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丸子嚴格上來說是鴿肉丸湯,而鴿子是一種非常營養(yǎng)的食材。它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更是超過傳統(tǒng)的牛、羊、豬、雞、鴨、鵝等傳統(tǒng)肉類。
在我國有著“一鴿勝九雞”的說法,鴿肉中含有遠超傳統(tǒng)肉類的鈣、鐵、銅等元素以及維生素A、B、E等維生素。因此鴿肉具有滋補益氣、祛風解毒的作用,特別是對病后體弱、血虛閉經(jīng)、記憶力衰退的人有著非常好的補益治療作用。
用料:鴿肉、筍片、苔菜、雞油、花生油、蛋清、水淀粉、清湯、鹽、料酒、香油
做法:
1、先將鴿肉泥放于盆中,同時加入蛋清、鹽、料酒、清湯,與鴿肉泥攪勻。生雞油剁碎加入鹽、蔥姜汁,調(diào)勻成雞油餡,筍片、苔菜等用沸水焯過待用。
2、將鴿肉餡分別包下雞油餡,團成丸子。鍋置中火,放入花生油,把團好的丸子逐一下鍋炸至漂浮油面上,出鍋待用。
3、鍋置火上,倒入香油,熱出香味,再倒入清湯、食鹽,略滾,撈棄蔥、姜,即放入鴿肉丸子、筍片、苔菜、料酒,用水淀粉勾芡,起鍋盛入湯碗中即可。
1、想要發(fā)揮最好的療效,鴿子最好采取燉的,并且只加少許的鹽,不需要加其它調(diào)料。
2、鴿子雖好,但也不能多吃,特別是那些術后恢復的人,不然傷口處增長太快容易形成肉芽、影響美觀。
3、鴿子肉易上火,因此不要和牛羊肉這樣的熱性食物一起食用,喜冷怕熱、愛出汗的人也不要吃。
一聽到“太虛”兩字,就知道這道菜有著濃重的道教色彩。事實上這道菜誕生自清朝同治時期,傳承的時間并不算太長,但是這道菜在道家菜中卻是相當出色的一道菜。
相傳在同治皇帝駕崩后,當時的天師赴京為皇帝做道場,在回來時,特地來到徐州看看他的先祖張道陵的故居,而當時宴請?zhí)鞄煹捏巯麨?/span>“太虛宴”,是道教名廚劉勤膳所做,其中太虛丸子這道看似不起眼的一碗丸子湯就是這道宴席中非常重要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