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建筑
世界劉氏總會會館為漢之源景區(qū)主體建筑,由北京清華大學設計研究院設計,占地約10畝,建筑面積3140平方米。會館主體二層,主要由兩漢帝王肖像館、大風歌書法藝術館、劉氏源流館、漢畫像石精品館和沛縣民俗文化陳列館組成。為包括劉氏宗親在內(nèi)的海內(nèi)外同胞進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臺,是研究、收集和整理漢文化的重要載體。充分展現(xiàn)了沛縣作為漢文化的發(fā)祥地、書畫之鄉(xiāng)、古箏之鄉(xiāng)、嗩吶之鄉(xiāng)、武術之鄉(xiāng)的豐富內(nèi)涵,是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對傳承漢風漢韻、發(fā)掘人文底蘊、彰顯城市個性、建設蘇北名城具有重要意義。該館的大漢之源大門上書有:“中華兩漢源高祖,世界一劉同根生”。沛縣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xiāng),亦是漢文化的發(fā)祥地,漢族、漢人、漢字、漢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征,漢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核心文化,沛縣是大漢文化的發(fā)展源頭!會館是由五個展廳所組成,風格各不相同的,在這里,不僅可以領略博大精深的漢文化,又可觀賞到具有趣味性的民俗文化展。兩漢帝王肖像館,從西漢到東漢,共歷時426年,出現(xiàn)了24位皇帝。自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以來,漢王朝在政治、文化、經(jīng)濟方面都有很大的發(fā)展。漢武帝劉徹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更是把漢王朝推向了更高的領域。大風歌書法藝術館,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這第二個展廳所展示的,是全國的各路名家共同書寫的大風歌。劉氏源流展,皇皇圣漢、兆自沛豐。八千萬劉氏后裔同心協(xié)力,共創(chuàng)大業(yè),但一個“劉”字,從何而來?中華姓氏源遠流長,在這個展廳就會為大家所解讀。漢畫像石精品館,這里是漢畫像石精品館,漢畫像石起源于西漢末年,盛行于東漢中后期,它同南京六朝石刻、蘇州明清園林齊名為“江蘇三寶”。漢石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大量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場景,為我們了解漢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圖象資料,表現(xiàn)出兩漢時期沛縣人的聰明才智!民俗文化陳列館,這里是民俗文化陳列館,所展出的物品,概括性地反映了人民的文化禮俗和生產(chǎn)生活方式,具有典型的地域性。民俗館采取“場景式”和“展覽式”相結合的布展方法,充分展現(xiàn)了沛縣地方的風土民情。
外圍景點
樊井留痕
這是漢代遺存,距今約2000年歷史的樊井,樊井起源于漢代大將樊噲,樊噲當年跟隨劉邦之前是一位以屠狗為業(yè)的青年,他當年就是用這口井里的水洗狗肉和煮狗肉,其味道特別的鮮美!樊井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是沛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赤帝亭
赤帝指漢高祖劉邦?!妒酚?-高祖本紀》記載:秦朝末期,劉邦(漢高祖)揭竿而起,醉斬白蛇的神化故事,遂稱劉邦為“赤帝子”。
漢闕
漢之源景區(qū)內(nèi)標志性建筑漢闕。漢闕是中國古代特有的建筑設施,是漢代宮殿、祠廟和陵墓前一種表示尊嚴的裝飾性建筑,通常立于門前甬道的兩旁。每闕由正闕和負闕組成,各闕一般有闕基、闕身、闕頂三部分,既是一種古老的建筑藝術,又是一種特殊的石刻珍品,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價值。漢闕建筑所蘊涵的文化特性就是“天人合一”思想文化在其建筑造型和材質上的體現(xiàn)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觀在傳統(tǒng)建筑與其環(huán)境上的體現(xiàn),它為當代建筑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