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龍湖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廣闊水域上湖西水上會務中心、生態(tài)島等碧水擁抱,蘆葦蒲草成方連片,荷葉蓮花婆娑搖曳,亭亭玉立,灰鶴、白鸛、野鴨爭相覓食,筑巢棲息。湖南側是老子曾安居的李集。如今的李集,偶見幾處殘垣斷壁,散發(fā)出古老村莊的蒼涼與沉靜,在這里望向平靜的浮龍湖水,仿佛還能聽到老子"上善若水"的道音。
坐上畫舸暢游,煙波浩渺,水天一線,魚游鳥翔,心隨水動,思緒暢然。浮龍湖西部萬畝生態(tài)濕地,是鳥類越冬、棲息、繁殖地的天堂。豐富的物產形成獨具特色的浮龍湖旅游景觀和餐飲文化。目前,現(xiàn)有湖西水上會務中心、浮龍廣場、棧橋、生態(tài)島、漢賢茶樓、老君廟、南岸環(huán)堤生態(tài)景觀長廊、百年基督教堂、釣魚島、生態(tài)水鄉(xiāng)、四君子洞藏酒基地、月亮灣等景點。每年春夏之交,定期舉辦“古澤之首養(yǎng)生天堂”浮龍湖文化旅游節(jié)系列活動,秋分時節(jié)舉辦“豐收節(jié)”等活動,項目異彩紛呈,獨具特色。
浮龍廣場與迎賓大道相映,構筑半圓形與北堤相連,頂部面積約1萬平方米,建有主廣場、親水平臺、休息連廊等。棧橋長350米,寬3米,橋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橋面和欄桿用進口木材制作。通觀棧橋如一條黃龍橫臥在浮龍湖上,將生態(tài)島和浮龍廣場緊密連接起來。
生態(tài)島位于浮龍廣場南500米處,頂部面積約2萬平方米。島上綠化設計理念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兩季有果,高大喬木與低矮喬木交相輝映,其間多種灌木星羅棋布,1.7萬平方米冷季型草坪為整個島嶼披上了綠裝。
漢賢茶樓采用北方古典建筑樣式,建筑面積為60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100余人觀景、品茶。用棋、琴、書、畫、詩、茶營造氛圍,傳承文化,在推杯換盞、品茗聽曲的過程中品味人生樂趣,聆聽心靈起舞。
座落于浮龍湖中心島上,為三星級賓館,占地90畝。建筑面積共15000多平方米,主要包括餐廳、會議中心、賓館、下沉廣場等。浮龍湖水上會務中心以湖面為主體展開景觀,通過創(chuàng)造“湖波蕩漾、綠意宜人”的濱湖特色風光,為游人提供融濱湖風光、生態(tài)運動、會議餐飲、親水休閑等于一體的度假游樂好去處。
浮龍湖生態(tài)水鄉(xiāng)位于浮龍湖東南角,規(guī)劃面積約1200畝(含水面、濕地)。在充分利用當地自然風光、資源的基礎上,采用現(xiàn)代化旅游度假理念管理,開發(fā)涵蓋了“生態(tài)景觀、水上游樂、休閑度假”等內容的大型旅游、文化、商業(yè)綜合項目。
老君廟為祭祀老子而建,是老子離開孟諸,西出函谷關后,當地人為祭祀他而建。他的“上善若水”就是在此悟出的哲理。老君廟大殿高12.5米,東西長31米,南北進深21米。西邊三間為娘娘殿,正殿往東為財神殿,為單縣研究老子文化,弘揚老子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釣魚島又名“君子島”、“雙圣島”,占地25畝。因道祖老子和儒家圣人孔子曾相會于此,故名“雙圣島”。建有別墅、釣魚臺、園林景觀等,規(guī)劃設計上引入江南水鄉(xiāng)的建筑風格,開發(fā)建設中實施“生態(tài)、休閑、度假”的旅游理念。
洞藏酒基地南依黃河故道大堤,北臨浮龍湖南岸,依堤傍水,具備平原地區(qū)洞藏酒最佳環(huán)境。占地面積約80000㎡,一期工程設計藏酒能力2000噸,建筑面積10410㎡。將打造成為集旅游觀光、酒文化傳播和產品服務為一體的新興產業(yè)。
位于浮龍湖南部和西南部,這里蘆葦蒲草成方連片,荷葉蓮花婆娑搖曳,亭亭玉立。千頃蘆葦、萬畝荷塘,生態(tài)濕地,造就了豐富的生物種類,灰鶴、白鸛、野鴨、水鳥爭相覓食、筑巢生息。魚類水產種類繁多,僅魚類就有鯉、鰱、鱖、蟹、鰍、鱔等8目11科36種之多。
位于浮龍湖西岸,連庫閘將其與浮龍湖相連,因其形似半月而得名。月亮灣大水浩淼,深不可測。明清時,黃河決口,周圍形成大小七十二潭,與月亮彎融為一體。岸邊蘆葦叢生,飛鳥云集。睛天,風平浪靜,微波蕩漾;雨天,則狂風呼嘯,巨浪駭人,給人一種神秘感。
位于浮龍湖西南部,1902年由美籍牧師包志理傳入單縣而設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故名“百年堂”。建筑面積為2128平方米,高高的觀望塔可以瞭望全浮龍湖自然景觀,矗立巍峨的七層鐘樓恰似晨鐘暮鼓,每每敲之響徹整個浮龍湖的天空,送給人們平安吉祥和美好的祝福。
濟廣高速—S351—京珠線—迎賓路—景區(qū)
又名懸井,位于浮龍湖南岸老君廟之西北角處。是春秋末年,老子隱居孟渚澤時率眾人所掘。水離地面不足三尺,??芍苯语嬎?,黎民百姓取水也不用繩索。從古到今,不論天旱、天澇,井水水位依然不變,故有此井通向東海之說。并且井水清純甘洌,飲之神清氣爽,久飲可治頑疾,延年益壽。
在浮龍湖西南月亮灣附近的老黃河大堤上,有一處幾十米寬的大缺口。遠遠望去,缺口兩邊的大堤宛若兩條巨大的游龍相互對峙。巍巍長堤之上,樹木遮天蔽日;天邊沃野平闊,處處碧草如茵。景色優(yōu)美風光旖旎。相傳這里就是當年嘉慶皇帝親率大軍堵黃之處,當地人稱“龍門口”。
龍門口東西長堤相接之處即是當年嘉慶皇帝指揮大軍堵黃駐蹕之處。松柏蒼翠、林木幽深,夏日炎炎,人們暑熱難耐,若登此堤頓覺冷意森森、遍體生寒。更奇的是周圍半里左右絕無半只飛蠅蚊蟲之類,只有縷縷清涼伴著一種不知名的花香隨風可聞。當地人說這一切又與嘉慶爺來此有關。
孟渚澤,天下九大古澤之首,又稱作望渚、明渚、盟渚。是由位于單縣西南、商丘東北一帶的古湖泊演變而來的?!队碡暋?、《左傳》、《周禮》、《史記》和《漢書》中均有記載。據《史記.夏本紀》載:此澤在夏代之前就已形成。澤中有湖泊、森林、山巒和大片大片的沼澤濕地。《元和郡縣志》記載此澤在唐朝時方圓尚有五十里之廣。宋代以后,由于歸德、單州及曹南一帶屢被水患,特別在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黃河在李堌渡決口分流于單州境內,沖積的大量泥沙使孟渚澤古湖面逐漸淤堙,最后形成了一片廣漠無垠的沼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