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歷史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是1994年12月經(jīng)林業(yè)部批準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距常德西郊七公里處,東臨漸河,南瀕沅水,西鄰桃源,總面積355公頃,為楚南一帶的佛家名山之一。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是人們度假、旅游觀光的勝地,更是革命傳統(tǒng)教育、科普教育、素質教育的大課堂,同時也是不可多得的綠色會議中心和療養(yǎng)勝地。
2012年3月掛牌為國家3A景區(qū)。
地理環(huán)境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東徑111°37′,北緯29°5′,為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區(qū)。冬暖夏涼,春秋溫和,年平均氣溫 17℃,7-8月平均最高氣溫28.8℃,一月平均最低氣溫6℃,園內層巒疊嶂,古樹參天,氣候適宜。
湖南常德河洑國家森林公園是在常德市河洑國有林場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位于常德市西郊四公里,東臨漸河,南瀕沅水,常張高速公路從公園西面擦肩而過,高速公路連接線(常德大道)貫穿公園北部,省道1801線環(huán)山而行,公園距張家界160公里,地理位置優(yōu)越。
位于常德市西郊七公里的河洑山,有山林面積5029.5畝,大小山頭56個,幽谷42條,沅水、漸河繞山腳而過,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人文景觀優(yōu)美,樹種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繁多,地理位置獨特,水陸交通方便,是大家游玩休閑的圣地。
自然資源
原生態(tài)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植被類群14個,植物種類有115科,337個屬,542種。
珍稀名貴樹種40多種,珍貴動物10多種。古老植物特有種類明顯。如紅杉、五針松、鵝掌楸和“活化石”銀杏等。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動物物種也十分豐富,山水景觀美學價值較高,這里文化旅游資源價值較高,名勝古跡達到50多處,特別是古戰(zhàn)場景觀保持完整,歷代農(nóng)民起義的古戰(zhàn)場,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古戰(zhàn)場,"中日常德會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等;另外還有太和觀、崔婆井、犀??凇⒃铝辆?、仙源觀、女兒墳等名勝古跡。
主要景點
景區(qū)名勝古跡達50多處,仙源關、息候祠、金鹿洞、虛白廬、卓刀泉、女兒墳,特別是太和觀、崔婆井、犀??诩霸铝辆鼮槠嫣?,新辟的度假村、野炊嶺、櫻花嶺,更著各異情韻。
太和觀
道教祖始觀,始建于南北朝,雕梁畫棟,寶頂華蓋。千余年來,觀內香火繚繞,鐘鼓不斷,每年八月十五都有一次盛大的廟會。
凡來太和觀求神敬香的善男信女,三步一磕五步一拜。
太和觀數(shù)次毀于戰(zhàn)火,遠者有楊么曾安營扎寨,太平天國石達開烽火太和觀;近者有賀龍將軍、原省委書記彭公達、劉澤遠等在此活動,其指揮就設在太和觀??谷諔?zhàn)爭時期,太和觀被日寇飛機炸毀。
為了搶救太和觀這一千年名勝古跡,河伏森林公園管理處耗資30萬元將太和觀修葺一新。
月亮井
位于太和觀以北200米處,井深五尺,長不到一丈,離山頂約30余米,一年四季,不論天旱與否,井水始終外溢。該井形似彎月,站在井緣,可以看到一輪明月,將水舀在碗里或桶里,皆有月影恍惚,故名月亮井,據(jù)說八國聯(lián)軍打入中國后,英國人趁傳教之機,將此寶盜走。
九盞燈
在螺絲嶺東南方山頂上,有九個水池,最大的一個水池近50平方米,并一年四季有水。
