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紅石林景區(qū)位于湖南省湘西州古丈縣紅石林鎮(zhèn),與湘西芙蓉鎮(zhèn)隔酉水河相望。
湘西紅石林景區(qū)堪稱“武陵第一奇觀”,整個景區(qū)融紅、秀、峻、奇、絕、古于一身,色彩鮮艷,造型優(yōu)美,保持了原生態(tài)之美,走進紅石林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成柱成片的紅色石林、石崖、石墻、石峰,分布在群山峻嶺之中,石林造型千姿百態(tài),有的象總統(tǒng)頭像,巨人屹立,有的如神龜探海,鷹擊長空;有的像紫荊花怒放,海洋冰床,有的像城堡峰塔,大廈高樓,有的如樓蘭古城、駝鈴聲聲,有的像乳燕待哺、蝸牛搬家、有的如七彩迷宮、利劍刺空;有的像航母巡游、石兵列陣;有的如少女出浴、觀音坐蓮;有的像石鞭候主、靈龜探海;有的如棕熊迎客、天狗吠日;有的如水獺望云、母雞搗窩,令人目不暇接。同時,紅石林地區(qū)至今還完整保留著以毛古斯、擺手舞、儺戲和花燈為代表土家戲劇,還有以吊腳樓為代表的土家民居,以臘味酸菜為代表的土家飲食等等,讓游客在領略自然奇觀之余也能深深感受到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買購網原創(chuàng)圖片,未經許可不能轉載,版權聲明 反饋
紅石林景區(qū)由茄通和斷龍兩個景觀片區(qū)組成,以紅石林景觀為主,以地下溶洞景觀為輔。紅石林以高大、密集、呈林狀分布的紅色石柱而得名。在約30平方千米范圍內,共發(fā)育了1000多個紅色石柱,柱高10~30余米。石林形態(tài)多樣,造型各異。豐富的形態(tài)造型展現(xiàn)了紅石林的造型美。紅石林展現(xiàn)出的地質內在美學價值,被譽為“紅色石林,天下奇絕”。
坐龍峽景區(qū)是古丈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的一個景區(qū),稱坐龍峽景區(qū),以其峽谷地貌景觀為特色。峽谷全長6.5千米,核心區(qū)長度3.5千米,峽谷最高標高760米,最低標高320米,峽谷平均深度80米,最深處約100余米,谷底寬4~10米,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谷中有典型的薄層狀、中層狀、厚層狀灰?guī)r,巖層,有水平層理構造,也有斷裂、節(jié)理及褶皺構造遺跡景觀。谷中景觀不但具有極高的美學觀賞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科普價值。
棲鳳湖風景區(qū)位于古丈縣北部的酉水流域,為酉水河上面積最大的一座人工湖泊,1993年被省政府審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水陸面積5.3萬畝,其中水面2萬畝,四季平均水深30多米。湖面平均海拔200~205米,由于鳳灘電站建壩蓄水,抬高水位而形成。內有島嶼19個,半島21個,沿途接納17條小溪澗的匯水。棲鳳湖外湖寬闊,內湖迂回,層次豐富,山勢奇特,還有古老而神奇的民族文化和歷史遺址,是觀光旅游、考古、科研、渡假的理想場所。
古丈階”金釘子“是全球寒武系古丈階底界的標準層型剖面和點位,位于古丈羅依溪鎮(zhèn),酉水河右岸。2008年3月,國際地層委員會員會全票通過了該提案,國際地球科學聯(lián)合會秘書長Bobrovsky簽署了批準書。從此,寒武系古丈階及其底界的“金釘子”正式在中國建立。這是中國第6枚以中國地名命名的“金釘子”,也是中國境內第9枚“金釘子”,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極其珍貴的地質遺跡,保護意義非常重大。
1、張家界市內可以乘坐5、6路公交車至中心汽車站,乘坐張家界—王村班次,車程約兩小時,下車做公交車至紅石林散客中心。
2、鳳凰景區(qū)內可以在南華門公交站臺乘坐1路公交車至鳳凰城北汽車站,乘坐鳳凰—吉首班次,車程約一小時。到吉首西口汽車站后改乘吉首—王村汽車站,車程約50分鐘。王村車站下車后做公交車至紅石林散客中心。
1、張家界出發(fā):
張家界西→羊峰(芙蓉鎮(zhèn)東)下高速→S229(羊峰方向)→紅石林景區(qū)
2、鳳凰/吉首出發(fā):
鳳凰北路→G209→杭瑞高速→吉首站下高速→人民北路→S229→紅石林景區(qū)
公園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4′49″~110°01′25″,北緯28°38′16″~28°46′08″。
