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童年讀書處位于市區(qū)古運河北岸的陳家花園,它是周恩來嗣母陳氏祖輩的府邸。1904年秋,6歲的周恩來隨父母、嗣母移居清江浦(今淮安市)外祖父的萬公館,并在萬府家塾館繼續(xù)讀書。外祖父萬青選遺留下的豐富藏書,成了周恩來童年獲取知識的寶庫。1905年9月,因萬府家塾館辦得不理想,周恩來隨嗣母、生母遷居到萬府南面的陳家花園。嗣母請來塾師,自立家塾館。學(xué)生一共4人:恩來和他的弟弟恩溥,還有他的兩個妹妹。在這里,周恩來先后讀了《四書》、《五經(jīng)》、《西游記》、《水滸》、《三國演義》、《說岳全傳》、《鏡花緣》等許多部古籍名著。
1907年春,生母萬氏病重,這時,在湖北做事的父親已經(jīng)無錢寄回,周家已經(jīng)靠借債度日,家境十分困難。周恩來只好典當(dāng)衣物為母親看病。他幾乎每天要到當(dāng)鋪典當(dāng),到藥店買藥。生母萬氏病情越來越重,周恩來每天都要為母親熬藥、喂藥。不久,萬氏便離開了人世。接著養(yǎng)母陳氏也一病不起,很快也離開了人間。一連失去兩個慈愛的母親,年僅9歲的周恩來十分悲痛,也使他過早地承擔(dān)起了家庭的重?fù)?dān)。由于失去了親人和經(jīng)濟來源,周恩來和他的兩個弟弟在清江浦難以維持生活。同年秋冬之交,周恩來帶著弟弟恩溥、恩壽返回老家山陽縣駙馬巷居住,"佐理家務(wù),井然有序"。兩年后,12歲的周恩來在伯父的安排下,從運河登舟北上,從此離開了故鄉(xiāng)。
步入周恩來童年讀書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周恩來紀(jì)念廣場正面的一面漢白玉浮雕墻,浮雕上的周恩來總理面帶微笑,雙臂抱在胸前,顯得和藹可親,背景是用他生前最喜愛的梅花作襯托,寓示著他具有梅花一樣高尚的品格。這面浮雕墻高3.4米,寬6.8米,在浮雕人物的左上方還有根據(jù)周總理手跡拼集而成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九個大字。浮雕墻的背面以黑色大理石為底,鐫刻著周恩來青年時代創(chuàng)作的著名詩篇《大江歌罷掉頭東》,古樸、厚重、深遠(yuǎn)。
在雕像墻的右后面即是周恩來讀書處的正門,門楣上是由李鵬同志題寫的"周恩來童年讀書舊址"匾額。讀書處具有淮安民居特色,青磚灰瓦、木制門窗,共有14間屋,主屋兩間,其間有廂房,庭院深深;后面有一處精美的花園,郁郁蔥蔥。主堂屋是周恩來父母的臥室,因為周恩來父親長年在外地做事,所以平時只有周恩來的母親萬氏帶著兩個小兒子居住。周恩來跟養(yǎng)母住下堂屋,其東廂房是周恩來刻苦學(xué)習(xí)的地方,門前有一株枝葉繁茂的蠟梅,由周恩來親手培植,每到臘月,傲霜斗雪,清香四溢,花開年年。這株蠟梅花瓣呈黃色、晶瑩剔透,當(dāng)?shù)厝司捶Q它是"一品梅",寄托著人們對周總理的無限敬仰之情。
地址:江蘇省淮安市漕運西路174號
開放時間:8:30—11:00,14:00—17:00(周一閉館)
舊址占地面積5170平方米,建筑面積672平方米。原有房屋14間,為明清建筑風(fēng)格,青磚小瓦:前廳3間,作為會客及就餐所用;主堂屋3間,為周恩來父母及弟弟居室;東屋2間,為周恩來和嗣母陳氏居室;西廂房2間,為乳母蔣姜氏居室;東廂房2間,為周恩來書房;嗣母居室南側(cè)為2間廚房。舊址院內(nèi)還保存著周恩來童年時親手培植的臘梅,是全國周恩來紀(jì)念地中唯一具有自然生命力的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