有趣的是這九個水池每到夜晚均有光亮,遠遠望去,似九盞燈火,在微風中時隱時現(xiàn),故有九盞燈之美談,欲飽眼福,不妨到此一觀。
犀牛觀魚
河洑山下的沅水畔,有一呈剪刀型黑色臥石,形似一巨大犀牛張開的嘴巴,故有“犀??凇敝Q。
山嘴浸水部位的巖石伸出水面二丈有余,山似犀牛尖角,如果機緣好,在某個雪后初晴的日子,有成千上萬的頭綴紅點的鳊魚從此游入沅江,其景蔚為奇觀,為河洑一帶漁民和游人所津津樂道。
崔婆井
位于河洑山南麓的沅水堤邊,井邊立一石碑,高八尺,上書元代書法家趙孟兆親筆題寫的“崔婆仙井”四字,此碑現(xiàn)不知所終。
相傳唐代此地有一孤苦崔姓老婦,賣酒為業(yè),因生意蕭條,難以糊口。
一日恰遇酒仙張?zhí)摪茁愤^此地,知崔婆之苦衷,深表同情,叮囑崔婆在屋后挖井以水代酒。
崔婆照辦后,果真靈驗,從此生意興隆。
一日,虛白路過此地,崔婆向他嘆息:“有酒可惜無糟”,虛白聽罷搖搖頭,隨即吟詩一首:“天高不為高,人心第一高;井水當酒賣,還說豬無糟”。而后拂袖而去,此后,井水再也不成酒了。
時過境遷,崔婆井的故事仍廣為流傳。
女兒墳 在太和觀以西300米處,是元朝末年河洑鎮(zhèn)一龍姓大戶人家的墓葬遺址。
相傳元末龍家一未出嫁的姑娘尋了短見,父輩請一私塾先生選一個風水寶地予以埋葬,并許下諾言,私塾先生日后生養(yǎng)死葬一切均由龍家負責。
老先生在龍家信誓旦旦的情況下,為龍家選下了風水寶地,此后龍家一連中了三名進士,然而私塾先生卻雙目失明。
從此,龍家依仗權勢橫行鄉(xiāng)里,對私塾先生卻嗤之以鼻。
老先生氣憤填膺。一日,睡在茅草棚里,自言自語地說“女兒墳好是好,就是葬低了”。
此語被龍家偷聽到后,信以為真,如是又擇了吉日,起墳遷葬于山頂。龍家自毀龍脈,開始走下坡路,私塾先生的兩眼也恢復了光澤。
如今,女兒墳遺址猶在,每到春天,這里百花盛開,花芳吐艷,沁人肺腑;初冬季節(jié)要有興來此淌漾,會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之感。
鎮(zhèn)龜碑
龜齡鶴壽,古今人之向往,故烏龜乃吉祥之物也。太和觀前石龜,乃元末明初張三中隱居修道河洑山時所為。
相傳石龜立就后,常偷吃附近的大麥,后太上老君一氣之下,用拂塵將石龜右眼打瞎,而神龜卻變本加厲。
明正年間,住觀主持楊老道人便在石龜背上立石碑一塊,鎮(zhèn)之以法。時至今日,此物尚存。
河洑森林公園交通便捷,常桃、長慈公路環(huán)繞山麓自東向西,是通往湘西、川黔兩省的咽喉,去桃花源、武陵源的第一站,沿沅江順水而下可抵洞庭。
過去,河洑山就以她的靈秀吸引文人騷客,今天,她正以嶄新的姿態(tài)吸引中外游客來此觀光。
開發(fā)建設
為充分開發(fā)湖南常德河洑國家森林公園的旅游資源,常德市林業(yè)局(河洑國家森林公園是市林業(yè)局下屬單位)擬對該公園進行綜合開發(fā)。公園內水、電、路基礎設施齊備,并有部分房屋,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來,名木古樹較多,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這些年來開發(fā)了太和觀和植物園兩大景區(qū),尚有度假別墅區(qū)、餐飲文化娛樂村、綜合游樂園等景區(qū)急待開發(fā)。
本項目屬于旅游業(yè),是以河洑國家森林公園為主體進行綜合開發(fā)。項目主要包括度假別墅區(qū)、綜合游樂園、水上樂園、兒童樂園、射擊射箭場、餐飲文化娛樂村。項目總投資33000萬元。
項目:
1、水上樂園:水面面積80畝,新建快艇、水上摩托、碰碰船、游樂船、游泳池、釣魚臺等。
2、篝火露營: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擴建,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增添新的項目設施。
3、兒童樂園:占地面積20畝,興建有一定趣味性、有吸引力的娛樂項目,如過山車、多功能滑梯、蕩椅等。
4、射擊:利用現(xiàn)有的軍事打靶場,面積30畝,新建弓、弩、彩彈、氣槍等射擊內容,并完善配套設施。
文化生活
