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景點
石松寺
石松寺位于福建省閩侯縣南嶼鎮(zhèn)中溪村西,一名石嵩,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建。初名靈鳳,紹興間,因僧人天石于石上植松而易今名。寺坐北朝南,僅存大雄寶殿、西配殿和東堂,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大雄寶殿為明代重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歇山頂,抬梁穿斗式木結構,仿宋風格,是閩侯縣最古老的大雄寶殿建筑。寺內有宋紹興四年(1134年)鑿造并浮雕松鶴圖案的石槽和紹興十年的植松碑。寺側有墓塔,寺后有一石室,壁上鐫刻五段宋代摩崖詩刻。1989年,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旗山萬佛寺
萬佛寺前身是石松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初名靈鳳寺。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寺僧天石于寺旁種植龍爪松長成,易名為石松寺。1999年,雪峰寺方丈釋廣霖構思提議將該寺建為全國最大的寺院,藏萬尊白瓷佛、立寺名曰“旗山萬佛寺”。[4]
水項古道
說到古道,其實我國歷史上的古道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官道、大道,比如古人灞橋送別的古道,可以行車,寬大得很;所謂“長亭外,古道邊”,大概便是如此。有些是關外的大道,如陽關古道,荒涼曠遠,像《陽關三疊》中的景象展現(xiàn)眼前。西風瘦馬相伴的山野古道,小而崎嶇。水項古道便是如此。 我們穿行于旗山國家森林公園條斑駁的古道上,路其實已不成為路,崎嶇、坎坷。兩旁茂盛的竹林顯得有些黑色,同行的“驢”友說旗山國家森林公園竹子可能得了病,言語中透著股無奈與擔憂。沿途我們偶爾還能看見隨意廢棄的小工棚,由此不難看出此處山民當年艱辛的活動足跡。零零星星的,我們還見到有山民肩扛三四根竹子不辭辛勞地往來于兩地,真是想象不出當年閩侯那一側的山民穿越古道來山腳下趕圩的情景是何等熱鬧。
林深路幽,古道中完全沒有喧鬧的人聲、刺耳的車聲,沒有眼花繚亂的物質誘惑,枝葉間的鳥鳴和石間潺潺的溪流聲,為山林平添了幾分寂寥。此時此刻,我才真正體會到南朝詩人王籍的詩句來——“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何等境界。 出行前,領隊阿寬對我說,水項古道是較早普及的戶外徒步穿越線路,是一代代的山民靠販運山貨走出來的一條山路,難度并不太大,是比較休閑的一條徒步穿越線路。只是古道漫長,所幸沿途有郁郁蔥蔥的風景與清涼的山風,使我們顧不得腳底的酸疼,顧盼神飛眷戀起四周的風光。行走疲憊的時候,山林會善解人意地將清澈溪流呈現(xiàn)給我們,一屁股坐在平滑的溪石上,雙手浸入冰涼的水中,掬一捧入口,清涼入脾,解去一身疲倦,重生力量。一路如此走來,自然不那么枯燥。 然而,這番途中的閑適在進行到最后一段山路時,卻被艱辛取代得毫無蹤影。
東洋湖
臨近森林公園時會出現(xiàn)一條碎石鋪成的挺寬的路,沿著碎石路走到盡頭,會看到一個大水潭,水潭左邊有
一水壩,過水壩,左拐既可到達東洋湖,即瀑布景區(qū)。依次參觀九龍根、珠簾瀑布、月亮橋那邊會有兩個分岔口,從橋上過可以參觀風動亭、索道、天梯瀑布等景物,在中檔亭有一個分岔口,左拐是參觀索道、天梯瀑布、天梯、潛龍瀑布、三潭瀑布,最后回到月亮橋;右拐要走很長的路,可以觀賞到別有洞天瀑布、梅雨潭瀑布等?;氐皆铝翗?,走回頭路,走到東洋湖后,沿著大道走,約走20分鐘左右,到達彌猴樂園,想喂猴子時不要把東西拿在手上喂,容易被猴子抓傷。附近南通鎮(zhèn)有國家級景區(qū)十八重溪,玩水、燒烤的好地方,有喜歡的可以順道去。
傳統(tǒng)習俗
福州傳統(tǒng)婚禮有其特定的傳統(tǒng)習俗,如有接親、拜堂、進斗、滾床等十幾項。為求婚后日子吉祥、和順,新人結婚時總要請上一位精通傳統(tǒng)婚俗禮儀的喜娘,以前喜娘多由中老年婦女擔綱,故福州人習慣將喜娘稱為“伴房嬤”,在她們身上承載了深厚的福州閩都文化內涵。[5]
旅游信息
景區(qū)交通
旗山國家森林公園距福州市中心僅23公里。從福州西客站乘坐至南嶼的中巴車,可達旗山山腳。
臺江廣場站、安淡站、福州東南眼科醫(yī)院站等公交車站乘坐82路公交車到旗山路口站下(2元/人)
江南水都乘坐 “融僑旗山特約定時班車”到旗山路口站下(2元/人)
大學城可乘坐171支線公交車到旗山路口站下(1元/人)
旗山路口→旗山國家森林公園(23公里山路),有面的接送(票價40-50元/車),時間約5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