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通道皇都侗族文化村,是侗民族民風民俗最為完整亮麗的地方,因而成為民俗風情游的熱門之地。相傳古夜郎國天子路過此地,被其濃郁的民族風情所迷戀,故建“皇都”城。村寨歷史悠久,鼓樓里、涼亭內、風雨橋邊,處處琴聲悠揚,歌聲如潮。游客來到這里,從隆重的迎賓禮儀,到精彩的表演,再到美食、建筑,濃濃的侗族氛圍將人們緊緊包圍,享受與眾不同的旅游體驗。每當夜幕降臨,鼓樓里鏗鏘的琵琶,寨巷里悠悠的侗笛,吊腳樓里動聽的侗族歌聲,構成一幅侗族文化的生動畫面,使人流連忘返。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擴大,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逐步實施,外來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的浪潮正一浪高過一浪的沖擊著傳統(tǒng)的侗族文化,侗族傳統(tǒng)文化面臨著外來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的挑戰(zhàn)。本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理念,為了更好的繼承和發(fā)揚侗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1995年,通道侗族自治縣政府決定成立皇都侗文化藝術團,使其成為宣傳和展示侗族本土文化的一個窗口。巍峨雄偉的侗寨鼓樓,壯觀秀美的侗鄉(xiāng)風雨橋,美妙動聽的侗族大歌,味形色美的侗族特色飲食深深地吸引著各路游人?;识级闭鸩匠蔀榱艘哉故径弊鍌鹘y(tǒng)文化為載體的旅游文化。
皇都侗寨現(xiàn)有三座寨門,分別為皇都侗寨寨門、盤寨寨門、新寨寨門?;识级闭T位于普修橋以北坪坦公路上,盤寨、新寨寨門位于各寨入口處。各寨門除了景觀的功能外,還是侗族村寨“邊界”空間的重要構成要素。
皇都侗寨現(xiàn)有兩座鼓樓,分別為頭寨鼓樓和尾寨鼓樓,位于現(xiàn)戲臺兩側。鼓樓是一種純木結構建筑,飛檐重閣,層疊而上。侗族鼓樓作為一種公共性建筑,具有多種功能。如集體議定村規(guī)公約,排解糾紛,獎罰活動,節(jié)日活動和各種喜事活動等。此外,這里還是侗族人民茶余飯后開展休閑娛樂活動,進行信息和思想交流的場所,所以鼓樓是侗族人民進行社會和文化活動的中心。
皇都侗寨的普修橋坐落于坪坦河上,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后毀于洪水,清嘉慶八年(1812)重修,1984年復修,2007年3月寨民對橋體進行維修。橋全長57.7米,寬4.2米,等分成21廊間,橋廊兩側設置通長直欞窗,四柱三間排架,橋身為重檐長廊,分設三座橋亭,橋兩端各設一橋門,橋門為重檐歇山頂。兩邊橋亭為三重檐,方形平面歇山頂式,中間橋亭有七重密檐,下三層為方形平面,上四層為八角攢尖葫蘆頂。1988年,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行文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公布法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現(xiàn)在主要功能為新寨與外界聯(lián)系的紐帶和村民休閑娛樂場所。
重陽樓始建于清光緒年間,此樓高6米,北京搬家公司,占地30平方米,共兩層,底層呈正方形,頂部為二重檐,四角歇山式,造型為廳堂式,是侗族群眾為老年人修建的休息、聊天、娛樂的場所,體現(xiàn)了侗族人民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
皇都侗寨僅有一個涼亭,與盤寨寨門相連,為一層木結構坡屋頂,中間設有火塘,是盤寨村民日常生活中休息、聊天的場所。
自駕從包茂高速雙江出口→S221→雙江鎮(zhèn)→X083→黃土鄉(xiāng)
侗族的風味食品品種很多,頗具特色,主要有油茶、苦酒、侗粑。侗族“嗜酸成癖”,有“三日不吃酸,走路打倒竄”的說法。侗家四季都腌酸,別有風味的酸草魚,一腌就是三五年,甚至一二十年,是招待上賓或是遇到紅白喜事才可嘗到的美味。
侗族的穿著絢麗多姿,衣料大多是自種棉花,自紡,自織,自染的侗衣,細衣和侗緞僅作為盛裝和配飾用。侗族婦女喜愛的裝飾品,大都為銀質,每逢喜慶佳節(jié),年輕姑娘佩戴的項鏈、項圈多達數(shù)層,手圈五、六對全副重量達十余斤。
民族刺繡以侗綿最負盛名。侗家姑娘幾乎人人會織綿,編織侗綿只能按布紋紗路的走向穿針引線,故圖案的條紋大多是直線,成幾何圖形。侗綿的色彩著重原色和重色,對比鮮明。
侗鄉(xiāng)一向被譽為“歌舞之鄉(xiāng)”。有“飯養(yǎng)身子歌養(yǎng)心”的諺語,可見其對歌非常重視。侗族大歌,曾以其獨特的多聲部合韻震撼法國巴黎,名揚世界。侗族的民間舞蹈有蘆笙舞、哆耶舞、春牛舞、花扁擔舞等,其中具有顯著民族特色和濃郁地方色彩的蘆笙舞和哆耶舞是侗族藝苑中的兩朵奇葩。侗族蘆笙、侗族琵琶歌、侗錦、侗帕、大戍梁歌會被公布為湖南省非物質遺產。侗鄉(xiāng)被譽稱“民族體育之鄉(xiāng)”,人民喜愛的體育項目有:搶花炮、哆毽、耍春牛、踩高腳馬、踩蘆笙、侗棋、斗鳥等。這些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并與文化娛樂活動結合起來,與音樂、舞蹈、體等融會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有益于身心健康?,F(xiàn)傳統(tǒng)的搶花炮、射駑、高腳馬等已被列為國家比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