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伊山是一座奇山,一是奇在石上,有各種象形石,如:有形如人頭的老人石、形似青蛙的蛙王石、還有獅身人面石、象石、飛來石、鱷魚石、龜石等,栩栩如生,應有盡有,可以說是石頭的動物世界。二是奇在巖畫上,有各種石刻,星羅棋布,如省政府定為重點保護單位的梅鹿石、還有被稱為東方天書的星相石、海船石、美女石等;三是奇在山洞上,有各種洞穴二十多處,如八一洞、六一洞、神仙洞、白云洞、盤絲洞等,每個洞都有動人的故事,每個洞都是無價之寶,面積僅有五平方公里的景區(qū)內藏有這么多的奇洞即使是在名山上也不多見。四是奇在巖崖上,有各種奇崖,不僅顏色奇而且形態(tài)奇,有紅色崖、青石崖、黃色崖等五彩繽紛的崖,還有升仙崖、望夫崖等,令人不禁驚嘆不自然的神刀鬼斧。五是奇在植物上,大伊山有植物種類近千種,珍奇植物上百種,如本地特有的金鑲玉竹、生長非常壯觀的香樟樹、形似母子的母子松、榮獲省第九屆陸羽杯特等獎和一等獎的臥龍云霧茶等等。六是奇在水上,雖然大伊山水資源不是太豐富,但老龍澗遠近聞名、飄兒井極富傳奇色彩、茯苓泉水讓人陶醉,還有人工開采的后形成的侍溝湖清澈見底,大伊山的瀑布也是一景,由于大伊山峰多、澗多,雨后的大伊山成為彩虹瀑布的世界,一年四季皆有特色。
石佛古寺,又稱石佛寺,坐落于大伊山西峰東側,三面環(huán)山,一面朝陽。寺名取意于東晉佛教禪宗高僧“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寓佛陀推因及果,勸人作善,超度眾生之意。石佛古寺開山僧印空法師從南岳恒山石佛寺游歷至此。目睹此山鐘靈毓秀,山石吐翠,佛光普照,先結茅于石上,后化緣建寺。艱辛創(chuàng)業(yè)十載,于元代皇慶二年(1313)建成。故稱印空為“石頭和尚”,寓其意志如石之堅。元順帝至正十五年(1355)張士誠稱帝,國號為周,次年張士誠調東海之師,與元朝海州守備特穆爾布哈血戰(zhàn)于大伊山,石佛寺遭兵燹而廢。至明代洪武十年(1377),高僧廣順法師主持擴修。洪武二十四年歸并海州大慈寺(舊名為大悲寺)。二十五年高僧廣安法師興修后數度興廢。現石佛古寺于2002年參照鎮(zhèn)江金山寺式樣進行復建,2003年因資金短缺停建。2012年,大伊山旅游經濟區(qū)多方籌措資金,重新復建。石佛古寺再聞佛教音樂,再現香客等候敬香供佛、嘗佛齋食品、游奇峰異洞景象。
源頭位于石佛古寺上方,青峰環(huán)澗而列,水流由西向東,經石佛寺山門穿過光明亭,經亂石崗后水勢兇猛,向下澗溝逐漸開闊,流入老龍?zhí)缎纬升執(zhí)镀俨肌C糠瓯┯昙竟?jié),瀑布高掛,景色壯美。整條澗縱深約1500米,澗口***闊處20余米,巖奇石怪,澗中套澗,澗上有溝,溝澗相疊,盤桓曲折,疊瀑錯落,潺潺溪流輕歌曼舞。受老龍澗澗水滋潤,澗兩側林木茂盛蔥郁,山花爭艷,奇妙幽深。2009年,龍?zhí)镀俨季坝^建成。2012年5月,老龍澗供水工程、沿線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完成。玲瓏的跨澗石橋,精巧的半山亭閣,掩映的飛檐流角,讓人完全沉浸在“深山藏古寺,泉鳴澗更幽”的仙苑神界中。老龍澗成為大伊山風景優(yōu)美區(qū)域之一。
大伊山被譽為“淮北神山”,古時山上廟宇如林,是蘇北乃至魯南地區(qū)宗教發(fā)達的地區(qū)。距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的石佛古寺,是大伊山宗教文化的代表。而廣善塔的建成將是繼伊山大佛之后,大伊山景區(qū)景觀文化建設的又一個里程碑。廣善塔占地面積為2766平方米,高66米,共九層。由金埔園林股份有限公司設計施工建設,連云港蒼梧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監(jiān)理,江蘇中潤工程建設咨詢有限公司進行跟蹤審計。2018年年底完成廣善塔的主體工程的建設,2019年完成廣善塔的施工亮化工程并對外開放。廣善塔建成之后,將成為連云港乃至蘇北魯南地區(qū)的重要景點和標志,同時為灌云的旅游發(fā)展增添一張靚麗的名片,在全縣旅游發(fā)展事業(yè)上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伊山石棺墓遺址距今6500年,是中國較早的石棺墓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大伊山東麓的青風嶺和石盤棋臺地上,遺址背依青峰,雙嶺環(huán)抱,山谷幽深,林木繁茂,數條溪澗,蜿蜒而下。