,即抑制酵母的發(fā)酵速度,而白糖化生成的浸出物則殘留較多,制成濃醇而香甜型的清酒。此酒多以小瓶包裝出售。
高酸味清酒
利用白曲霉及葡萄酵母,采用高溫糖化酵母,醪發(fā)酵最高溫度21℃,發(fā)酵9天制成類似干葡萄酒型的清酒。
低酒度清酒
酒度為10~13度,適合女士飲用。低酒度清酒市面上有三種:一是普通清酒(酒度12度左右)加水;二是純米酒加水;三是柔和型低度清酒,是在發(fā)酵后期追加水與曲,使醪繼續(xù)糖化和發(fā)酵,待最終酒度達12度時壓榨制成。
長期貯存酒
一般在壓榨后的3~15個月內(nèi)銷售,當(dāng)年10月份釀制的酒,到次年5月出庫。但消費者要求飲用如中國紹興酒那樣長期貯存的香味酒。老酒型的長期貯存酒,為添加少量食用酒精的本釀造酒或純米清酒。貯存時應(yīng)盡量避免光線和接觸空氣。凡5年以上的長期貯存酒稱為“秘藏酒”。
發(fā)泡清酒
將通常的清酒醪發(fā)酵10天后,即進行壓榨,濾液用糖化液調(diào)整至3個波美度,加入新鮮酵母再發(fā)酵。室溫從15℃逐漸降到O℃以下,使二氧化碳大量溶解于酒中,用壓濾機過濾后,以原曲耐壓罐貯存,在低溫條件下裝瓶,瓶口加軟木塞,并用鐵絲固定,60℃滅菌15min。發(fā)泡清酒在制法上兼具啤酒和清酒釀造工藝,在風(fēng)味上,兼?zhèn)淝寰萍鞍l(fā)泡性葡萄酒的風(fēng)味。
活性清酒
該酒為酵母不殺死即出售的活性清酒。
著色清酒
將色米的食用酒精浸泡液加人清酒中,便成著色清酒。中國臺灣地區(qū)和菲律賓的褐色米、日本的赤褐色米、泰國及印度尼西亞的紫紅色米,表皮都含有花色素系的黑紫色或紅色素成分,是生產(chǎn)著色清酒的首選色米。
日本清酒多不以杉樽包裝,而采用瓶或杯式包裝。容量有300mL、330ml、540ml、700ml、720mL、1800ml等多種,也有采用3.6L、5.4L、9L、18L、36L及72L等各類容器包裝的。
但市場上1800mL的瓶裝酒占90%以上,如白鶴、松竹梅、月桂冠等清酒,大多采用1800ml的瓶裝;澤之鶴、瑞兆大吟釀,也為1800mL瓶裝酒,并用草編織物包住。
松竹梅、日本盛也有用300ml玻璃瓶包裝的;白雪牌清酒也有用750mL及300mL白瓷瓶包裝的,并附帶白瓷杯。
部分高檔720ml的綠瓶包裝,球肚形有兩小塊平面作貼標用;櫻正宗清酒有用瓶身矮扁的平底瓶包裝的,其瓶身不平的兩面呈弧形,容量為720ml;秀蘭牌清酒的瓶子更為獨特,其瓶底的大半部呈斜面,置于桌上時酒瓶稍斜而立;大關(guān)牌清酒的小包裝為300mL的玻璃杯,帶螺扣的蓋內(nèi)面有小標簽,可從上面透視,杯上標簽正面的內(nèi)容與一般標簽相似,但其反面有風(fēng)景畫,由于酒液清澈如水,故在杯的另一面可看清畫面,這種包裝適于旅行,或在宴會上將杯子兼作酒杯使用。
特級瓶裝清酒多用高分子等材料的內(nèi)塞,外加有螺扣的金屬帽蓋,瓶酒裝入帶尼龍繩的手提式紙盒內(nèi),有些紙盒呈黑色。采用壇式包裝的清酒,外面用草簾包住,并用草繩捆扎牢固,既攜帶方便,又十分美觀。壇的下方有倒酒用的開口。
清酒是一種谷物原汁酒,因此不宜久藏。清酒很容易受日光的影響。白色瓶裝清酒在日光下直射3小時,其顏色會加深3~5倍。即使庫內(nèi)散光,長時間的照射影響也很大。
所以,應(yīng)盡可能避光保存,酒庫內(nèi)保持潔凈、干爽,同時,要求低溫(10~12℃)貯存,貯存期通常為半年至一年。
酒杯:飲用清酒時可采用淺平碗或小陶瓷杯,也可選用褐色或青紫色玻璃杯作為杯具。酒杯應(yīng)清洗干凈。
