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qū)早在晉代至北宋初就建起了橫江館、涵暈樓、棲霞樓、月波樓和竹樓等著名建筑。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因烏臺詩案貶來黃州,常在此逸興吟哦并寫崐有流傳千古的一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兩賦(前、后《赤壁賦》)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將赤壁和蘇東坡的名字聯(lián)在一起,名日東坡赤壁。東坡赤壁風景區(qū)分為古跡游覽區(qū)、水上游覽區(qū)、山林游覽區(qū)、動植物觀賞區(qū)、游樂區(qū)、商業(yè)服務區(qū)、度假區(qū)、廣場區(qū)等,其風景名勝具體又分為“月波搖影”、“棲霞挹爽”、“東坡問天”、“龍崐山松聲”、“竹樓夜雨”、“鏡湖觀荷”、“索橋飛瀑”、“赤壁夕照”等。
始建于清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因紀念蘇軾赤壁二賦而得名。堂內(nèi)正中木壁高約兩丈,正面刻有前《赤壁賦》,楷書,由清人程之楨書寫;背面刻有后《赤壁賦》,漢隸魏碑二體相兼,由近代著名書法家李開重寫。兩幅木刻每字直徑三寸有余,前者豪邁俊逸,后者蒼勁有力?!岸x堂”匾額為清人李鴻章題寫。堂前對聯(lián)為辛亥革命領(lǐng)袖黃興所撰。堂內(nèi)嵌有民國臨時總統(tǒng)徐世昌書寫的二賦與楹聯(lián),亦為世人所重。
清代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修建,12月19日蘇軾生日那天落成,閣內(nèi)原塑蘇軾坐像,取坡仙長留閣內(nèi)之意,名之“留仙閣”。此閣中嵌有歷代名人書畫碑刻12塊,素為書畫家注重。
建于1925年。蘇軾弟弟蘇轍在《黃州快哉亭記》中曾有“濯長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的描繪,樓由此得名。
坡仙亭坐落在赤壁磯頭,亭內(nèi)三面壁上嵌有歷代名人的書畫碑刻26塊,其中蘇軾的書畫碑刻14塊為世人注重。正是由于這些珍貴的書畫碑刻,使得坡仙亭成為東坡赤壁重要的亭閣之一。
酹江亭始建于宋代,原名酹目亭,取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一樽還酹江月”之意。酹江亭內(nèi)嵌有歷代名人的書畫碑刻14塊,其中以康熙御書《赤壁賦》與清人葉志詵“一筆壽”為知名。此亭為清同治七年重修。
碑閣內(nèi)四壁嵌有由清人楊壽昌創(chuàng)意、楊守敬選刻的《景蘇園貼》石碑126塊而得名?!毒疤K園貼》石刻分為六卷,其中119塊為蘇軾手書,另外7塊為歷代名人題跋?!毒疤K園貼》石刻是中國蘇軾手書作品多、摹刻質(zhì)量佳、保存完好的蘇書碑林。
棲霞樓系宋代黃州四大名樓之一,位于赤壁高處,有“江淮絕勝”之譽。因樓背山面江,落日時晚霞染紅大江,照映樓身,如霞歸棲,故名棲霞樓。今樓名系茅盾親題。2006年05月25日,東坡赤壁作為唐至清時期文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又名石字葬,古時候燒帶文字的紙的一個地方,類似香爐,古代一般在文風盛行的地方和府第,有專人將書寫過的廢紙收集起來,太陽西落之時,將其放到“字葬塔”內(nèi)焚燒,稱謂葬字。表明重視文字,重視文化。古人提倡不要用腳踩寫有字跡的字張,不能用頭枕書籍,不能用字紙當便紙,否則會瞎眼,因為那是糟蹋圣賢”。字葬行為體現(xiàn)了那個年代的人們對文化的一種敬重和情感。
黃岡市區(qū)乘坐8路公交車可直達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