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又名鐘山,位于南京市中山門外,具有山、水、城、林相結(jié)合的景觀特色,區(qū)位優(yōu)勢十分明顯。轄區(qū)總面積3008.80公頃,其中森林面積達2107.6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70.2%,森林氣氛濃郁,林相整齊,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其中植物有113科600多種,列入特、稀、危植物名錄的50余種。古樹名木924株;鳥類42科64種;昆蟲200多種;真菌246種。紫金山山體空間層次豐富,溝壑眾多,形成了許多溪流湖泊,這些為開展以生物多樣性為基礎(chǔ)的森林生態(tài)旅游奠定了基礎(chǔ)。
紫金山主峰海拔448米,周圍約30公里,是全國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其山勢險峻、蜿蜒如龍,早在三國與漢朝,即負盛名。鐘山周圍名勝古跡甚多:其山南有紫霞洞,一人泉;山前正中有中山陵;西有梅花山,明孝陵,廖仲愷何香凝墓;東有靈谷公園,鄧演達墓;山北有明代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陵墓。在六朝時代,山上的廟宇很多,現(xiàn)僅存靈谷寺一處,位于山左。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謚“孝慈”,故名孝陵。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宏偉,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藝術(shù)的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于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guī)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fā)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下馬坊
下馬坊是明孝陵入口處的標志性建筑,是一座兩柱沖天式石雕牌坊,它高9米,寬6米,額上橫刻“諸司官員下馬”六個大字。即指示文武各級官員到此必須下馬步行,以保持陵區(qū)的肅穆和對陵寢的尊崇,違者以大不敬論處。下馬坊設(shè)于洪武26年,即公元1393年。牌坊體型偉岸,雕刻精細,書體公正,是明代初期石刻建筑的精品。下馬坊是明孝陵的一部分,2007年南京市政府建成下馬坊遺址公園,所有與下馬坊有關(guān)的文武都聚集于此,中斷了多年的下馬坊至大金門神道再次恢復(fù),保證了明孝陵陵寢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華民國國父、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1961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成為國家5A級景區(qū)。中山陵前臨蒼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氣象壯麗,音樂臺、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jīng)樓、行健亭、永豐社、中山書院等紀念性建筑,眾星捧月般環(huán)繞在陵墓周圍,構(gòu)成中山陵景區(qū)的主要景觀,且均為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各建筑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xiàn)和細部處理上均取得極好的效果,色調(diào)和諧統(tǒng)一更增強了莊嚴的氣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偉的氣勢,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音樂臺
中山陵音樂臺位于南京中山陵廣場東南。建于1932年至1933年,占地面積約為4200平方米,由楊廷寶設(shè)計,1932年秋動工興建,1933年8月建成。音樂臺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紀念孫中山先生儀式時的音樂表演及集會演講。音樂臺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平面為半圓形。圓中心是舞臺,臺后建有大壁,同北京回音壁原理相同,以匯集音浪。臺前有一汪月牙形蓮花池,池底有伏泉。池前是半圓形草坪,為觀眾欣賞歌舞坐處,可容納三千觀眾。沿草坪周圍繞以水泥回廊,廊架上攀援著紫藤等花木,是游人休息納涼的佳境?,F(xiàn)音樂臺有許多白鴿,可以在音樂臺買飼料喂這些可愛的白鴿。
頭陀嶺
頭陀嶺位于南京紫金山主峰,景區(qū)地形險要、六朝古跡遺址眾多。2010來開發(fā)建設(shè)的有:白云亭、白云泉茶社(紫云軒)、劉基洞、一人泉名僧塔林、擁翠亭、彈琴石、黑龍?zhí)?、山曉亭以及?yīng)潮井、摩崖石刻、永慕廬、議政亭、天文臺等,紫金山觀光索道則滿足了游客登高攬勝探古尋幽的需要。
永慕廬
永慕廬位于中山陵東北的小茅山頂,是興建中山陵時所建造的一座孫中山親屬守靈處,建于1929年春。永慕廬為中國庭院式格局,建筑古樸典雅靜謐。原建筑抗戰(zhàn)期間被毀,1993年由陵園管理部門按原貌復(fù)建,并陳列了《紀念孫中山圖片展》,供游人觀瞻。
靈谷寺
