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山脈,屬寧鎮(zhèn)山脈西段三個中的南分支,屬沿江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山體多為三迭系黃馬青組砂巖。牛首山位于南京市南郊風景區(qū)江寧區(qū)境內,因山頂突出的雙峰相對峙恰似牛頭雙角而得名,民間又稱為牛頭山。東晉宰相王導曾勸諫初創(chuàng)政權的晉元帝司馬睿打消在皇宮外興建象征皇權的雙闕的念頭,請晉元帝乘輿出宣陽門,南眺牛首,兩峰對峙,十分壯觀,趁機勸喻元帝:“此天闕也,豈煩改作!”,故得名“天闕山”。牛首山自然風光秀美,素有“春牛首” 之美譽;文化底蘊深厚,乃岳飛抗金之地,鄭和長眠之所;佛禪文化源遠流長,乃中國禪宗牛頭一系牛頭禪宗的開教處與發(fā)祥地。作為南京市“十二五”期間重大文化項目,牛首山文化旅游區(qū)以“長期安奉世界佛教最高圣物——佛頂骨舍利”為主題,以“世界佛教文化新遺產、當代建筑藝術新景觀”為建設定位,整個景區(qū)在挖掘生態(tài)資源、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的基礎上,著力打造“生態(tài)、文化、休閑”三大勝境。
作為佛頂圣境區(qū)的核心之一,佛頂宮坐落于牛首山西峰之處,建基于歷史遺留礦坑之上,總建筑面積約13.6萬平方米,與佛頂塔共同構成牛首西峰新景象,與牛首東峰遙相呼應,再現(xiàn)牛首“雙峰雙闕”并峙的宏偉盛景。整個佛頂宮以佛祖頂骨舍利供奉為主題,外部分為大穹頂和小穹頂兩個部分,寓意外供養(yǎng)和內供養(yǎng)。大穹頂形如佛祖袈裟覆蓋在小穹頂之上,象征著佛祖的無量加持;小穹頂下部為蓮花寶座造型,上部為摩尼寶珠造型,上下結合形成“蓮花托珍寶”的神圣意象。
禪境大觀,南北長112米,東西寬62米,內部凈高約41.2米,涵蓋了地上三層。整個空間面積超過6000㎡,呈橢圓形,以黃、白、灰三色為基調,布置出人間山水,從而讓人們在行走之際領略禪意。由佛陀出生、成道的禪境花園及中間的如蓮劇場三個部分組成,展現(xiàn)了佛祖一生的行跡。
禪境大觀的頂部是娑羅穹頂,圖案來源于佛陀涅槃時的娑羅樹杈。穹頂采用了全覆蓋的透光膜和燈光,可以營造出清晨的第一縷晨曦、正午熱烈的日光、傍晚的彩霞和入夜的月光。中心為全銅鑄造的釋迦牟尼臥像,全長7.5米,表面仿以漢白玉材質,能360度緩慢地旋轉,表現(xiàn)了佛祖寧靜、安詳?shù)哪鶚劸辰纭?/p>
牛首山有寺院肇始于南朝初年。唐朝貞觀時期,寺院規(guī)模宏大,名為佛窟寺,為禪宗之前“牛頭禪”發(fā)祥地。北宋后易名宏覺寺。南宋毀于戰(zhàn)亂,明代復興。時至1856年,寺院毀于洪楊之亂,香火中斷百年。恭逢盛世,為繼承傳統(tǒng)文化,江寧區(qū)重建文化勝地。2012年開山,2015年全面峻工。征得文化界知名人士和佛教界高僧建議,以供奉于牛首山地宮的佛頂舍利命名,取名佛頂寺。佛頂寺為牛首山主要建筑之一,占地面積六十八畝,建筑面積近四十畝,仿唐風格,傳統(tǒng)中軸線格局。共有殿堂七座,外圍有僧竂、齋堂等建筑。
佛頂塔是佛頂圣境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高度約88米,建筑面積5065平方米,九級四面,與明代弘覺寺塔相為呼應,重現(xiàn)歷史上牛首山“雙塔”的恢弘格局。塔內供奉一尊毗盧遮那佛坐像,置有一口仿唐式全銅鑄金剛鐘,還有各種經藏展示。整個佛頂塔造型宏偉,盡顯唐風古韻,登塔望遠,可盡收牛首山四季美景。
