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河下人,明代文學家,小說《西游記》的作者,世界文化名人。《西游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男女老幼都十分喜愛神話小說。整個故居布局分為四個院落,由門房、客房、軒廳、書齋等26間房屋和庭院及后花園、悟園組成,輔以回環(huán)曲幽的抱廊、假山、亭軒舫橋及竹木花卉,是一組體現明代風格的清雅秀麗,古色古香的園林式建筑群。
故居的正門上方匾額上“吳承恩故居”幾個金黃色大字是中國著名書法家、中國書協主席舒同所書。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蒼翠的竹林。修竹叢叢,綠葉婆娑,搖曳生姿,給我們一種虛懷有節(jié),幽雅恬淡之感。這不由得使我們想起蘇軾的幾句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吳承恩一生屢遭困頓,而不隨波逐流,這一叢修竹正是他傲岸不俗的風骨寫照。
客廳是吳家的主堂屋,是舉行喜慶婚喪大典和接待至親賓客活動的場所。廳前廊柱上的楹聯是:“搜百代闕文,采千秋遺韻,藝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這副對聯,是楚州區(qū)(今淮安區(qū))已故政協副主席瑪繼宗老先生所撰,它高度概括了吳承恩創(chuàng)作源流和一生的文學成就以及他的名著《西游記》的歷史價值。
吳承恩的書房,即“射陽簃”。吳承恩幼時,喜聽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后來便搜集閱讀各種傳奇小說和神魔故事,旁曲致,所得素材“幾貯滿胸中”。中年后,開始用他那如椽妙筆,將唐僧西游故事,結合唐人傳奇,佛道經典、民間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書房射陽簃中,創(chuàng)作成百回本小說《西游記》。
吳承恩的住房在大門內西側,書房的前面。吳承恩原配夫人葉氏,生一子,名吳鳳毛,聘狀元沈坤女,因鳳毛早夭而未行。后又娶牛氏.住房三間,東屋是葉氏的居室,西屋則是牛氏的居室。
吳承恩故居的后花園是1999年4月復建成并對外開放的,占地面積約為4800平方米,名“悟園”。吳承恩幼年即愛聽民間故事,愛游覽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長大后愛讀志怪書籍,漸而自己動手創(chuàng)作神話小說。他從年輕時代即開始創(chuàng)作《西游記》,他的后園是他創(chuàng)作和休憇的地方,園中的許多景點,是兒時他父母親給他講神怪故事的地方,曾經引起他許多美好的回憶,經常激發(fā)他創(chuàng)作《西游記》的靈感。
夏季:8:30-18:00
冬季:8:30-17:30
自駕線路
緊臨京滬高速——徐淮鹽高速——寧連高速——楚州出口。
公交線路
可乘坐8路、10路、69路、60路、62路公共汽車到吳承恩故居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