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德(拼音:tóng xīn tóng dé)是一則來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語,成語最早出自于《尚書·泰誓中》。
“同心同德”指思想、行動一致;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尚書·泰誓》)
后人據(jù)此概括出成語“同心同德”。
商朝末年,商紂王昏庸無道,寵信妲己,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誰敢進忠言,要么被挖心,要么受炮烙之刑被處死,使得大臣離心離德。良臣比干、箕子由于忠言進諫,一個被剖心而死,一個被關進監(jiān)獄。太師疵、少師強見商紂王已不可救藥,就準備抱著商朝宗廟祭器出逃。百姓道路以目,緘口不言。
周武王和姜子牙研究,認為滅商條件已成熟,遵照周文王“時至而勿疑”的遺囑,果斷決定發(fā)兵伐商,號召天下諸侯國向朝歌進軍。軍隊出發(fā)前,太史卜了一卦,卦象顯示大兇??吹竭@種不吉之兆,百官目瞪口呆。武王主意已定,不迷信鬼神,毅然率兵車300乘、近衛(wèi)武士3000人、甲士4.5萬人向商朝都城開進。在盟津會師各路諸侯,在大戰(zhàn)爆發(fā)之前,周武王舉行了誓師大會。
周武王說:“將士們,請聽我說,善良的人做善事,只怕時間不夠用。兇惡的人行起惡來,也怕時間不夠用。如今的商紂王荒淫無道,把大臣當成賊人,把朋友當成仇敵。說自己代表天,作惡多端卻無所畏懼。老百姓只能祈求上天讓自己遠離他。從前夏桀很強大,但是倒行逆施,上天就派成湯來將他流放。今天他們雖然有千萬人,但是離心離德,我們雖然只有十個人,但是同心同德,上天一定會看見百姓的心愿、一定會聽到百姓的聲音。讓我們?yōu)槔习傩沼懛ニ殉蓽氖聵I(yè)發(fā)揚光大。
在牧野之戰(zhàn),周軍大敗商軍,商朝滅亡。
同心同德,人數(shù)雖少,但力量龐大。周部族是一個人數(shù)不多的部族,他們能夠得到天下,靠的是德政,以德服人,商朝人數(shù)雖有千萬,但是君臣百姓離心離德,只會自取滅亡。
一個家庭,全家人同心同德,則會家興業(yè)旺,生活幸福;一個團隊,所有成員同心同德,則會事業(yè)興隆,工作開心;一個國家,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則會繁榮日盛,國泰民安。反之,就像幾頭牛拉車,不往同一個方向使勁兒,不但車不會向正確的方向走,而且終有一天,這輛車會分崩離析。
“同心同德”指思想、行動一致;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指思想、行動一致。
明·焦竑《五堂叢語》:“今合三人,可謂同心同德?!?/p>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天下無難治,惟君臣同心一德,則庶事理而兆民安矣。”
清·鄭燮《書后又一紙》:“夫舜與堯同心同德同圣,而吾為是言者,以為作圣且有太盡之累,則何事而可盡也?”
作家·郭沫若《歸國雜吟》:“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