隱龍湖原名八畝塘。在民間,隱龍湖還是自然的天氣預報員,據(jù)說每當湖面上起霧,就預示著要下雨。隱龍湖的周圍修建了一條環(huán)湖路,游客可以在這條路上環(huán)湖步行。廣場周圍種植了黑麥草和果嶺草,交替生長、四季常青。
牛頭禪文化園在宏覺寺遺址上建造。宏覺寺是牛頭宗的發(fā)源地,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監(jiān)二年(503年),原名佛窟寺,又稱弘覺寺,清代為避乾隆帝弘歷名諱,改稱宏覺寺。抗日戰(zhàn)爭時期,宏覺寺遭日軍焚毀。
牛頭禪文化園核心景點弘覺寺塔,塔高45米,七級八面,是南京地區(qū)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結構的磚塔。1956年在弘覺寺塔的地宮里出土的鎏金喇嘛塔是南京博物院的鎮(zhèn)院之寶之一,塔高0.35米,須彌座高0.16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弘覺禪寺永充供養(yǎng)”和“佛弟子御用監(jiān)太監(jiān)李福善奉施”題記。1957年弘覺寺塔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宏覺寺原名佛窟寺,司空徐度建于梁天監(jiān)二年(503),位于牛首山南,后更名普覺寺。后梁武帝蕭衍又在佛窟寺下建仙窟寺。因此,牛首山又稱為“仙窟山”。唐法融和尚在此講經說法,創(chuàng)立了“牛頭禪”,名聲大振。南唐時,又在普覺寺基礎上擴建毗盧殿,辟支佛塔、天王殿、白云梯等,規(guī)模宏偉,香火盛極一時。明洪武初年,寺院大規(guī)模整修,復稱佛窟寺,后更名為宏覺寺。并在崖壁上雕鑿佛像、文字,形成摩崖石刻,然歷經兵燹和幾百年的侵蝕風化,如今寺廟僅存遺址,摩崖石刻字跡已模糊難認了。
鄭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南唐二陵西側,為明代航海家三寶太監(jiān)鄭和之墓。《上江兩縣志》載該墓系“永樂中賜葬山麓”,東、北、西三面有祖堂、牛首、翠屏、岱山、吳山環(huán)抱。墓前可眺長江滾滾東流水。1985年為紀念鄭和首航西洋580周年,由江寧縣文教局重建。在鄭和墓旁,還加筑了陳列室一座,展覽陳列有關文物。
抗金故壘位于牛首山東側至將軍山、韓府山一帶。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兀術兵分二路渡江,連破建康等重鎮(zhèn),在遭到江南人民英勇抵抗后于建炎四年(1130)北撤,途經鎮(zhèn)江復遭南宋名將韓世忠的水軍阻擊,金兀術率兵逃往黃天蕩,退路被封,只好取道建康,岳飛在牛首山到韓府山一帶筑壘伏兵,大戰(zhàn)金兀術,逼使金兀術退回黃天蕩。后來,太平天國與清軍作戰(zhàn)時也曾加以利用。
【牛首廣場】(觀賞七星指路、風鈴塔等);沿著含有春、夏、秋、冬主題游覽的天闕路到達【佛頂寺】(坐落于牛首山東峰東南側坡地,是佛頂骨舍利護持僧團的弘法道場);繼續(xù)游覽到達【佛頂圣境】,外部參觀【佛頂塔】;并進入【佛頂宮】