2009年1月18日,河洑國家森林公園內車聲隆隆,塵土飛揚,來自越野e族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五省大隊及全國其他省市的300多臺賽車,近千余名選手云集賽場角逐“越野e族第三屆年會場地賽”。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愛國、市旅游局局長羅忠義觀看比賽并為獲獎選手頒獎。
本次比賽場地設在河洑國家森林公園,賽場內設置了“桃花源里的城市—常德歡迎您”大型形象廣告宣傳牌,營造了濃厚的旅游宣傳氛圍。
賽場內共設置v型槽、深水池、炮彈坑、輪胎陣、雙駝峰等二十多個障礙,對參賽選手和賽車都是極大地考驗。
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一輛輛賽車猶如雄獅咆哮著沖向賽道,賽場內頓時飛沙走礫,泥漿飛濺,塵土飛揚,觀眾們不時為賽車手精湛的車技歡呼喝彩。
經(jīng)過初賽、復賽環(huán)節(jié),來自長沙的選手馬淼以1分14秒21成績摘得冠軍,另兩位長沙選手張亮、龔歡分獲二、三名。
參加此次賽事的永州市冷水灘區(qū)的唐海林賽后表示,常德城市基礎建設好,接待水平高,旅游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發(fā)展賽事旅游。
本次來常參賽的選手絕大多數(shù)都是自駕車旅游愛好車,賽后賽事組委會將組織他們游覽常德桃花源、花巖溪等景區(qū),回去后一定宣傳、推介常德旅游產(chǎn)品,組織其他會員也來常德走一走,看一看。
傳承意義
河洑山又名平山,為湘西北聞名遐邇的六朝仙山,明嘉靖初,河洑山頂即建真武廟,后更名為太和觀。古今名人題詠甚多;唐孟浩然感嘆曰:“坐聽閑猿嘯,彌清塵外心”,元代陳洪漠曾題“伏波遺廟”:“廟祀何年始,今惟古壘存”;歷代文人墨客劉禹錫、張?zhí)摪?、袁宏道等無不旅居于此,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和美麗動人的傳說。
此外,河洑山不僅是千年古戰(zhàn)場,也是我黨我軍從事革命活動和革命戰(zhàn)爭紀念地,尤其是一九四三年冬,被世人稱為“中國飯碗之戰(zhàn)”的中日常德會戰(zhàn),可謂“驚天地,泣鬼神”,當年河洑山作為古城常德的一線戰(zhàn)場,我方守軍在三天內共擊退日軍3000多人的20余次進攻,雖斃敵過千,終因敵眾我寡,代號“虎賁”的國民黨57師171團二營500余名官兵,全部在河洑山螺絲嶺以身殉國,壯烈捐軀,成為中國人民打擊外來侵略者的千古絕唱。
因地勢險峻,是通往湘西,川黔兩者的咽喉,自古以來乃兵家必爭之地。歷史名將馬援、關云長,農(nóng)民起義領袖黃巢、楊幺都曾在此扎寨、屯兵作戰(zhàn)。
我黨我軍老一輩革命有賀龍、肖克、關向應、帥孟奇也在此指揮過戰(zhàn)爭。河洑山曾是“中日常德會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當年的七座暗堡依然保存完好,6000米的交通壕依稀可見,五個煙火臺猶存,將成為歷史的見證。
歷史人文
歷代文人墨客曾留墨于此。杜牧、趙孟、劉禹錫、田雯、唐祚培,都曾寓居于此,并留下了“夕照煙浮雅背黑,野壙送香花正紅”等,許多膾炙人口的古韻名篇。特別是太和觀,白云糾縵,蒼天映屏,鈄陽古道,福地洞天。歷代香客如云,終日煙霧繚繞,晨鐘暮鼓,爭先頂禮膜拜,香火頂盛。太和觀雖隨時代風云,多次修復,又多次遭毀,幾經(jīng)枯榮,仍是武陵千古勝跡矣。
清代墨客唐祚培亦留有“詠河洑山”之美:“孤峰直聳出層巒,水落平江第一關,魚渡石梁清可數(shù),帆為鷗立景相連,山關為我開生面,酒債頻償資仗錢,記得他時歸隱處,小舟常泛月波前”。唐代詩人張白曾留有“贈酒家崔氏”之詩:“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應無天上有;南游道士飲一斗,臥向白云深洞口”。當不難看出惜時崔婆家酒生意幾度枯榮之興衰史。
宋代的田雯、元代趙孟、明代的袁宏道等都有遺韻留此,可謂河洑山秀麗之幽、溪水潺緩之美、風光迥然之奇,是歷代仕途坎坷的清貧文人歸隱之地,特別當夏日境外的世界,已成為火爐,可這里涼風悠悠,溪流平緩,更是最佳的避暑勝地。
河洑森林公園,宛若一位深閨少女,令人留下抹不掉的記憶。
旅游信息
交通
公交3路、42路到河洑站下
開放時間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