飲用溫度:清酒一般在常溫(16℃左右)下飲用,冬天需溫燙后飲用,加溫一般至40~50℃,用淺平碗或小陶瓷杯盛飲。
飲用時間:清酒可作為佐餐酒,也可作為餐后酒。
日本料理中,最著名的也許莫過于刺身了。中國人名其為生魚片,大致是不錯的,當(dāng)然它的刺身材料并不局限于魚。我們所熟悉的刺身,通常是蘸著醬油和
芥末吃的,醬油的普及,是在江戶時代的中期,因此,這樣的吃法并不古老,事實上,刺身本身的歷史也不太久遠。因為在現(xiàn)代流通業(yè)(包括快速的交通和冷藏設(shè)施等)發(fā)達起來之前,在遠離海邊的山區(qū)(包括京都)要經(jīng)常吃到新鮮的魚蝦并非易事。
制作刺身要注意三大要領(lǐng)。第一就是選料,刺身食材要求新鮮,只有新鮮的刺身食材才能做出美味的刺身料理。第二就是刀工,制作刺身刀工很重要,厚薄大小,形態(tài)的整齊,都會因其視覺效果直接影響到食欲,同時不同是魚,使用不同的道具,采用不同的刀法,這樣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魚的原味。第三就是裝盤,刺身拼盤通常都是精致的,一個好的裝盤可以提升人們的食欲。
選料:做刺身日本料理不能用淡水魚,因為淡水魚魚肉中可能有寄生顎口線蟲。但也并非所有的海魚都能做刺身,如鱈魚就不可以,它含有異尖線蟲。同樣,淡水螺、豬肉、羊肉也不適合做刺身。
儲存:刺身原料的冷凍溫度必須控制在攝氏零下18度或以下,冷藏溫度要在攝氏4度以下。
加工:加工刺身時刀與魚肉的紋理呈90度角。這樣切出的魚片筋紋短,利于咀嚼,口感好。切忌順著魚肉的紋理切,那樣筋紋太長,口感不好。
刺身的厚度以咀嚼方便、好吃為度。這里講的“好吃”有兩層含義:一是容易入口,二是魚片的厚薄能充分體現(xiàn)該魚的最佳味道。一般魚片厚約5毫米,例如三文魚、鮪魚、鰣魚、旗魚等。這個厚度,吃時既不覺膩,也不會覺得沒有料。有的魚要切薄一些,如鯛魚,其肉質(zhì)緊密、硬實,切得薄一些才好吃。須特別注意的是,裝進盤里的生魚片,絕對不能有魚骨,以防卡住食客的喉嚨,發(fā)生危險。
裝盤:刺身的裝盤方法有平面拼擺、四角形拼擺、薄片拼擺和花色拼擺等多種。原料的數(shù)量用三、五、七奇數(shù)的方法盛放,這是做刺身最有特色的裝盤方法。供刺身菜肴時,原料要求有冰涼的感覺,可以先用冰涼凈水泡洗,也可以先以碎冰打底,面上鋪生魚片??紤]到衛(wèi)生,可在碎冰上鋪上保鮮膜后再放生魚片。
刺身應(yīng)由較清淡的吃起,通常次序如下:北極貝、八爪魚、象拔蚌、赤貝、帶子、甜蝦、海膽、魷魚、吞那魚、三文魚、劍魚和金槍魚。
食用刺身會搭配日本醬油和芥末等料理調(diào)料,但是不同的刺身品種,其需要的調(diào)料又有點區(qū)別,以下介紹不同種類的刺身料理調(diào)料的制作方法。
原料:蒸熟的海膽100克,芡汁湯100克,醋20克,醬油50克。
適用刺身料:墨魚、章魚、鯛魚、鲇魚、針魚筍等。
備注:芡汁湯的做法 500克水加40克大米大火燒開,改小火熬至湯汁剩余1/3時即可。
原料:生海苔、芡汁湯、魚生醬油200各毫升,料理酒100毫升,味精3克。
適用刺身料:海膽、鯛魚、章魚、帶魚、蛤蜊、小海鰻、象拔蚌、鮮貝等。
原料:炒熟的白芝麻20克,芡汁湯100克,魚生醬油100毫升,醋100毫升。
適用刺身料:老虎魚、針魚、鰹魚。
原料:生姜米50克,鮮湯100克,魚生醬油100克,味精2克。
適用刺身料:鰹魚、鮮魷、烏賊等。
原料:蒜蓉50克,芡汁湯200克,魚生醬油100毫升,醋100毫升。
適用刺身料:魚類、肉類,除蔬菜類外基本都能用。
