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真武大帝先前曾修行于此,后得道升仙,乘鸞鳳巡游下界,訪臨荊山,鸞鳳見此處山丹水艷,也興奮不已,遂落于山巔,引項高歌“仙山在此”,鳳臨祥瑞,鳴鳳山由此得名,也聲名遠播,為荊楚大地的靈山、福山,黎民百姓求子得子、求福增福、求財生財、祛病消災(zāi),因而香客信眾遍布大江南北。鳴鳳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有煙霞洞、刑部蘇爺爺遺靴處、多子巖、云霞洞、八卦臺、永圣宮、濂溪小島、頭天門、文昌祠、二天門、龜蛇二將、鳴鳳湖,鳴鳳峽,鳴鳳道觀金頂?shù)?。其中丹霞地貌中又有其獨特之處——“紅砂巖”有別于南方“砂礫巖”(砂中夾有石礫)色若丹霞,狀若織錦。鳴鳳山,遠古走來的一座靈山,荊楚景仰,今逢盛世,有國泰民安之祥瑞。
先天八卦是伏羲演繹的八卦,與后天八卦的組合排列不同。這個臺高1米,直徑60米,按照《易卜之辭》論說所建。其辭曰:“易為元極,元極生太極,太極分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主大業(yè)”。兩儀即是指陰陽兩儀,四象則為老陰、老陽、少陰、少陽。而八卦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道家樸素的基本辯證思想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發(fā)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關(guān)于太極八卦的理論:“易——元極——太極——兩儀——兩極——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萬物”,這些表像就是道家辯證思想的基本體現(xiàn)。這個太極八卦圖就是按《周易》中的太極八卦圖的精義所建,中圈為陰陽兩儀,外圈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象征著道家的陰陽相和,萬物滋生的道理。有趣的是,站在八卦平臺中心喊叫,能在山谷中產(chǎn)生回音。道人說,如果聽清了回聲,便可增壽。而離中心位置去說笑,哪怕只一步之遙,便不會有這種效果。
風(fēng)景區(qū)的第一景就是煙霞洞,這里古時是危崖深壑,后因多年漲水漸淤漸平。古時,這個洞每到冬季的晴暖之日,就有霧氣飄出,那霧縹縹緲緲,騰騰上升,在紅砂巖的襯托下如煙似霞,飄向林壑,填滿峽谷,所以得名“煙霞洞”。
遠安咸豐、同治縣志記載,永圣宮是鳴鳳山道教最高神靈歆享供奉的殿堂,清末因水災(zāi)被毀。景區(qū)認(rèn)為:鳴鳳既為道家仙山,豈可無三清尊殿!于是景區(qū)決定復(fù)修永圣宮,于癸巳年正月十二日破土興建,至九月三十日峻工。新宮座落鳴鳳山下九曲環(huán)繞之正弓中,左倚龍山,右接虎嶺,上棲朱雀,下臥玄武,山重水復(fù),氣象絕勝。宮室集道家古樸之風(fēng)格建造,總面積1711平方米。宮門西向,紫屏壁立,懷漾清流,一派神奇。大門內(nèi)立王靈官守衛(wèi)。院側(cè)為財神、文昌二殿,高7.59米,大殿居后,高17.8米,三清尊神居中,前四御,側(cè)生肖,后供觀音。
鳴鳳山金頂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均依山鑿巖而建,共3層,高十余丈,分正宮、東大宮和西大宮。正宮為紫皇寶殿,門楣上有“紫氣東來”四字。正門兩旁對聯(lián)為“遙望金闕朝圣駕,投誠玉座答天恩?!睂毜顑?nèi)供奉著玉皇大帝、真武大帝的巨幅塑像,四周站著800靈官。
從宜昌乘坐班車前往遠安,到達縣城后可乘坐出租車前往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