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府宴作為經(jīng)典名宴,其可貴之處在于充分體現(xiàn)了徽州人講究養(yǎng)生的理念。該宴無論從食材選用、菜品組合,還是從烹制方法、食用程序上都飽含“明目清心”的養(yǎng)生之道。
當今,在傳承徽府菜的過程中,披云徽府菜秉承“徽府宴”的養(yǎng)生理念,明確提出了“體驗徽文化為健康而努力”的口號,更加直白地詮釋了徽府宴的文化內(nèi)涵。
1、冷菜
群英聚首徽府宴(精美六冷碟)
2、湯菜
徽嫗磨杵悟李白(太白魚頭煲)
3、熱菜
乾隆御賜千載傳(績溪一品鍋)、無夢徽州黃白游(黃山燒雙石)、知府獨鐘此名節(jié)(清燜竹筍鞭)、儒商難舍思鄉(xiāng)情(黟縣干鍋燉)、徽宅香飄八月桂(屯溪臭鱖魚)、淘盡苦澀喜團圓(休寧葛粉丸)、明太祖哧拉虎皮(徽州毛豆腐)、春風得意馬蹄疾(沙馳馬蹄鱉)、君子謙虛呈和順(婺源荷葉蝦)、山青水秀生態(tài)佳(綠茵素雙拼)
4、主食(點心)
黃賜御印民太平(歙縣石頭粿)、徽娘慈母冰潔心(徽式?jīng)雠呆伲?、包袱永伴徽商行(雞汁如意餃)、外交使節(jié)品徽娘(靈山貢米飯)
明清是徽商史上的鼎盛期,素有“無徽不成鎮(zhèn)”之說。隨著徽商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發(fā)源于古徽州的“徽州菜”在廣為傳播的同時,也為徽州府衙歷任知府所推崇,并由此逐漸演變成徽州府禮賓的盛宴——徽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