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爾巴哈臺是蒙古語,意為“旱獺出沒的地方”,塔爾巴哈臺山位于塔城市北面,又稱“北山”。橫臥在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邊界線上,山之東部在中國境內(nèi),西端在哈薩克斯坦境內(nèi),北坡緩南坡陡,南坡植被茂盛,塔爾巴哈臺山山體雖然不高,但是站在山上,這邊看的是中國,另一邊看的是哈薩克斯坦,一山看兩國的豪邁在這里能充分感受。著名的景點有九曲十八彎、雞蛋泉、千年巖畫、怪石灘、石門子飛瀑等。
塔爾巴哈臺山最美的是花海,因是邊境地區(qū),這里人跡罕至,沒有關(guān)注的目光,沒有熱情的點贊;因這里山路崎嶇,天然險峻,在高山之巔,花安靜地開、開得放肆,水靜靜地流、流得自在。在植被繁盛的丘陵地帶,山坡上青草如毯,半坡的牛羊,不緊不慢、悠然吃草,偶爾一群馬飛奔而來,毛皮如緞,宛如一幅色彩絢爛的油畫。
這里最有靈性的是水。在塔爾巴哈臺山發(fā)育匯聚,流經(jīng)塔城市的河流就達(dá)五條。山間溪流縱橫密布,或汪汪,或涓涓,或淙淙,一個個哼唱著清澈的歌兒,閃爍著暢亮與靈性,之后, 匯聚在巨石間,蹦濺在飛瀑里,懸掛在銀鏈中,一路瀟灑一路歡歌向南奔流而去。
這里最藍(lán)的是天空。尤其是到了秋天,天空碧藍(lán)如洗,高遠(yuǎn)如歌。潔白的云或一抹一團(tuán)、或一絲一簇,靜靜地飄浮在草原上,碧空下,遠(yuǎn)遠(yuǎn)靜默著黛青色的棉棉群山,近前處飄動的是成群牛羊,這時,你只恨自己不是畫家。
塔爾巴哈臺山在歷史上也有著重要的地位。據(jù)《清實錄》記載,從乾隆二十四年到乾隆三十一年,塔爾巴哈臺山被納入新疆的祭祀制度中,與巴爾魯克山、額彬格遜諾爾等一同被定為每年分春秋致祭的山川。乾隆的祭文中對塔爾巴哈臺山脈的靈秀、位置和作用進(jìn)行了生動的描述。
此外,塔爾巴哈臺山還見證了諸多民族的變遷和游牧部落的興衰,親歷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在外國探險家的筆下,塔爾巴哈臺山也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而備受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