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的大山(梅山—雪峰山北段)深處,有一條小路,人稱“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指唐宋以來至民國時期,連接內地產茶區(qū)和西北、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進行茶馬交易的交通要道。歷史上的益陽,驛道交通發(fā)達,并與茶馬古道連接起來。千百年來,穿梭在古驛道上的辛勤馬幫,在風餐露宿的艱難行程中,清悠的鈴聲和奔波的馬蹄聲打破山林深谷的寧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開辟了一條通往邊陲的經貿之路。在茶馬古道上,使益陽茶名揚天下的是黑茶,其著名的品種有茯磚茶、千兩茶、黑磚茶和三尖茶。
馬幫和茶馬古道凝聚和集中了物流和人流,在茶馬古道經過的好些水陸、陸陸交匯點,慢慢而自然的形成了集鎮(zhèn)、驛站,以方便馬幫和過往商賈行人買賣商品,住宿歇足。高城峒、江南古鎮(zhèn)、永錫橋、洞市老街、唐家觀、新化圳上、白溪、隆回灘頭、寶慶這些老市鎮(zhèn),便是隨“茶馬古道”誕生、發(fā)展而來的。
因其地居“群山之腰——高山之城”而得名。在大熊山北坡一座山峰的半腰間,有一片盆地,高城就是坐落在這片盆地間的一個小山村,海拔約600米,距洞市約13公里。高城頗有張家界韻味又獨具特色,關山峽谷與清一色依山傍水而建的木房子交相輝映,再配以濃厚的梅山文化底蘊,使高城成為了一個藏在深閨人未識的風景勝地。
高城,當地人叫“高城峒”,她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個謎。一個山野小村怎么叫“城”?既然是“城”,為何還要加上一個意思為“山洞”的“峒”字?大概是因為趟過川巖江便是“上梅”新化縣大熊山,高城是古梅山人連接外界文明的一個重要關隘與驛站,說是一個小城并不過分,也許還蘊涵著當地山民建設“高山之城”的美好愿望;高城并沒有什么大的山洞,之所以名“峒”,或許是因為群山環(huán)抱猶如露天之峒的緣故吧。
川巖江峽谷地處湖南省大熊山森林公園腹地,麻溪水的源頭,洞市鄉(xiāng)高城、方溪村與大熊山林場的交界之所。谷內有浩淼的原始次森林和珍稀物種。其中,稀有動物有娃娃魚(大鯢)、金錢豹、小鯢、穿山甲等;珍希植物有千年銀杏、銀鵲、亮葉青岡、飛蛾漆等。
從洞市出發(fā),一路過橋趟水,順著麻溪上行約7公里,到達一個叫蔣家坪的村落后,就只能沿著陡峭的山路往上爬了,一路上要經過“響雷坡”、“過根橋”。從過根橋上去就是關山(一個驚險刺激的大峽谷),山上古木參天。據說,在安化的每一個山村,都有自己的“關山”,關山“管風水”,被當地村民視為守護神。因此,“關山樹”從未被砍伐過,如今更是被人們的意識地掛牌保護起來。當地有“響雷坡,過根橋,四內一丘田,田中一口井”一說,據傳是過去人們叩關進峒必知的暗語。日漸開放的高城,進入這里的外人,早已不用對暗語了,迎接人們的不再是警惕的目光,而是撲面而來的淳樸憨厚的民風。
將軍巖
關山之巔,峽谷之上巍然聳立著“將軍巖”,它如同一尊門神扼守著村頭。傳說將軍巖上曾建有“紅公寨”,當年,李闖王舊部紅公和黑公流落到此,依據將軍巖的險峻,安營扎寨,殺富濟貧,威震新化安化兩縣。將軍巖下是關山峽谷,長約一公里,寬約十多米,深達百米。沿途險要異常,清一色巨石林立。兩岸的巖壁如刀削斧劈一般。谷底是涓涓細流,清澈見底。峽谷雖小,卻像一個優(yōu)美的盆景,把神奇險峻匯于一體。這里成了戶外探險、攀巖、溯溪的圣地。
永錫橋是安化縣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完好的木結構風雨廊橋,為清光緒年間“九鄉(xiāng)”百姓捐資興建。橋長80余米,頂部覆黑瓦,重檐翹角,雕梁畫棟,寫意著蒼古遺風。橋西有個與主橋相連的四合院,為守橋人專住,并行清掃和茶水之職。守橋人的選擇非常嚴格,須橋會頭人與巫師卜卦搖簽方可確定。
淡季:6:30-17:30
旺季:6:30-18:30
1.洞市已經有直達長沙的客班車,旅途只需3個多小時。
2.從益陽坐至安化的車,至江南(未到安化)下,轉去高城的車,茶馬古道風景區(qū)在高城。
3.梅城鎮(zhèn)有到茶馬古道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