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尖扎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距離西寧車程約110公里,是黃南州“唯我獨有”的寶貴旅游資源。同時,此地也為顯、密、僧、尼各教派并存的藏傳佛教圣地,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身,是開展旅游、朝拜、觀光、度假、野營和科學考察、生態(tài)旅游的理想勝地。景區(qū)以李家峽大壩形成的黃河水庫為中心,水庫碧綠清澈,周圍都是紅色陡峭的丹霞地貌峰林,景色非常壯觀,是青海熱門的小眾景點旅行地。景區(qū)內主要的景觀即為水庫與周圍的丹霞地貌,由于這里處于黃河上游,水的顏色還很碧綠,和周圍的紅色山崖組合起來景色非常奇幻,另外,山間的樹木每到秋天就會變的金黃,山水樹葉相間十分漂亮。
瑤池仙境由20余個塔狀峰林組成,塔尖向西北方向偏離,致使塔林東南側下陡上緩,這是區(qū)內丹霞峰林普遍的形態(tài)特征。
擎天一柱高35米,西北面較光滑,東南面凹凸不平,泥鈣質層形成凹槽,鐵、硅質層形成凸檐,這是雨水沖刷淋濾留下的痕跡。其下方仍殘留有峰林形成過程中的陡傾角裂隙。
點將臺由第三系中新統中厚層狀砂巖、砂礫巖構成。由于其抗風化剝蝕能力較低,雨水順層狀山體裂隙沖蝕、溶蝕形成單體較小的呈臺階狀峰林地貌及形象個體,如人、如獸,其底座呈屏風狀。
佛手指天是由單個塔峰沿垂直裂隙繼續(xù)垮塌、淋蝕,構成緊密相靠的參差之貌,形似佛手而得名。
塔峰林立區(qū)內主要峰林地貌類型,其塔尖微向東南方向偏移。原因是這里的巖層傾向西北,傾角512度,雨水淋溶及面蝕速率西北側最快,故塔尖向東南側偏移。
南宗溝長約5公里,以中段風景最為迷人,這里奇峰突起,景色千變萬化,山坡上松柏疊翠,鳥語花香;谷底里溪水潺潺。
坎布拉地區(qū)佛教歷史悠久,被稱為藏傳佛教后弘期的復興地。阿瓊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都先后建在這里。公區(qū)內的南宗寺,有著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為藏傳佛教后弘期的發(fā)祥地。公元8世紀,西藏贊吉達瑪滅佛,藏繞賽等3名僧人由西藏來這里避難和修行,并收貢巴繞賽為徒。西藏佛教能在公元10世紀后重新恢復并發(fā)展,同這幾個僧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傳說藏統賽等“三智土”在阿瓊南宗的山坡上種了三棵松樹,后長成參天大樹,樹干直徑約亞米多,不幸1958年被毀,殘根尚存。清代,尖扎一帶寧瑪派宗教領袖藏欠·班瑪仁增在這座山峰下主持修建南宗寺和南宗尼姑寺。現有的南宗扎西寺、本本子寺和南宗尼姑寺,是青海省內顯、密、僧、尼并存的唯一法地。阿瓊南宗四周為陡巖峭壁,行人上下猶如攀登云梯,峰頂有古剎一座,掩映在綠蔭之中。古剎由數間小石窟組成,依山就勢,窟內陳列有佛像,繪于墻壁上的壁畫約為明清年代所作,四季香火不斷。南宗溝為省內著名的佛教圣地,省內外游客都來朝拜。
亦稱“色扎寺”。位于縣治西北60公里處,在今坎布拉鄉(xiāng)西面的南宗林區(qū),初為寧瑪派僧人的閉關靜房,后逐漸形成一座小寺,與南宗尼姑寺、阿瓊南宗桑俄合丹吉林寺等屬同一系統,均為古浪倉活佛所轄寧瑪派寺院。1958年前有經堂1座,僧舍60余間,住寺僧徒30多人,住寺活佛2人,即卻央·班瑪讓卓和卓洛。1958年后,該寺建筑因年久失修和無人居住而倒塌,1980年自行開放后修復僧舍13院,現常住僧侶13人。活佛卻央·班瑪讓卓,賈加鄉(xiāng)拉當村人,現為措周鄉(xiāng)干部;活佛卓洛,坎布拉鄉(xiāng)坎強村人,現為尖扎縣政協委員,常住寺院,代表寺主古嘉賽管理寺務,并兼管阿瓊南宗桑俄合丹杰林寺和尼姑寺的教務。凡大型的宗教活動,三寺一塊舉行。
藏語稱“南宗扎西南杰林”,意為“南宗吉祥尊勝洲”。位于今坎布拉鄉(xiāng)南4公里的南宗溝,在南宗尼姑寺上部的南宗峰東側,為拉莫德千寺所屬格魯派寺院。據《安多政教史》記載,在吐蕃藏饒賽等“三賢哲”長期居住的山峰對面,是拉隆貝吉多杰曾經住過的智合日山。在這里,第三世古哇活佛卻嘉措(1571--1635)曾長期居住靜修。后來,宗囊寺的創(chuàng)建者尕布羅桑頓珠(1740一?)于山頭筑修行室1座。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尕布羅桑頓珠于山下扎西塘(意為吉祥灘)建成堪熱扎倉,由此發(fā)展成后來的南宗扎西南杰林寺,與宗囊寺同屬于拉莫德千寺。該寺1958年有經堂1座,昂欠1院,僧舍8院24間,寺僧8戶25人,寺主即尕布羅桑頓珠的歷輩轉世,亦稱“尕布班智達”,末世于1958年去印度,現已去世。香火莊為坎布拉諸村。1958年后拆毀,近年來自行開放,新建佛堂1座,僧舍6院45間,現有寺僧6戶14人,奶牛20頭。
