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位于平邑縣城南40公里處鄭城鎮(zhèn)(原魏莊鄉(xiāng))境內(nèi)。為宗圣曾子故里,景區(qū)面積12平方公里。景區(qū)中山清水秀,峰怪石 奇,松柏常綠,自然景觀優(yōu)美奇特,自南向北依次是牛鼻山、大蒼山、曾子山、富貴頂、透明崮、印荷山等諸峰。曾子山腳下南武城村是儒家四圣之一宗圣曾子( 名參、字子輿 , 著有《孝經(jīng)》、《大學(xué)》等)的故里,又是曾點、羊祜、羊 欣、澹臺滅明等一大批歷史名人的出生地,文化內(nèi)涵十分豐富,人杰地靈,文化繁盛,素有“魯南奇葩”之稱。曾子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內(nèi)有曾子墓、曾 點墓、武城古城遺址、王肖武起義軍寨遺址、 富貴頂摩崖造像和石刻、仰臥神佛、透明崮、彭祖修道處等景點 。
曾子山算不上高大,但卻集明山麗水與文化馨香于一體,連綿起伏的群峰透溢著一種秀美之氣。蒼老的石壁積淀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曾子山山勢俊朗峭拔、峰奇石怪、造型各異、栩栩如生、林木蔥郁、移步異景。由南及北形成數(shù)個山峰,即曾子山、棺材山、孝子山、寶貴頂、透明崮、印盒山。這些山峰峭壁懸崖,如刀削成,或高或低,或方或圓,似人像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頗有“桂林山水”之韻美,被譽為中國北方較大的“盆景”。而山腳下的南武城村系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武城故城,是孔門四圣之一的曾子、“七十二賢”之曾點、澹臺滅明、以及西晉政治家、軍事家羊祜、書法家羊欣等一大批歷史名人出生地,人杰地靈,文化內(nèi)涵十分豐富,素有“魯南奇葩”之稱。
曾子山自然風(fēng)景區(qū)涵蓋曾子山、武城古城及曾子墓,總面積418公頃。景區(qū)內(nèi)有大小景點30余處,其中仰臥神佛、印盒峰眺、透明洞、摩崖石刻、王肖武起義軍營寨遺跡、孝子送葬、曾子墓為出名的七大景點。
曾子山不僅有險、奇、古、秀之美,更有摩崖石刻人文景觀。登上富貴頂,頓覺豁然開朗,山頂?shù)貏萜教梗綀A約30畝。富貴頂南山門下巖壁上有摩崖造像三處,一為南宋時所刻的菩薩、武士,當(dāng)?shù)厝怂追Q“把門將軍”。二為刻于金代的坐式觀音菩薩。三為駕云觀音之像。造型生動別致,至今清晰可辨。
八寶琉璃井 相傳,有個縣令得知孝子山有藏寶,大喜。貪財?shù)乃⒓磁扇说叫⒆由讲檎也貙毜牡胤健=?jīng)過一番實地考察,認定金銀財寶就被藏在不久前被石塊、泥土填平的八寶硫璃井里。于是,縣官便帶著一幫人,坐著轎子來到孝子山,找到八寶硫璃井。
縣官一聲令下,家丁們一轟而上,掄鎬的掄鎬,搬石塊的搬石塊,忙忙活活地挖起井來。由于井被石塊、泥土封實,挖了兩天還沒挖到一半。縣官有點著急。第三天縣官來到井邊坐鎮(zhèn)指揮挖井。時近中午,家丁們在井里挖著挖著,突然井下出現(xiàn)一道縫隙,從中飛出一只大馬蜂。這只馬蜂嗡嗡地飛到家丁身上、背上、臉上,蟄得他們嗷嗷直叫。然后飛出井口,向縣官司蟄去??h官慌忙用手中的折扇打去。只聽“叭”地一聲,蜂子落在地上。縣官定眼一看,這只蜂子變成了一個金蜂子。
縣官司撿起金蜂子,屈指一算,其價值正好與挖寶的來回路費、吃喝等花
銷差不多。心想,再挖下去,定有不吉,便招呼手下收工,慌忙返回。從此,再也沒人來孝子山挖寶了。
曾子山自然旅游資源又分為兩部分:山體和水體。山體屬于造型地貌的“岱固地貌”?!搬丰牡孛病迸c中國幾種主要造型地貌中的“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嶂石巖地貌”、“喀斯特地貌”一樣,具有極高的地質(zhì)學(xué)價值。水體為曾子山下的溫涼河。河流雖然為季節(jié)性山洪河道,由于河道與山體相連,便成為曾子山旅游景區(qū)不可缺少的景觀要素。
曾子山腳下南武城村是儒家四圣之一宗圣曾子( 名參、字子輿 , 著有《孝經(jīng)》、《大學(xué)》等)的故里,又是曾點、羊祜、羊欣、澹臺滅明等一大批歷史名人的出生地,文化內(nèi)涵十分豐富,人杰地靈,素有“魯南奇葩”之稱。曾子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內(nèi)有曾子墓、曾點墓、武城古城遺址、王肖武起義軍寨遺址、富貴頂摩崖造像和石刻、仰臥神佛、透明崮、彭祖修道處等景點。
曾子山人文旅游資源豐富,山上有富貴頂摩崖造像;富貴頂和蒼山上有明末清初起義軍營寨遺址,殘存著大片的房基、飲馬槽、石臼、旗桿孔、石門等。山下有故武城遺址;曾點墓、曾參墓和澹臺滅明墓。如此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蘊含了十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曾子山景區(qū)是以山體為主的景點組合方式,主要景觀集中在山頂山體造型和山下的歷史文化遺跡處。山頂面積局限性大,且通往山上道路不發(fā)達,對游客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從客源市場看,如果開發(fā)定位在近距離自助游,不會對景區(qū)造成大的壓力,并且能更好地保護景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從曾子山良好的地理位置、周邊經(jīng)濟發(fā)展?fàn)顩r和周邊城市居民的出游意向看,有著良好潛在客源市場。鑒于景區(qū)規(guī)模的局限,客源市場主要為100 公里內(nèi)周邊城市居民。
在曾子山東北方向1500米左右,進入南武城村的路口處有一個墓,便是曾子墓。此墓是一高大土丘,封土高6.5米,直徑20米,上植松、槐等樹。曾子、名曾參,十六歲受業(yè)于孔子,著有影響后世的《大學(xué)》和《孝經(jīng)》,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傳人,“曾子殺豬”、“曾子鋤瓜”、“簡喪其父”等故事仍在當(dāng)?shù)亓鱾?。?jù)有關(guān)歷史資料表明,該墓背負曾子山,腳蹬溫涼河,占盡風(fēng)水玄機,是曾子真正的埋葬之地。與之相鄰的還有其父曾點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