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九大碗是重慶的傳統(tǒng)飲食民俗,也是民間宴席九道菜肴的俗稱。重慶松溉九大碗有著悠久的歷史,清代至民國年間開始盛行,一直延續(xù)至今。但凡有紅白喜事、婚喪嫁娶、生朝滿十、喬遷新居等,當?shù)厝硕家浴熬糯笸搿甭≈貞c賀,盛情款待親朋至友。這種傳統(tǒng)風俗幾經(jīng)風雨、幾度春秋,源遠流長,經(jīng)久不衰,流傳至今。
“九大碗”顧名思義,是指筵席由九道主要菜肴組合而成,原指九種蒸菜,其具有代表性的菜品分別為: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沙肉、咸燒白。
因“九大碗”菜多量足,衍生菜品多樣,能夠撐場面,后來,“九大碗”成了宴席的代稱。重慶九大碗即頭碗、二碗、雞、鴨、魚、帶骨酥肉、糯米夾沙肉、蛋皮丸、甜酸鯽魚、魚糕、魚丸、葷十錦、素十錦、珍珠丸子、四喜苕丸、燒白、扣肉、肘子等。
重慶九大碗以它獨特的選料和制作,以及味美、適口、又大眾化而著稱。
頭碗菜開胃解饞,排骨酥肉湯酥軟纏綿,干鹽豇豆土雞湯和酸蘿卜鴨湯解油爽口,甜酸鯽魚肉質(zhì)細嫩,香糯豬肘入口化渣,夾沙肉香甜軟糯,荷包蛋清淡順滑,燒白軟嫩咸香??傊?,九大碗多而不奢、咸甜搭配、肥瘦相間、酸膩調(diào)和。九大碗的每一樣菜肴都要精心選料,細心調(diào)味,要做到色、香、味、型俱全,然后用竹制的蒸籠蒸制而成。
頭碗就是第一道上的菜,它是用瘦肉油酥后切片拌料(一般用芋兒打底),放入竹蒸籠蒸好后,熱騰騰上桌,是賓客百吃不厭的蒸菜。
九斗碗始于清代,最初是秋后農(nóng)民為慶豐收宴請鄉(xiāng)鄰親友而舉辦的,后發(fā)展為婚娶、祝壽、迎春時的筵席。舊時物資不豐,多數(shù)百姓以能吃“九斗碗”作為口福。
清代、民國時期以來,宜賓民間凡遇婚嫁喪壽或賀開業(yè)、請“滿月”等等。傳統(tǒng)席面多為備辦九種葷菜宴客,此即俗稱“九大碗”或“九斗碗”。
改革開放以來,僅僅幾年,糧食增產(chǎn)、肥豬滿圈,人們生活水平穩(wěn)定提高,于是從八十年代以來,“九大碗”由于基礎牢固而更加普及起來。到了九十年代,“九大碗”不僅大換“包裝”,由豬肉為主推廣到以雞、鴨、魚、海菜為普遍,同時菜式也由九個發(fā)展到9的幾倍。舊式“九大碗”僅殘存于部分農(nóng)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