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周公廟所在的地方是魯國故城遺址,在周公廟門前立著“曲阜魯國故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種字樣的石碑,所以周公廟就是魯太廟,魯國的祖廟。
周公廟經(jīng)過了宋、元、明、清的先后多次修建,才有了今天的規(guī)模。
整個建筑群呈長方形,四周修建紅墻包圍,一共三進院落。
現(xiàn)存有殿、亭、門、坊共57間,總面積75畝,廟內(nèi)古樹掩映,十分壯觀。
周公廟西北,有一處隆起的高地,人稱“望父臺”,又名“伯禽臺”,傳為當年伯禽向西望父祭祀之地。
廟內(nèi)大體上對稱式分布,松柏參天,古樹庇蔭,給人一種寧靜肅穆的感覺。
游覽周公廟
欞星門
到了門口,一圈矮墻,一條甬路,直通周公廟的大門——一座灰瓦覆蓋下的四層斗拱的牌樓式木坊,為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重修,同別處廟門不同的是,大門的四個柱頭立著四大天王的塑像。正中上書三個大字:欞星門。
大門兩側(cè)紅墻環(huán)繞,踏門而入是第一進院落,院內(nèi)東西側(cè)墻中,各有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刻立的外向石坊一座。
東坊額刻“經(jīng)天緯地”四字,贊揚周公一天地為法度,經(jīng)管天下,撥亂反正。
西坊額刻“制禮作樂”,贊揚周公制定了治理國家的禮樂典章制度,為歷代封建王朝以德、禮治國奠定了基礎(chǔ)。
成德門
正中有南北向的甬道直達第二道門:成德門。成德門內(nèi)為第二進院落,甬道東側(cè)是碑亭。
亭內(nèi)立清康熙二十六年玄燁祭周公廟的巨碑一幢。
雕鏤技法嚴謹精細,盤龍盤旋飛舞,龜馱(又名赑屃Bixi、霸下、填下,龍生九子之長,貌似龜,有齒,力大,好負重。
其背亦負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龜為其形象。)昂首怒目,形態(tài)生動。御碑亭后面是達孝門。
達孝門
達孝門有一塊殘碑,上半截已沒有,是人為破壞的,下半截記載著文化大革命對古跡的破壞。
全詩如下:“萬惡四人幫,十年逞兇狂;少昊頭顱碎,魯城被拆光;三孔大殿毀,周廟受遭殃;賊罪臭千載,歷史誅巨奸;首兇陳伯達,作倀譚厚蘭;留此殘碑在,鐵證永相傳?!?/p>
原石碑是國務(wù)院于1961年立于曲阜周公廟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持單位標志碑,石碑上隸書刻“魯國故城”,文化革時被砸毀,后移入周公廟內(nèi),又重立此碑。
詩意容易理解,記載的是文革破壞曲阜的歷史。
詩文的作者是李予昂。李予昂前輩是山西人,1949年2月從延安進京接管國民黨的稅務(wù)局,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任國家稅務(wù)總局局長,1958年調(diào)任山東省副省長。
1980年陪客人來曲阜時,有感而發(fā),賦此詩于此碑。
詩中所言陳伯達,估計大家都還知道;譚厚蘭,何許人也,可能就比較生疏了,該人為“文化大革命”初期,赫赫有名的北京紅衛(wèi)兵五大領(lǐng)袖之一,是北京師范大學的造反派頭頭。
1966年,她最先響應(yīng)聶元梓,在北師大貼出大字報,8月底組織了北京師范大學“毛澤東思想紅衛(wèi)兵井岡山戰(zhàn)斗團”并任總負責人。
11月在戚本禹、林杰(亦說康生)授意下,以中央文革小組名義,率隊200多人到山東曲阜造“孔家店”的反。聯(lián)合當?shù)卦旆磁沙闪ⅰ皬氐讚v毀孔家店革命造反聯(lián)絡(luò)站”,召開徹底搗毀孔家店的萬人大會,砸毀國務(wù)院1961年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發(fā)了給國務(wù)院的抗議信。
在曲阜的二十九天,燒毀古書二千七百余冊,各種字畫九百多軸,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七十余件,珍版書籍一千七百余冊;砸毀包括孔子墓碑在內(nèi)的歷代石碑一千余座,搗毀孔廟,破壞孔府、孔林、魯國故址,刨平孔墳(經(jīng)陳伯達批準),挖開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貽的墳(共破壞文物6618件),對其曝尸批判。
