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宴的主要原料即是百姓們山上狩獵的飛禽走獸、河中捕撈的魚蝦蟹龜、田野里采集的野果蔬菜,用泉水煮,用河水燉,用柴火烤。重視選料新鮮,講究原汁原味,充分展示了渦淮兩岸人們樸實無華、爽快直白的性格特點。
野嶺布谷、群龍戲舞、茅草熏羊、松子香椿、黃金白玉、龍蟠團魚、山溪野蔬、荷香崢骨、山筍纏鴨、相思田野、泉水映花、山珍之炊、山澗鐵蟹、雄雉長鳴、村夫之樂、林中知了、瓜香蹄落、薯香至韻、酸棗石榴羹、韭芽河鮮。
“禹王宴”是大禹犒勞各路諸侯的宴席。大禹姓姒,名文命,古涂山國人,后人稱他為大禹,是與堯、舜齊名的古代賢王。他的兒子啟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人”,治水成功后“會集天下諸侯”的佳話廣為民間傳頌。
大禹的出生地在哪里?在何處會集天下諸侯?后人有諸多傳說和猜疑。經(jīng)考證,大禹確系荊涂(今安徽懷遠縣)人氏,并娶涂山腳下冷水澗村冷氏為妻。是年冷氏年方十六,且貌美賢淑,兩人恩愛情深并育有一子一一啟。不久淮河洪水泛濫,大禹臨危受命,率領(lǐng)眾工匠東奔西走,采取疏導(dǎo)的方法根治了泛濫的洪水。
治水期間,由于形勢急迫,他三次路過家門口,都沒來得及回家看望妻子和父母。冷氏念夫心切,每天站在涂山坡上翹首祈盼大禹早日功成歸來。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最終化成一尊石像,屹立在涂山之巔。
后人被冷氏忠貞不渝的愛所感動,尊其為石婆婆,至今石像尚在。為了陪伴石婆婆,涂山長滿了石榴樹,發(fā)紅芽,開紅花,結(jié)紅果。到了八月十五親人團聚之時,打開石榴,里面擠滿了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石榴籽,仿佛淚水漣漣。品嘗石榴,酸酸的、甜甜的、涼涼的,沁人心扉。
大禹治水,功成歸來,被百姓推舉為一國之尊。他把屬地分為九個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后人把中國稱為“九州“即由此而來。
建辰三月二十八日,他在涂山上召集各方諸侯,安撫百姓,共議國事。他把諸侯們送來的各種金屬鑄成九個鼎,令百姓殺豬宰羊,采集五谷果蔬,用九鼎烹飪,犒勞諸侯和有功之臣。“禹王宴”就是從那時流傳下來的。
后來百姓為紀念他,在涂山上修建了禹王宮。每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八,四方百姓云集而來,朝拜上香,人山人海,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