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是桂林的名山之一,自古以來,久負盛名。其主峰有一穿洞,空明正圓,好似一輪明月高掛,人稱“月巖”;由于它南北穿透,故又名“穿巖”,穿山也因此而得名。穿山有大小30多個巖洞,其中最美的要數(shù)1979年發(fā)現(xiàn)的穿山巖。它是桂林市繼七星巖,蘆笛巖之后的又一大型風景溶洞。巖洞總長517米,游程248米,常溫保持在攝氏22度左右,冬曖夏涼。洞內(nèi)精美的石鐘乳、石筍、石幔、石盾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特別是那晶瑩透亮的鵝管、卷曲的石枝、雪白透明的水晶石、石頭開花長毛,形成了穿山巖獨有的四大特色,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因此,穿山巖被人們譽為“世界罕見神奇的水晶寶洞”。
在漓江東岸、小東江西畔,與穿山隔江相望,海拔194米,相對高度44米,面積2.75公頃。塔山與穿山100萬年前為同一山體,其后地殼上升,地下水水面下降,山體被割切分離成各自獨立的孤峰。山上有明建古塔:8角,7層,實心,磚結構,高13.3米,北面嵌佛像,稱壽佛塔。遠看如屏風,亦若艦只行駛江上,又稱“軍艦山”;近看,裂出一石,有如神工鬼斧,從峰頂直劈到地面。徐霞客《粵西日記》謂“若岐若合,亭亭夾立,蓋以脆薄飛揚見奇”。山下多楓樹,秋日有“塔山紅葉”醉人景色。
在穿山西峰山腰。月巖空明近圓,南北通透,遙望恰似一輪明月高掛。洞高9米,長31米,寬13.3米,面積412平方米,底部高出小東江39米。宋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胡于嘉定十五年(1222)刻"月巖"2字于南口東壁。北口東壁有"空明山"3字,所以月巖也叫"空明洞"。洞中有懸石及宋明石刻多件。月巖之上還有一巖,口北向,高6米,長16米,寬8米,面積128平方米,兩巖重疊,中隔厚約2米的巖層,北口東側及南口西側均架有鐵梯相通連。月巖寬闊明亮,空明之名十分貼切。巖底巖頂特平,宜歌宜舞,到這里賞景娛樂的人絡繹不絕。
刻于“翰苑碑林”的300多首當代詩詞、楹聯(lián)等作品面向全國范圍內(nèi)征集,許多作品入選過國展。“翰苑碑林”將中華民族獨有的詩詞、楹聯(lián)、書法藝術融為一體,集當代數(shù)百名詩詞、楹聯(lián)、書法家的精華于一身,努力打造成全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新品牌、新景觀。
“翰苑碑林”與桂林現(xiàn)有的“桂海碑林”互相襯托、遙相呼應,豐富桂林的碑林文化,增添該市的文化內(nèi)涵。
桂林穿山公園一年四季均適合游覽,每年4-10月是最佳的旅游時間,穿山公園地處廣西桂林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較為溫和,夏長冬短,年降水量多,陽光充足,年平均溫度為19度,光照充足,四季分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當然,出行一定要留意天氣變化,以免因此受到影響。
景點特色:自然景觀,溶洞風光。
65元
交通線路:公交車6路、16路、23路、33路等到穿山橋站下,后沿穿山小街往南走400米。
壽佛塔山上的“壽佛塔”獲得“坐落在最小面積石山頂上的古塔”稱號。壽佛塔山頂面積僅有61平方米,卻修建了這座高13.3米的七級六角形磚塔,令人稱奇。
另一項獲得基尼斯“單柱鐘乳石上連體石盾之最”稱號的是穿山巖洞內(nèi)的“四連體石盾”,形成年代在20萬年左右。
2008年《坐落在最小面積石山上的古塔--壽佛塔》榮獲第十屆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項目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