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鳳凰,湘西還有許多不被外人知的隱秘古城,黔陽古城便是其中之一。它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三面環(huán)水,是湘楚苗地邊陲重鎮(zhèn),素有“滇黔門戶”和“湘西第一古鎮(zhèn)”之稱。比云南麗江大研古鎮(zhèn)早1400年,較湖南省內(nèi)的鳳凰古城早將近千年。沅水干流上游的洪江是世界雜交水稻的故鄉(xiāng),是中國冰糖橙之鄉(xiāng),是唐代“詩家天子”王昌齡的謫貶地。黔陽古城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環(huán)水,是湘楚苗地邊陲重鎮(zhèn),素有“滇黔門戶”和“湘西第一古鎮(zhèn)”之稱。比云南麗江大研古鎮(zhèn)早1400年,較湖南省內(nèi)的鳳凰古城早900年。各種文化在這里交融,“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經(jīng)典詩句就是王昌齡寫就于該市芙蓉樓前。古城依附南北兩條主要街道而形成的魚骨狀道路系統(tǒng)保存完整,古稱九街十八巷,現(xiàn)存較完好的歷史街區(qū)有:以商業(yè)店鋪為主的省級文化保護(hù)單位南正街;以會館碼頭為主的上河街、下河街等。此外,縣衙、書院、文廟、武祠遺址、古客棧、亭臺樓閣、祠堂戲院等,羅列有致,功能齊全。
芙蓉樓坐落在沅、潕水匯流之處的湖南洪江市黔城鎮(zhèn),為古典園林建筑,占地4250平方米,北廓臨江,依林踞阜。筑疊巧思、錯落有致,被譽為“楚南上游第一勝跡”,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處。芙蓉樓一色青瓦屋面,屋頂泥塑豐姿多彩,地方風(fēng)味濃郁,它雖無皇家園林之氣勢,蘇州園林之精致,卻也飛檐卷垛,儲蓄淡雅,清秀宜人。
古城的巷子和護(hù)城河,這些巷子凝聚了歷史的味道。古城內(nèi)的街道都是光滑滑的青石板路,雖然已是斑痕累累,卻也見證著了人來人往的故事。古老的建筑,窄窄的街道,給你從沒有過的震撼!南正街就是其中一條,在這里拍過數(shù)不清的影視作品,如《恰同學(xué)少年》、《少年毛澤東》、《我心燦爛》等。
古城內(nèi)的藝人館,比較有名的就是黔陽剪紙館、然翔園等地方,這就是具有中國民俗特色的剪紙館,是民間藝人邱宏麒個人的剪紙場所,也是國外游客喜歡參觀的場所。
黔城古廟宇眾多,尤為明清為盛。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縣治建有的著名廟宇有曾明寺、先龍壇、玉皇閣、城隍廟、東岳廟、將軍廟、馬王廟、龍王廟、文廟、山川壇等數(shù)十座,今尚存的有萬壽宮、先龍壇、文廟等。
主要指至今保存下來的明清建筑群,包括"楚南上游第一勝跡"--芙蓉樓;明清古街--南正街;古龍標(biāo)山鐘樓--鐘鼓樓;城西紅砂石拱門--中正門;高橋古塔--赤寶塔等。這些古建筑群,歷時數(shù)載,得以保存下來,或雄偉壯麗、氣勢不凡,或飛檐卷垛,朱欄白墻;或精致淡雅,清秀宜人,或雕梁畫棟,古色古香,堪稱中國湘西保存最完好、最完整的古建古碑刻文化
黔城古碑刻眾多,歷代遺留下來的古碑刻數(shù)以千計,惜廢棄不少。今芙蓉樓內(nèi)建有碑廊廳,刊有顏真卿、黃庭堅、米芾、岳飛、趙孟北頁、陳梅仙等歷代碑刻一百多塊,具有較深厚的文化底蘊,蔚為壯觀。
黔陽古城山水秀美,地靈人杰,蘊育了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他們在這里留下了眾多神奇的傳說和紀(jì)念地。唐代“詩家天子”王昌齡在此為官七年,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尤以《芙蓉樓送辛漸》一詩最為世人所傳頌,詩人詠道“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以“玉壺冰心”明志,后人以千古絕唱。同時由于他為治以寬,政善民安,至今尚流傳有“苗女聽歌”、“遮道迄詩”、“佳句退兵”等傳說,史稱“王龍標(biāo)”。他在黔城留下一批珍貴的詩篇和詩論。芙蓉樓碑坊刻留有他當(dāng)年的酬唱詩。后人為紀(jì)念他,建有芙蓉樓,芙蓉樓成為國內(nèi)較完整的紀(jì)念王昌齡勝地。一代名宦高力士也流放巫州,州治即今之黔城。
黔城春秋戰(zhàn)國古墓群、西漢古墓群分布在黔城鎮(zhèn)玉皇閣村南頭坡、牛頭灣山坡、汽車站北面的丘陵地帶,墓葬密集,封土堆無存。1983年、1988年、1991年、1998年、2000年先后在這些地方挖掘古墓400多座出土各類陶器及銅劍、侗矛、銅鏡、銅鈴、琉璃珠、滑石壁等數(shù)百件,陶器組合有罐、豆、鼎、敦、壺等1000多件,為研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和西漢時期沅水流域的淵源文化及五溪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資料。 筑群之一。
寶山書院和龍標(biāo)書院構(gòu)成了書院文化的主流。舊縣志載: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初建學(xué)官于縣治。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遷學(xué)宮于城東普明寺。寧宗嘉泰元年(1201年)又遷學(xué)宮于城西。南宋寶慶元年乙酉(1225年)縣令饒敏學(xué)建寶山收字于赤寶山麓,后遷于城東,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縣令陳鋼復(fù)修。清康熙五年(1666年),縣令張扶翼建于城北。四十九年庚寅(1710年)遷學(xué)宮于城西。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年)范德灝建排樓額曰:"龍標(biāo)書院"(今洪江市第三中學(xué)),四十九年(1784年)建制一新,同治八年(1869年)復(fù)修。學(xué)院一時名流師生和韻成帙。寶山書院石碑一塊現(xiàn)立在黔城小學(xué)內(nèi)。龍標(biāo)書院石碑一塊原立在三中教師宿舍門口(已殘缺)。
古鐔城遺址所在地,即今黔城鎮(zhèn)。漢高祖五年(前202年)設(shè)立鐔成縣。明朝以前為土城墻。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毀于苗。次年靖遠(yuǎn)伯王驥軍重筑城墻270丈,高1丈7尺。成化八年(1472年)遇大水,城東南傾塌。隆慶五年(1561年)頹于水,僅存西、北兩偶,再復(fù)修。民國35年(1946年),遭土匪洗劫,城中受極大破壞,城址破敗不堪。文化大革命前后,城墻及五門樓被毀,現(xiàn)僅存西城門洞及部分城垣。
長潭西線——潭邵高速——邵懷高速——竹田互通—---包茂高速——洪江市收費站-----懷通高速黔城連接線——黔城(新洪江市)
滬昆線、焦柳線、渝懷線、滬昆客專在懷化站下車,在市區(qū)乘車到洪江市。
芷江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昆明、廣州、長沙、??诘鹊氐暮桨唷T谲平瓩C場著陸后乘車前往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