壽司是在飯里放醋做主材料的日本料理,味道鮮美,色彩非常鮮明。制作時,把新鮮的海膽黃、鮑魚、牡丹蝦、扇貝、鮭魚籽、鱈魚魚白、金槍魚、三文魚等海鮮切成片放在雪白香糯的飯團上,一揉一捏之后再抹上鮮綠的芥末醬,是真正的“秀色可餐”。
日本壽司分兩大派別:一、江戶派,握壽司;二、關(guān)西派,箱壽司(大阪的最有名),相比之下,握壽司更讓大家青睞。由于不使用任何模具,全靠壽司師傅手工握制而成,這樣不僅可以保證米的顆粒圓潤,同時有效的保持米的醇香。
還有一種值得一提的是鄉(xiāng)土壽司,它被喻為是家鄉(xiāng)的美味。
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海道、青森縣的鮭魚壽司,鮭魚壽司是將新鮮的生鮭魚(即三文魚)片與蘿卜一起加飯和曲漬制成。 石川縣的蘿卜壽司是將冬天用鹽漬過的蘿卜切面薄片與生鮭魚片、米飯、曲漬制成、蘿卜壽司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腌魚類壽司。 另外還有秋田縣的鰰魚壽司,千葉縣的沙丁魚壽司等等。
壽司必須的材料是米飯。正宗日式壽司用的是肥小而稍帶甜味的日本珍珠米。米飯煮熟后,加入適量的壽司醋、糖、鹽等調(diào)味,待降溫后才用來制作壽司。
卷壽司(maki-zushi):在小竹簾上面鋪一層海苔(紫菜),再鋪一層米飯,中間放上配料,卷起來成一長卷,然后切成小段。
太卷(futo-maki),是直徑比較長的一種卷壽司,通常有數(shù)種配料。
細卷(hoso-maki),顧名思義,就是比較幼細的,通常只含一種配料。
手卷(te-maki),把壽司卷成圓錐體狀(類似冰淇淋甜筒),比較難用筷子挾,所以通常用手吃。
里卷(ura-maki),反過來用海苔裹著最中心的配料,再裹米飯。最外面灑一層或有芝麻、魚籽、蟹籽等。
軍艦卷(gunkan-maki),米飯用海苔裹成橢圓形狀,配料放上面。
押壽司(oshi-zushi),又稱做木條壽司或一夜壽司,主要流行于日本關(guān)西,是用長型小木箱(押箱)輔助制作壽司。制作者先把配料鋪在押箱的最底層,再放上米飯,然后用力把箱的蓋子壓下去。作成的壽司會變成四方形,最后切成一口塊。
握壽司(nigiri-zushi),(日本江戶時代興起)制作者用手把米飯握成一口塊,涂上一層山葵(日本芥末),最后鋪上配料。視配料種類之不同,有時會用一塊海苔把兩者縛在一起。在日本,若不加說明的話“壽司”一詞多是指握壽司。
稻荷壽司(inari-zushi),用配料裝著米飯。常見配料是油炸豆腐皮、煎雞蛋、高麗菜(椰菜)等。
散壽司(chirashi-zushi)與之前所描述的壽司稍有不同。
江戶前散壽司(Edomae chirashi-zushi),常見于關(guān)東地區(qū),配料灑在盛在碗里的米飯上。
五目散壽司(Gomoku chirashi-zushi),常見于關(guān)西地區(qū),配料拌進盛在碗里的米飯上。
以簡單為美味,以自然為美味,日本料理之所以逐漸在世界各地蔚然成風(fēng),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原因在此。而這其中,壽司尤其是這種美食簡約哲學(xué)的極致表現(xiàn)。然而,吃壽司的門道卻并不簡單。
比起單單切片、沾醬油與山葵生食的生魚片來,同樣以活生魚鮮為最主體表現(xiàn)的壽司,加上醋飯、山葵以及揉捏、卷切等工夫,依舊是簡,卻更多了耐人咀嚼的層次、豐富性與藝術(shù)性,魅力無敵。尤其深冬季節(jié),所有魚類為抵抗寒冬,周身積蓄起一層厚厚魚脂,美味更是不同凡響。
主要配料有:
壽司海苔:全型(19*21cm*cm的烤海苔,如:信孚10枚裝壽司海苔,江戶風(fēng)味等)、半切(顧名思義,就是全型海苔的1/2大小,一般做手卷壽司用)
生魚片:鮭魚(三文魚)、鮪魚(金槍魚、吞拿魚)、鰤魚(黃尾魚)、鯛魚、鰹魚、鯖魚
各類海鮮:烏賊(墨魚)、八爪魚、蝦、鰻魚、魚籽、海膽、北寄貝等介貝類海產(chǎn)
果菜:腌蘿卜、腌梅子、納豆、鱷梨(牛油果)、黃瓜(青瓜)、炸豆腐
紅肉:牛肉、馬肉、火腿
其他:煎雞蛋(奄列)、生鵪鶉蛋
輔料有:
壽司醬油,山葵(芥末/wasabi),紫姜(gari),紫蘇葉(shiso),味醂(mirin,煮食用米酒)
壽司醋材料不易買,可自制。方法:取適量白醋放在碗里,加三分之一白醋量的白糖,放適量食用鹽,稍加攪拌后倒入鍋里,小火慢熬,出現(xiàn)小泡即可。注意,煮的時候需不斷攪拌,不能煮開,置涼后使用。
1.不宜放置于太陽照曬及高溫的地方。
2.儲存壽司宜放于2度至5度的雪柜內(nèi),而不可放在冰格內(nèi)。
3.只適宜當(dāng)天食用。
魚生即系列生魚片,生魚片在日本料理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它是評判一家壽司店是否正宗的重要標準。料理生魚片講究非常多,比如有些品種的三文魚不能急凍,不然肉質(zhì)就被破壞,而活的比目魚要在低溫下冰鎮(zhèn)一兩個小時后口感才會好。
這是吃魚生的調(diào)料。芥末是日本芥末,綠色,第一次聞味道會很沖,別擔(dān)心,那是你還沒有習(xí)慣這種味道。芥末不但增加魚生的鮮美,更能殺菌,吃日本菜一定要有芥末。
幾碟魚生下肚,一定要喝大麥茶,去掉口中的余味,才能再來吃壽司。
壽司是使用一些醋腌制過的飯團,加上一些海產(chǎn)或肉類做成的。吃的時候,可以像吃魚生一樣蘸著醬油和芥末,也可以不用,全看你的口味了。壽司的正確吃法是一口吃完。另外,日本人吃壽司是不蘸芥末的,因為壽司里已經(jīng)加入了芥末,只是蘸些醬油,體味壽司的原汁原味。
一吃是把芥末放進碟子里,和醬油拌均勻后直接蘸著吃,很簡單。但如果你是第一次吃魚生,一定要先咬一小口,適應(yīng)芥末的辣味,最好手里預(yù)備餐紙,以防涕淚橫流。
二吃是把一點點芥末放在生魚片上,然后夾起魚生在另外一邊蘸上一點點醬油,芥末和醬油注意不要混在一起。
進包廂,鞋怎么放?
應(yīng)該將鞋頭朝外放。其步驟為:
人面朝包廂脫下鞋子。
蹲坐在廊間。
用手將鞋子拎起調(diào)頭往內(nèi)放,以免他人行走時不小心踢到。不可貪圖方便,背對包廂將鞋子脫掉,這是不禮貌的。
進了包廂,座位怎么安排?
正式宴會,晚輩要比長輩先到。進入包廂后,主人或上司應(yīng)該坐在靠內(nèi)離門口最遠的地方,而職位最基層的人,則坐在離門口最近的地方,方便幫忙傳菜或關(guān)門的動作。
如果是私人聚會,通常會由該付錢的人坐在離門口近的地方。
坐定后,隨身包包怎么放?
放在自己的背后。
該怎么坐呢?
正式應(yīng)該是雙腳跪坐,大腿壓住小腿,左右腳掌交疊;不過這樣坐容易疲勞,因此也可以雙腳彎成倒V字體,斜坐在墊子上。
當(dāng)前臺灣有改良式的包廂,就是和式桌下有方形凹槽,不習(xí)慣跪坐的人,就順其將腳直放。
招呼服務(wù)生的方法?
通常日本料理店清一色都是女服務(wù)生,在招喚服務(wù)生時,不能大聲呼喝,通常尊稱對方為[Onesan(大姐)]即可。
誰來點菜?
如果是公司聚會,一般由下屬拿起菜單,詢問上司想要點什么菜,大致上要先點酒,接著再點基本必點的菜:生魚片、前菜(開胃菜)、清湯、煮物、燒物,其余菜色可隨情況增加。
上酒后該怎么做?