專治經(jīng)學的周予同教授被專程解押到場逼著親自動手挖孔子的墳?zāi)埂?/p>
押著當?shù)馗骷夘I(lǐng)導(dǎo)干部和高贊非等參加過1962年“孔子討論會”的學者陪孔子塑像游街,稱之“為孔老二送喪”。
元圣店
過了達孝門,是周公廟的第三進院落,也是周公廟的中心院落。
正中大殿為“元圣殿”,是周公廟的主體建筑,為單檐歇山頂,高11.4米,廣5間,深3間,六梁二十四柱,斗拱層疊,頂覆綠瓦,里外門窗透雕,紅漆貼金彩繪。
殿內(nèi)正中枋上高懸“明德勤施”雕龍金字巨匾。
殿內(nèi)明間正中的石雕須彌座上,置雕龍貼金神龕一座,為1984年復(fù)原,龕內(nèi)端坐著紅顏白須的周公塑像(1981年復(fù)原)一座,旒冕(頭戴掛有玉串的王冠)袞服,正襟端坐,手執(zhí)鎮(zhèn)圭,雙目炯炯,神態(tài)安詳。
周公像是按帝王規(guī)格塑制的。兩旁抱柱上懸掛著清乾隆帝手書的楹聯(lián):官禮功成宗國馨香傳永世,圖書象演尼山繞緒本先型。這副楹聯(lián)道出了這位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制禮作樂”的首創(chuàng)精神。
西北墻壁鑲嵌有漢代畫像刻石一方, 名曰“周公負扆(yǐ古代宮殿內(nèi)門和窗之間的地方)圖”??淌褮埰?,現(xiàn)只看出一人拱立,左端隸書“周公”二字。
元圣殿梢間,有魯國伯禽塑像端坐在石刻須彌座上。白面烏須,冠冕章服,手執(zhí)桓圭,姿態(tài)恭謹。
元圣殿前左右各有配殿和歷代碑刻多通。
元圣殿后,原建有“定鼎堂”等建筑,現(xiàn)僅存殿基。
廟內(nèi)宋、元、明、清碑刻中以清代《金人銘》和宋真宗御書《文寬王贊》最為著名。
整個周公廟中,除了我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游人,相比于孔廟的人聲鼎沸,這里要清幽了很多。周公廟門前立有“曲阜魯國故城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字樣的碑石,說明這里曾是魯國故城,不過,估計只是故城中太廟的所在,否則,這城也太小了。
周公簡史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武王之弟。因食采于周,故名周公。輔佐武王伐紂,滅殷擁有天下,建立周朝,并制定了典章制度。
按周朝宗法制度,周公被分封于魯。因公留佐成王,故長子伯禽就封,建魯國,為魯國第一代國君。因周公佐周之殊功,特許伯禽于魯設(shè)立太廟,以祀遠祖。周公死后,并祀之。
《史記·魯周公世家》載:“魯頃公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滅魯。
頃公亡,遷于下(一作卞)邑,為家人,魯絕祀?!濒斖鰢螅珡R逐漸荒廢。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周公為文憲王,于原太廟舊址為之立廟,并令本州正官于每年春秋二季致祭。
元至大年間加以重修,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又重修,并置廟戶,頒祝文,命有司春秋致祭。正德十三年(1518年)始置祭田祭器,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圣祖至曲阜祭孔,遣使祭告周公廟,并賜周公后裔東野沛然為世襲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主持周公廟祀事。乾隆二年(1737年)、三十五年(1770年)兩度重修。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高宗東巡至魯,到周公廟拈香,并頒賜范銅供器5件。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撥款維修,恢復(fù)原貌,“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壞。1978年后,政府再次撥款整修,新塑周公、魯公像于元圣殿內(nèi),使廟貌一新。1977年,公布周公廟為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