公園地處云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脈中段,海拔200~1050米,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公園所在地區(qū)內出露地層主要有青白口系、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其中寒武系、奧陶系淺海臺地相碳酸鹽巖分布面積最廣,而奧陶系牯牛潭組與大灣組紫紅色泥質灰?guī)r及白云質灰?guī)r是紅古林的構景巖層。由于紅石林構景巖層中含有較多的鐵錳物質,它們的氧化特呈紅色,這是紅石林表面呈紅色的主要原因;而氧化物在碳酸鹽中的含量差異,則導致紅石林表面紅色深淺不同而使石林產色異彩紛呈。因此,巖性是紅石林之所以成為紅色石林或彩色石林的內在因素。
公園所在地區(qū)地處揚子古板塊武際坳東緣、雪峰隆起西側的過渡部位。區(qū)內褶皺主要有坐苦壩向斜,它控制了紅石林的空間展布。斷裂主要有北東走向的區(qū)域性大斷裂,一條為松樹坪-張家灣斷裂,別一條為羅依溪大斷裂。與斷裂并存的是北東、北西、南北走向的節(jié)理、裂隙,而紅石林的發(fā)育無不與這些節(jié)理、裂隙有著密切的關系。紅石林景點的密度和個數受構造節(jié)理制約,在空間上呈集中與疏朗相結合的頒布規(guī)律。北東向及北西向節(jié)理裂隙組成“X”型共軛節(jié)理,在共軛節(jié)理較發(fā)育的花蘭、坐甘壩地區(qū),石墻分布密度較大。由于巖層表面水流易滲入節(jié)理裂隙內,故節(jié)理裂隙兩側巖石易被窇和風化而形成較大的溶溝和溶槽,如野豬坑和坐甘壩一線天。
公園內的紅石林以其獨特的地形地貌和地質環(huán)境條件,形成世所罕見的地質遺跡。其形成過程各個發(fā)育階段的景觀在公園表現(xiàn)齊全,系統(tǒng)完整性好。在4.8億年前的早奧陶世,這里曾是一片淺海環(huán)境,沉積形成了薄至中厚層瘤狀泥質灰?guī)r和石灰?guī)r,到了2.2億年中三疊世末期,印支期主幕安源造山運動使紅石林地區(qū)隆起成為陸地,形成了以北東向為主的斷裂、褶皺構造,北西和北東向兩組共軛節(jié)理,此后,在長期的風化剝蝕、溶蝕等地質作用下,形成了紅色石林地質遺跡。
湖南古丈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屬中亞熱帶山地型季風濕潤氣候,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季明顯,作物生長期長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6℃。35℃的高溫日數,每年平均15天左右。氣溫低于零下5℃的嚴冬日數,每年平均0.7天。
公園內已知野生脊椎動物27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白頸長尾雉1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紅腹錦雞、虎紋蛙、蛇雕、蒼鷹等21種。
公園內已知植物共有104科624屬1283種,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有2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銀杏、南方紅豆杉、鐘萼木3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鵝掌楸、櫸樹、金錢松等23種。
“毛古斯”流行于湖南湘西土家族地區(qū),土家語大意是渾身長毛的打獵人。表演“毛古斯”的人數10至20人不等,表演內容以反映古代土家族先民的生產、生活為主,表演者模擬上古人古樸粗獷的動作,講土家語,唱土家歌,融歌、舞、話為一體。其程序分為“掃堂”、“祭祖”、“祭五谷神”、“示雄”、“析求萬事如意”等幾個大段落。
擺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風俗的民間舞蹈,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專門跳擺手舞的“廊場”,土家人叫“擺手堂”。擺手舞產生于土家族古老的祭祖儀式中,據清代八部大王廟殘碑和縣志記載推測,擺手舞已有近千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