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溝位于富饒而神奇的輝騰錫樂草原北部,是一道蜿蜒的山谷,是由神蔥溝和黃花溝而相接組成,以黃花溝命名的。所謂黃花溝,顧名思義,長滿黃花的山溝,黃花就是金針菜。黃花溝大致成東西走向,一條玉帶般的黃花泉緩緩的從東向西流淌,進入黃花溝第一眼就能看到黃花泉頭,泉頭是有許多泉眼組成,有的泉眼是石巖縫,有的是從草根里鉆出來,有的比碗口粗,有的細似樹枝,有的強健有力,從地下躍出半尺多,有的卻是軟弱無比,依地勢而涓涓流出,順著泉水可以看到許多奇怪而有形的山石,諸如臥獅山,盤龍巖,雙魚巖,葫蘆泉,聽溪坡,蘑菇巖,后頭石等。溝的陰面長滿白樺樹,樹林里棲息著許多野生動物,大一點的有狍子,獾子,聽說有狼出沒,卻見著很好。每一個景點都有其神奇動聽的傳說,就拿盤龍巖來說吧,從溝向上看時,有一塊巖石很象一條依山而臥的長龍,當?shù)厝苏f這是掌管這一方水地,所以人們在山下建了一座龍王廟,在干旱缺雨的季節(jié),當?shù)厝藗兙汀皻⒀蝾I神”祈求龍王開恩降雨。
黃花溝是遠古冰川遺跡,在地殼運動中,由于地表的扭曲、斷裂而形成。山谷長達10多公里,溝深約300米,寬100?200米,這就是被譽為塞外名川的黃花溝。黃花溝具有獨特的地形風貌和秀美的自然景觀。走進黃花溝,但見山脈上的石頭就有些出奇了,那石頭全然不像其它山上的“土石”,而是盡都裸露,圓鈍純樸,斑斑駁駁,紋理縱橫,顯得十分老道、蒼勁。進得人口,順坡而下,只見兩側(cè)懸崖峭壁、層巒疊嶂、奇石林立,有的像劍門,有的像金龜,有的像石人。石縫間長滿了倔強的綠樹、青草。下到溝一股泉水潺潺流過,水邊一派蔥綠。清水繞著卵,綠草伴著黃花,果然別有洞天。順溪而下,常有峰回路轉(zhuǎn)之感。
“敖包”是蒙古語音譯,漢語意思是“堆子”,用土、石塊堆成,是蒙古族祭祀天地、祖先或英雄人物的祭壇。在茫茫的草原上,敖包是一個時空坐標,是草原文化體系中一個標志性的文化現(xiàn)象。敖包在草原上隨處可見,但是各自的意義都不一樣。但是在每片草原上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敖包,所有人都會共同祭奠的敖包黃花溝這里也不例外。這里最大的敖包在黃花溝生態(tài)公園北側(cè),距其兩公里,這里是黃花溝最高的地方,海拔2300米之上。一大堆石頭,周邊有幾棵刻有人形的木樁。上面掛滿哈達、彩旗,彩旗上有用蒙古文字寫下的語句,大概意思是祈求蒼天賜給這片草原風調(diào)雨順,草原上的動物健康多生。每年陰歷的五月十三,這里的牧民相聚一起開始祭奠敖包。同時也還有好多活動,如“男兒三藝”的比賽、在一起吃飯,還要請當?shù)貫跆m牧騎來這里演出,晚上還有大型篝火晚會,這天好多人不醉不歸。
輝騰錫勒風電廠是亞洲最大的風力發(fā)電場,地處內(nèi)蒙古高原,海撥高,又是一個風口,風力資源非常豐富,是全國少有的幾個優(yōu)質(zhì)風場之一,號稱“空中山峽”這里1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7.2米/秒,4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為8.8米/秒,風能功率密度662瓦/平方米,年平均空氣密度為1.07千克/立方米,10米高度和40米高度5-25米/秒的有效風時數(shù)為6255小時?7293小時。具有穩(wěn)定性強、持續(xù)性好、風能品質(zhì)高等特點,是建設風電場最理想的場所。
“掉角海子”是最特別的一個湖,它東面的湖岸高度與湖水相差無幾,湖堤稍稍高于湖面,而其它三面湖堤高高凸起形成鮮明對比,遠遠看去像簸箕,所以有許多人稱它“簸箕海子”。相傳古代有位皇帝為自己選地蓋皇宮,曾來到輝騰錫樂草原,看到這里水清草綠,氣候宜人,是塊人間福地,打算把都城建到這里,結(jié)果派人統(tǒng)計所有海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掉角海子,由于掉角海子只能算是半個湖,共計九十九個半湖,因此皇帝認為不吉祥,就沒有在這里建宮設廳,現(xiàn)在它的北堤建有渡假村供游客玩耍吃住。
北京向西延京藏高速——烏蘭察布——從卓資/涼城出口離開靠右進入卓資山立交——進入X560——輝騰錫勒
內(nèi)蒙古海拔在2100m左右,陽光在6~9月直射較強,黃花溝屬于內(nèi)陸地區(qū),氣候比較干燥,氣溫偏低,要比呼和浩特大約低5-10度,晝夜溫差比較大且天氣變化無常。
景區(qū)游玩項目有以展示蒙古族人文風情為主體的賽馬、摔跤、叼羊、觀賞蒙古族婚禮、登敖包、訪牧戶、騎馬、乘駝、坐勒勒車游草原、看森林、觀日出、望繁星、馬隊迎送、銀碗敬酒獻哈達、篝火歌舞晚會、馬頭琴祝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