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湖北蘄春三江生態(tài)旅游度假區(qū),地處鄂東邊陲,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這里邁步跨三省,坐地占八山,東臨武穴、江西九江,北界安徽太湖,西鄰浠水,南望陽新、黃石。此地吳頭楚尾,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景區(qū)座落在蘄春縣城漕河鎮(zhèn)東南5公里的高山鋪。從武穴至漢口,需入谷穿越兩側(cè)矗立的龍頂山、大旺山、茅庵山、麻寅山、馬騎山、紫玉山、簸箕尖和洪武垴, 沿途南北對峙,東西緊鎖,形成14里長,2—3里寬的狹長谷地。 ?此谷自古便是由吳入楚的陸路咽喉,地形十分險要,素有一夫擋關,萬軍莫開之要地。自元末至1947的500多年間,歷代兵家先后在這里經(jīng)歷了7次戰(zhàn)爭。景區(qū)內(nèi)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自然風貌
三江本無江,三江之水天上來。三江的“一泉”、“二溪”、“三湖水”,乃人工巧布; 36座群山四周環(huán)抱,則是地就天成。而108米高的主峰,一枝獨秀,滿目松云。這里便是三江生態(tài)度假區(qū)的中心地。
三江度假區(qū)是由江氏三兄弟,依托江牌灣、江老灣和江新灣的三湖之水,借喻“財源滾滾達三江”之意而得名。景區(qū)內(nèi)山巒起伏,奇峰怪石,惟妙惟肖;飛瀑疊泉,溪澗縱橫,水碧泉甘;林木蔥蘢,山花俏麗,鳥鳴蝶舞,呈現(xiàn)著大自然的旖旎風光。三江水寨、同心林、杜鵑山、龍鳳橋、神童泉、神童墓、民俗坊、臥龍臺、大禹王閣、學士堂、節(jié)孝坊、九孔荷溏、萬米長城、百草藥廊、鴛鴦亭、東山逐獵場、棧道古藤、福壽宮瀑布等十八景片更是堪稱奇觀,故有三江美景勝天堂的美稱。
三江生態(tài)度假區(qū)已成為湖北省著名旅游景區(qū)之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景區(qū)不僅保持了原始粗獷野趣極強的自然風貌,而且栽種名貴花木10000余株;藝術(shù)盆景15000余盆;種植楠竹、蘄竹400畝;林果園等景觀生態(tài)林500多畝。并投入巨資,建造江灣聽松古宅養(yǎng)生堂。使景區(qū)湖面鴛鴦成群結(jié)對,長城腳下孔雀展翅開屏。小馬、山羊、野兔、穿山甲、貍貓、黑鴨等野生動物穿梭自如。植物生長繁茂,種類多達700多種,其中,亦楠、苦汀茶等珍稀樹種也有10多種。步入度假區(qū),不僅峰巒疊嶂、樹木蔥蘢,飛瀑流瀉,溪澗縱橫。更有千盆珍品遍布景區(qū),百萬鮮花怒放山間。
傳說故事
三江水寨相傳,在700多年前,此地窮山惡水,天干地枯,方圓百里,荒無人跡。唯有一小泉眼長年泉水不斷,四季霧氣環(huán)繞。據(jù)傳,這里在遠古時期是一條江,后來被天上的9個太陽曬枯了江水。江中有一條小白龍因留戀此地,便留下來化成了龍眼泉。江姓人氏從江西逃難至此后,為了生存,便依山而居,圍泉蓄水。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起了一個高10.08米的兩層六角龍亭。說來也真?zhèn)髌?,龍亭建好后,亭子上?2條龍,6條噴霧,6條噴水。使整個泉區(qū)終日紫氣繚繞,好似神仙境地一般。
萬米長城
此景是江氏家族的祖先們,為了山地防火和防御外姓入侵,保護家園而建。在歷經(jīng)500年蒼桑歲月后,長城已經(jīng)變成了斷壁殘垣。度假區(qū)在興建之初,對古老的萬米長城進行了修復。如今登上萬米長城,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既折服江氏前輩的勤勞和智慧,又神往三江未來的發(fā)展前景。用長城氣魄,筑文明長廊。
神童泉-神童墓
清朝乾隆年間,在這里的江牌灣誕生了一個“生而能言”的神童江承兌(1765—1784),在世不足20春秋,卻留下很多傳世詩話。他平生酷愛三江山水,故生前曾留下遺囑,“吾無他求,平生愛飲鳳凰山下的鳳凰泉,愿葬鳳凰山,頭枕鳳凰眠,耳聞鳳凰鳴,渴飲鳳凰泉,吾死暝目矣!”家人遂其愿,葬其于鳳凰山腰,距鳳凰泉一箭之地。后人遂稱鳳凰井為神童泉。神童泉邊沾靈氣,神童墓前拜神奇。神童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剌份穼W子的楷模,每年的高考時節(jié),神童靈前就有無數(shù)學子頂禮慕拜,祈求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