【牛首廣場】(觀賞七星指路、風鈴塔等);沿著含有春、夏、秋、冬主題游覽的天闕路到達【佛頂寺】(坐落于牛首山東峰東南側坡地,是佛頂骨舍利護持僧團的弘法道場);繼續(xù)游覽到達佛頂圣境,外部觀賞【佛頂塔】;并進入【佛頂宮】(佛頂宮是佛頂圣境的核心建筑,外部分為大穹頂和小穹頂兩個部分,寓意外供養(yǎng)和內供養(yǎng),內部由地上部分的禪境大觀和地下部分的地宮構成,其中地宮分為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宮兩個空間。);漫步【禪林路】;游覽【吟龍湖】(體驗生態(tài)休閑景觀)。
【牛首廣場】(觀賞七星指路、風鈴塔等);沿著含有春、夏、秋、冬主題游覽的天闕路到達【佛頂寺】(坐落于牛首山東峰東南側坡地,是佛頂骨舍利護持僧團的弘法道場);【尋禪小徑】(岳飛抗金故壘、明代摩崖石刻等歷史遺跡);到達佛頂圣境,外部觀賞【佛頂塔】;并進入【佛頂宮】(佛頂宮是佛頂圣境的核心建筑,外部分為大穹頂和小穹頂兩個部分,寓意外供養(yǎng)和內供養(yǎng),內部由地上部分的禪境大觀和地下部分的地宮構成,其中地宮分為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宮兩個空間。); 參觀【鄭和文化園】(鄭和衣冠冢及文物展館等);游覽【吟龍湖】(體驗生態(tài)休閑景觀)。
【牛首廣場】(觀賞七星指路、風鈴塔等);沿著含有春、夏、秋、冬主題游覽的天闕路到達【佛頂寺】(坐落于牛首山東峰東南側坡地,是佛頂骨舍利護持僧團的弘法道場);到達佛頂圣境,外部觀賞【佛頂塔】;并進入【佛頂宮】(佛頂宮是佛頂圣境的核心建筑,外部分為大穹頂和小穹頂兩個部分,寓意外供養(yǎng)和內供養(yǎng),內部由地上部分的禪境大觀和地下部分的地宮構成,其中地宮分為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宮兩個空間。); 【鄭和文化園】(鄭和衣冠冢及文物展館等);觀賞【寶相湖】;漫步【禪林路】(生態(tài)休閑景觀);游覽【吟龍湖】(體驗生態(tài)休閑景觀)。
牛首山地區(qū)共有高等植物618種(含種下等級),隸屬136科399屬,其中蕨類植物10科12屬15種,裸子植物6科14屬18種,被子植物120科373屬585種,雙子葉植物101科309屬499種,單子葉植物19科64屬86種。按植物性狀統(tǒng)計,木本維管束植物有238種,草本植物有300種,藤本植物有80種。
園林植物應用中,牛首山植物可作地被的野生植物資源有155種,隸屬45科87屬??勺餍械罉涞挠?0種,隸屬35科61屬??勺骶G籬的有50種,隸屬23科37屬??勺鞔怪本G化的有77種,隸屬23科46屬。可作室內觀賞植物的有140種,隸屬56科99屬。其他經濟類的野生植物分為食用類、纖維植物類、油脂及芳香類、藥用植物類四大類。
公交:乘坐754路、755路、712路、G5、G70路前往,在牛首山景區(qū)站下。
駕車:沿寧丹公路出城,過公路收費處走8公里,右側就是牛首山入口處。
牛首山屬于丘陵崗地,由中生代火成巖構成,地貌豐富 ,植被種類多樣,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常常帶游客醉入江南的雨季。4至5月,春雨如酥,煙水朦朧,欣賞牛首煙嵐的幽夢意境;6至7月,梅雨霽,暑風和,感受牛首萬木蔥蘢的詩情畫意;9至10月,金風颯颯,秋雨綿綿,盡享牛首佛禪之濃厚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