男性持酒杯的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輕按杯緣,其余手指自然向內(nèi)側(cè)彎曲。
女性持酒杯的方法:右手拿住酒杯,左手以中指為中心,用指尖托住杯底。如果上司的酒快喝完了,女性職員或?qū)傧?,?yīng)適時幫對方斟酒,無論是啤酒或者清酒,斟酒時,都由右手拿起酒瓶,左手托住瓶底,接受斟酒時,要以右手持杯,左手端著酒杯底部。
兩人對飲時,必須先幫別人斟酒,然后再由對方幫自己斟,不能自己斟酒。
筷子如何擺?
筷子取出后,筷袋應(yīng)縱排于食物左側(cè),或放置坐墊旁。
筷子則橫擺,用餐中途要將筷子放回筷枕,一樣要橫擺,筷子不能正對他人。
筷子如果沾有殘余菜肴,可用餐巾紙,將筷子擦干凈,不可用口去舔筷子,不雅觀。
如果沒有筷枕,就將筷套輕輕的打個結(jié),當(dāng)作筷枕使用。
用餐完畢,要將筷袋入原來的紙?zhí)捉恚瑪[回筷枕上。
用餐語該怎么說?
用餐前要說∶[Itadakimasu(我要開動了)],由主人或上司先動筷;用完餐后要說∶[ Gozisosamadeshida],即是[我用完餐了,謝謝您豐盛的招待]。
芥末怎么用?
將生魚片盤中的芥末挖一些到醬油碟子內(nèi),與醬油攪拌均勻。
將芥末沾到生魚片上,再將生魚片沾醬油入食。沾佐料時應(yīng)該沾前三分之一,輕輕沾取,不要貪多。
許多日本人對臺灣人用日本料理,最感到不可思議的,就是好像主要是在吃芥末,而不是生魚片,其實佐料少量,才能吃出魚片的鮮度與原味。
吃生魚片的順序?
吃生魚片其實是有學(xué)問的,應(yīng)該先由油脂較少,白肉的魚片先食用,而油脂較豐富或味道較重,如鮭魚、海膽、魚卵等,則到最后食用。
用餐完畢的禮儀為何?
主人會對客人說∶(謝謝你的賞光,很榮幸與你用餐。)等等的禮貌用語;而客人如果是晚輩,也會回應(yīng)∶(謝謝你的招待,用餐很愉快,餐點很美味。)隔天,再打電話回禮一次,謝謝對方的招待。
用筷禮儀
取筷子時要以左手托住
拿筷子的第一步驟,即是拿取的方法。實際上接觸筷子的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但無名指和小指也需緊靠中指。
首先以右手拿住橫放的筷子中央部,再以右手從下托住,并將右手滑向筷子向右端,然后,手掌反轉(zhuǎn)朝上,移向筷子中央位置。
當(dāng)拇指移至中央上方時,應(yīng)緊拿住,接著放開左手。
衛(wèi)生筷應(yīng)上下分開
一般待客時多使用衛(wèi)生筷,不過,較正式的料理店所使用的,則是木紋清晰的杉筷等高極品。
要拉開衛(wèi)生筷時,首先需以前述正確的取筷方法,橫拿住筷子,再雙手上下逐漸拉開衛(wèi)生筷的動作也不可太過夸張。
還有,除了極簡陋的筷子外,拉開后磨擦筷尖,可說是相當(dāng)不好的習(xí)慣。
手中有碗時筷子的拿法
吃日本料理時,大多是手中端著碗進食。假如手里已拿著筷子,再以同一手取碗或放下碗,雖沒違反禮節(jié),但手中沒有筷子,能伸直全部指頭去取碗,姿勢會更為優(yōu)雅。
如果手中已有碗,拿取筷子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當(dāng)用左手的中指和無名指之間(或無名指和小指之間)夾住筷子左端,然后右手反轉(zhuǎn)拿住。
每次要拿碗時,一定要先放下手中的筷子。也許各位覺得這很麻煩,但只要習(xí)慣也就成自然了。
一是:強調(diào)自然的原味,這是日本料理首要的精神。無論小火慢燉還是刺身,均以保留食物的原味為要旨。
二是:日本料理看似有過度加工的嫌疑,其實調(diào)味品用得并不多,基本以糖、醋、味精、醬油、柴魚、昆布等調(diào)味提鮮。
三是:為了保持原味,加工比較簡單:切、煮、烤、蒸、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