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寮溪的溪流,蜿蜒曲折,時湍時緩;溪水時而依山順勢,忽開忽合;溪水碧波蕩漾,清澈明凈;溪畔綠洲石灘,竹樹搖曳;兩岸群山逶迤,翠谷縱橫,既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田園風光,又不乏濃郁的浙南山鄉(xiāng)野趣。人們總結寨寮溪有四靈,四靈是花巖疊翠、九珠凝碧、寨寮溪秀、漈門筏趣。寨寮溪的水,流為清溪、儲為碧潭、懸如銀河、瀉如煙雨。這里潭上有瀑、瀑上有潭,變化多端,各具特色。有的瀑似蛟龍,飛流直下,潭深水急,聲如雷鳴;有的瀑如是騰煙,旋轉(zhuǎn)飄散,潭幽水碧,晶瑩剔透;有的瀑像銀練,階階滑下,潭如明珠,錯落有致;有的瀑似彩虹,奇美絕妙,神秘莫測。
寨寮溪風景區(qū)內(nèi)形形色色的山岳溪谷間,更遍布著不少多姿多彩、象形肖物的廳巖幽洞。巖洞外,山花爛漫;怪石邊,瑤草噴香;石崖突兀,青苔潤滑。寨寮溪豐富的植物資源,更是令人驚嘆。生長茂盛的植物,郁郁蔥蔥,萬木競秀,百花爭艷,云蒸霞蔚,撲朔迷離,為風景區(qū)平添了絢麗的色彩。每當春回大地時,蒼山吐翠,山花爛漫;夏季,濃蔭蔽日,郁郁蔥蔥;金秋,層林盡染,野果流香;冬日,蒼山素裹,分外妖嬈。寨寮溪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28℃左右。四時朝暮、陰晴雨雪、山嵐云霧,這些因天氣運變而產(chǎn)生的自然景象,給寨寮溪的山山水水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俗稱巖庵,位于營前小口山腰。始建于明初,1982年重建。寺前有傳為明初駙馬胡文與永寧公主共同手植的兩株“夫妻楓”。寺旁古木參天,洞泉林列,有龍口洞、龍尾洞、龍洞、龍津泉、龍子泉等景觀。
寨寮溪深潭有五,即西子潭、素子潭、瑤子潭、屏子潭和琳子潭,合稱五子潭。潭為溪流沖激所形成,清澈見底。
于兩崖聳峙的凹處涌出,從數(shù)十米高的懸崖中間傾瀉而下,訇然撞擊在巨巖上,水花反彈飛濺,故稱沖天瀑。
是杭山谷底山溪中九個碧潭之合稱。宛若一串晶亮圓潤的翡翠,錯落有致排列在不到200米的溝谷中,自高處俯瞰,甚像白練飄拂。
位于龍?zhí)渡铰?,循溪水,峰回路轉(zhuǎn),即見龍珠潭、龍舌潭、龍口潭、白龍?zhí)兜染包c。潭潭相連,潭上有瀑,瀑以潭名。龍口潭瀑落差近30米,巖背開一缺口,涮漱落入潭中。白龍?zhí)镀?0米從高山崖背涌出,煙霧騰躍。
位于白龍?zhí)杜?。洞前有水簾,洞壁有摩崖石刻,洞前山上有山巖酷似猴頭。
位于花巖景區(qū),九個瀑潭錯落在蜿蜒曲折的九龍溪流中,層層相串瀑潭相聯(lián),形成一條長5公里的瀑布群景觀。有迎客瀑、飛龍瀑、珠簾瀑、天降飛瀑,有古鐘潭,龍井潭,飛龍?zhí)丁~鏡潭、玉瓶潭、洗心潭、凝碧潭、漱玉潭、九龍?zhí)丁>盘讹L姿各異,有的平滑似鏡,有的翻騰如沸,有的露胸敞懷,有的幽邃神奇,其中尤以九龍?zhí)稙橹?/p>
又名臥云山,因山高(1026.6米)常現(xiàn)五彩云靄而得名。有東崗觀日、龍門云海、南國霧凇等景觀。南部山頂,有一塊長200多米。寬80米的林間平地,曾是劉英、粟裕率領的紅軍挺進師的駐兵操練場所。
在軟山村山崖間。瀑從巨崖上跌落,瀑寬約二三米,有如懸河下貫,故名懸河瀑。
在高漈頭之下,聳峙兩峰之間,一股瀑流從50多米的峭壁上瀉下,在10米處又驟分兩股傾入潭中,故名雙龍瀑。瀑水四處飄灑如飛雨,幾十米外的觀者衣襟盡濕。
高達百米以上,寬約20多米。多道瀑布從懸崖凌空瀉下,離潭幾米,中兩道瀑布不斷扭在一起,旋轉(zhuǎn)翻騰,然后落入騰煙潭。瀑潭四周,有美人望、雙猴觀瀑、風動巖等奇巖怪石。
瑞安梅頭車站附近乘坐瑞安-寨寮溪的旅游專線,或到瑞安商城乘坐瑞安-高樓的專線。也可在溫州乘坐至文成的大巴,在龍湖鎮(zhèn)下車。
沈海高速公路從飛云/文成/S330出口離開,沿瑞高線朝高樓/文成方向行駛,轉(zhuǎn)入S330,過大京大橋后轉(zhuǎn)入S230,過龍湖橋后進入S56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