小山圩東坡及官印山形成左青龍右白虎,為風水谷地,是崇尚天地人和、陰陽平衡的大伊山祖先選擇居住宅基、陰域葬址。桃花澗、朝陽澗、石盤棋澗等澗溝所夾帶的泥沙碎石累年經月堆積成這一朝陽浴日、紫氣東來、避風積瑞、草茂水豐之地。在這片區(qū)域,先民們生活、農耕于河川沃土,狩獵問樵于山嶺,藏糧儲物于洞穴;進可殲敵于平原,退可阻敵于隘口,弱可避強敵于城堡崖寨,可謂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石棺墓葬群中出土的夾砂紅陶缽被認為是原始宗教在物質文化上的一種葬俗表現,人類的親情意識、靈魂觀念已經產生。石棺墓內均為女性,說明女性在母氏社會生產生活中主宰一切。墓葬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殉葬品170余件,顯示了原始先民的聰明才智。他們把粗糙的石斧巧妙地制成雙刃圓形石斧,石鏟、石鑿、石錛都磨制得精光水滑。先民們燒制經久耐用的陶缽、陶鼎、陶豆、陶釜等各式各樣陶器用品,其燒窯技術一直延續(xù)至現代。隨葬品中,還有玲瓏剔透的玉珠、琢磨光澤的玉璜、光潔透明的玉琚、映襯婦女豐彩的玉耳墜等等。石棺墓中發(fā)現的小口球腹雙系罐、腰檐釜、碧玉璜說明了當時商品交易的發(fā)生,旁證了大伊山附近居有相當多的先民以及商品交易集市的存在。
大伊山巖畫無論從其藝術手法,還是從畫面所蘊藏的內涵上講,均為全國同類巖畫中所少有的。元代梅鹿石巖畫,此畫為元代作品,屬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還有海船石巖畫、美女石巖畫,以及被稱為神秘的東方天書的星相石。
1.從新浦經過204國道,到達灌云后,城區(qū)內長年有101路公交車直達景區(qū)/度假區(qū)—灌云大伊山景區(qū)/度假區(qū)。
2.灌云S324出口下高速,進入灌云縣城,沿S324行駛1.4公里,左轉進入西苑南路;沿西苑南路行駛1.9公里,右前方轉彎,行駛30米,左轉,行駛3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西苑北路,正前方就是大伊山景區(qū)/度假區(qū)的石佛寺景點。
大伊山歷史悠久,已有二十億年的歷史。距今已有6500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棺墓遺址就坐落在大伊山東麓的青風嶺上,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高峰為伊祖峰,與殷商賢相伊尹來此相關聯;星相石是古代東夷人在此祈福求雨的神壇,亦為數千年遺跡;古海船石巖畫、美女石巖畫、梅鹿石巖畫等古石刻以及古樹名寺等都具有千百年的歷史。
2008年,大伊山石佛寺南門道場建成,于8月28日舉行伊山大佛開光典禮。伊山大佛位于伊山之陽,佛像凈高三十三米,寓意三十三重天,海拔高度六十六米、與佛教的“六度六和”相吻合,可謂六六大順,寓意吉祥。伊山大佛為釋迦牟尼佛祖的說法坐像,伊山大佛為鍛銅所造,整個佛像用銅七十多噸,是亞洲鍛銅質座佛像最高的一尊。大伊山石佛寺內,還供奉著彌勒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藥師菩薩和凈宗初祖慧遠,還有迦難、阿葉及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佛。在萬佛宮中,供奉的佛祖、菩薩達3萬尊。真正是佛的世界。
大伊山被譽為“淮北第一神山”。一方面,山上的神仙洞、仙姑洞、白云洞、熊神巖、升仙崖、入仙門等眾多的景點與神仙有關,如張果老與呂洞賓的二仙對弈、嫦娥飛仙、孫悟空的金鑲玉竹、八戒石等。另一方面,神奇美麗的大伊山景觀、維妙維肖的奇峰異景,不得不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伊山山林俊秀、層巒疊翠,常年生長著數千種花木和上百種珍奇樹種。澗深谷幽,景色優(yōu)美。奇峰怪石、奇巖妙崖成為大伊山的耀眼之處。鱷魚石、龜石、蛙石、獅身人面石、飛人石、人面峰,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雨后飛瀑、噴花瀉玉。瓢兒井、茯苓泉、盤絲洞、通海泉等更具傳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