靈谷寺位于紫金山東南坡下,中山陵以東約1.5千米處,靈谷寺初名開善寺,是南朝梁武帝為紀念著名僧人寶志禪師而興建的“開善精舍”,明太祖朱元璋親自賜名“靈谷禪寺”,并封其為“天下第一禪林”。1983年被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是紫金山風(fēng)景區(qū)重要景點。2014年的靈谷寺是1928年在原寺址建成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建國后改名為靈谷公園,但習(xí)慣上仍稱靈谷寺。靈谷寺有建于明洪武十四年,用磚石砌成的無量殿(又稱無梁殿);還有靈谷塔和三絕碑等勝境;玄奘紀念堂中供奉玄奘法師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師頂骨紀念塔中有玄奘頂骨舍利。
靈谷塔
靈谷塔是南京地區(qū)較高的八面九層寶塔,它由鋼筋混凝土及蘇州金山花崗石建造。靈谷塔的原名叫陣亡將士紀念塔,始建于1931年是陣亡將士公墓建筑群中一個重要的組織部分。靈谷塔由茂菲和董大酉設(shè)計,造形優(yōu)美,典雅莊重,具有民族風(fēng)格和特點,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據(jù)《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報告》記載,在率師北伐、建都南京、統(tǒng)一告成后,1928年國民政府“眷念前勞,凱旋者概予登庸,慘逝者追加憮恤,惟茲陣亡將士殺身成仁,尸骨遍野,忠魂無依,乃擬搜集陣亡將士骸骨,建筑公墓,安慰忠魂?!?/p>
1、明孝陵景區(qū):乘坐南京地鐵2號線,到苜蓿園站下車,步行至明孝陵停車場換乘景區(qū)觀光車或沿木棧道步行進入景區(qū)。
2、中山陵景區(qū):乘坐南京地鐵2號線,到苜蓿園站或者下馬坊站下車,然后換乘景區(qū)觀光車或沿步行道步行進入景區(qū)。
3、靈谷寺景區(qū):乘坐南京地鐵2號線,到鐘靈街站下車,沿靈谷寺路步行進入景區(qū)。
1、衛(wèi)橋陵園路入口:公交20路(明孝陵停車場站);公交5路、36路、34路、55路、142路、315路(衛(wèi)橋站)。
2、下馬坊博愛路入口:公交5路、36路、55路、142路、315路(小衛(wèi)街站);34路(下馬坊站)。
3、靈谷景區(qū):公交202路(靈谷寺公園站)。
4、中山陵停車場(紫嵐里街區(qū)):公交34路(中山陵停車場站)。
5、明孝陵1號門:公交20路、315路(明孝陵站)。
以中山陵停車場為終點,各方向自駕游建議行車路線
1、滬蓉高速(G42):滬寧高速連接線(南京主城方向)——中山陵園風(fēng)景區(qū)陵東路匝道——陵東路——靈谷寺西路——郵局東路——郵局西路——中山陵停車場;或者:滬寧高速連接線(南京主城方向)——中山門匝道——中山門大街——陵園路——博愛西路——中山陵停車場
2、寧杭高速(G25):友誼河路——東苑路——后標營路——苜蓿園大街——中山門大街——博愛路——中山陵停車場;或者:寧杭高速——繞城公路(往二橋方向)——滬寧高速連接線(南京主城方向)——中山陵園風(fēng)景區(qū)陵東路匝道——陵東路——靈谷寺西路——郵局東路——郵局西路——中山陵停車場
3、滬陜高速長江二橋(G40):東楊坊立交——馬群立交——滬寧高速連接線(南京主城方向)——中山陵園風(fēng)景區(qū)陵東路匝道——陵東路——靈谷寺西路——郵局東路——郵局西路——中山陵停車場
紫金山北坡廣泛分布三迭系中統(tǒng)黃馬青組,其巖性主要為一套紫紅色薄-厚層鈣質(zhì)泥質(zhì)細砂巖、粉砂巖、粉砂質(zhì)泥巖夾似層狀泥灰?guī)r及泥砂質(zhì)礫巖,底部為雜色粉砂巖、粉砂質(zhì)泥巖、泥巖夾泥灰?guī)r,砂頁巖中普遍含有云母碎片。北坡近山頂處巖性主要為灰黃、黃紫色粉砂巖。山脊及南坡分布皆為侏羅系中下統(tǒng)象山群,其底部為厚層石英礫巖,構(gòu)成鐘山的山脊,中上部主要為中厚層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頂部夾粉砂巖、頁巖。紫金山的巖層,從黃馬青組到象山群是一套傾角為20-30度的向西南傾斜的單斜巖層,鐘山為一典型的單面山,即俗稱豬背嶺。
紫金山山體空間層次豐富,溝壑眾多,形成了許多溪流湖泊,這些為開展以生物多樣性為基礎(chǔ)的森林生態(tài)旅游奠定了基礎(chǔ)。紫金山區(qū)域內(nèi)地形起伏多變,水系比較發(fā)達,山水風(fēng)景是風(fēng)景區(qū)內(nèi)的特色部分。風(fēng)景區(qū)內(nèi)共有湖泊、河溪、池、井等水體面積64公頃,包括鐘山境內(nèi)的燕雀湖(前湖)、白馬湖、竹海湖、流徽榭、琵琶湖、紫霞湖、梅花湖、小紅山水庫、流殤曲水系、上下黃馬水庫、軍民友誼水庫、王家灣水庫、資金山水庫、五棵松水庫等15湖(含人工水庫);青溪、金水河、霹靂溝、東溝、二道溝、“流殤曲水”以及西洼子溝、楊柳溝、夾山溝、小水閘溝、蔣王廟大溝、林校大溝等11閘;萬工池、龍池二池;白云井、應(yīng)朝井2井。
紫金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中緯度地區(qū),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雖地處歐亞大陸東部,距離海洋300多千米,但是區(qū)內(nèi)降水豐富,四季分明,總體來說,氣候溫和。但由于背負大陸,中間沒有高山阻隔,寒潮直驅(qū)而下,年溫差比較大,達26度。夏季盛行東南東風(fēng),冬季盛行東北東風(fēng)。由于鐘山風(fēng)景區(qū)內(nèi)的特殊地型和大面積的森林植被,使其在大范圍的氣候條件下具有局部小氣候的特點。又由于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過渡地帶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兼有兩者氣候特征,但偏向于大陸性氣候,形成了獨有的“光熱豐富,雨量充沛,溫涼合度,寒暑適宜。夏長春短,季節(jié)分明;復(fù)澇秋旱,雨水不均;春遲秋早,冬季霜雪,雨熱同季,冬干春濕”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日照1628.8小時,平均氣溫19.6℃,極端高氣溫38.8℃,極端低氣溫-3.7℃;年平均降水量1530.1毫米,年降水量2371.4毫米,小降水量1091毫米;無霜期322天。豐富的光熱、充沛的雨量和溫和的氣候,為發(fā)展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