措哇尕什則山是瑪多地區(qū)的十三“圣山”之一,海拔4610米,1983年青海省人民政府決定開放為旅游點,每年有許多外賓和港澳同胞來此旅游。還有便道可乘汽車到達山頂,山頂有1988年10月落成的河源牛頭銅碑1座,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上有胡耀邦同志和班禪大師為黃河源頭所題的詞和碑文,均用銅板鑄模鑲嵌。碑式別致,字體雄渾、象征著中華民族歷經滄桑的悠久歷史和勤勞樸實的品格。
南宗尼姑寺位于坎布拉鄉(xiāng)南宗溝阿瓊南宗寺(桑俄合丹杰林)北,為寧瑪派尼姑寺院,傳由古浪倉始建于元代。古浪倉原籍今當順鄉(xiāng)古浪堤,是尖扎地區(qū)出名的寧瑪派世襲活佛。他所創(chuàng)建的南宗尼姑寺,以歷史悠久、尼姑眾多聞名省內外。1958年前,該寺建筑總面積約40畝,有經堂、佛堂各1座,尼姑房50院150間,耕地50畝,尼姑25戶55人,其中活佛1人,其香火來源主要為直崗拉卡等村。1958年后,呆留有少數尼姑房?,F有尼姑近百人(公布數為70人),寺主古嘉賽,具體寺務由寺管會主任仁增昂毛負責。
旺季(6月15日-9月15日、國慶):7:00-20:00
淡季(9月16日-6月14日):8:00-18:00
乘車線路:
1、從西寧長途汽車站乘坐中巴車至坎布拉鎮(zhèn)(李家峽鎮(zhèn))。
2、包私家車或出租車至坎布拉鎮(zhèn)(李家峽鎮(zhèn))。
自駕線路:
1、從西寧出發(fā),經蘭西高速至平安轉平阿高速,至阿岱后轉阿李高速,至牙什尕后向李家峽方向,后根據路牌指示到坎布拉景區(qū)東入口。
2、從西寧出發(fā),經西塔高速轉S101公路,途徑扎哈公路,抵達貴德縣,根據路牌指示到坎布拉景區(qū)西入口。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冶州尖扎縣境內,它北依黃河,緊靠著名的李家峽水電站,距尖扎縣50公里,距西寧市131公里,地理坐標:北緯36°06′56.26″,東經101°49′1.66″。
公園內涵蓋“丹霞”峰林地貌景觀、新生界沉積環(huán)境和沉積構造類型以及3800萬年以來的地質生態(tài)環(huán)境演化遺跡??膊祭は嫉孛灿杉t色砂礫巖構成,巖體表面丹紅如霞。奇峰、方山、洞穴、峭壁為主要地貌特征。山體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如獸,形態(tài)各異。各種造型栩栩如生,形態(tài)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坎布拉地區(qū)有十八座奇山險峰,南崇峰、宮保峰、德杰峰、內寶宗峰、大雁峰、尼姑峰、山羊峰、牦牛峰等,這些山峰的命名大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十八座山峰中,阿瓊南宗和內寶宗最為聞名。德杰峰在陽光照耀下,遠遠望去,猶如拉薩布達拉官之盛景;位于德洪村附近的“仙女聚會”,是由數十個拔地而起,形態(tài)各異的圓錐形山體組成,上面有奇花異草點綴,四周地形隆起,猶如“仙女”們在翩翩起舞,景色奇特、秀美,如入仙境,讓人嘆為觀止;強起崗位于風景區(qū)的西部,是由大小數十座峭壁如削的塔狀山峰組成,在最佳景點觀賞,似群山起舞,林海茫茫,晴嵐雨雪,氣象萬千,給人以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之感。阿瓊南宗四周為陡巖峭壁,只有一條石階小徑通往峰頂,這條小徑大部分是在懸崖上人工開鑿而成的。峰頂有一座古剎,數間小石窟,窟內陳列佛像,終年香火不斷。內寶宗是一個四四方方的獨立山峰,上有奇花異草,峰頂有天池、泉水。
尖扎縣氣候屬高原大陸性氣候,為青藏高原特殊型氣候區(qū),年平均溫度7.8℃,年日照時數443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350-400毫米,無霜期186天。極端氣溫最高為34.1℃,極端氣溫最低為-19.8℃。
園區(qū)有野生動物數十種,珍貴皮毛獸有旱獺、狐、猞猁、掃雪、水獺,藥用禽獸有雪雞、麝、鼯鼠,可肉食的有巖羊、環(huán)頸雉、斑鳩、巖鴿,還有珍稀動物蘇門羚、蘭馬雞、雪豹等。在林間草叢中經常出沒珍禽異獸,如鹿、石羊、麝香、錦雉、盤羊、百靈、畫眉、馬雞、夏季南來的布谷鳥等。
坎布拉終年氣候溫濕,植被終年長綠,森林覆蓋率達28%,主要樹種有樺樹、青海云杉、油松、山楊、油松、云杉四季常青?;ú莨嗄痉N類繁多,常見的有杜鵑、忍冬、金露梅、銀露梅、小檗、錦雞兒、旬子、薔薇、沙棘、花揪及荷蘭菊花等數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