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老城位于北海市區(qū)北面,與四川北路接壤,由珠海路、沙脊街、中山路及25條小巷子構成。其中著名的珠海路百年老街始建于1883年,長1.44公里,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的騎樓式建筑挨戶相連,秀美精致的女兒墻若隱若現(xiàn),青磚石板鋪徹的路面渾厚古樸,處處透顯出老街的滄桑凝重。漫步老街可欣賞到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沿街騎樓商鋪井然有序,文化主題館,風情酒吧、特色餐廳、旅店客棧一應俱全,本土風物、古玩字畫、貝殼根雕、疍家服飾,特色小吃氣氛濃郁。景區(qū)主要有承載著嶺南文化的四大主題館、海關大樓舊址、大清郵政分局舊址、基督禮拜堂、電報局、“丸一”藥房、永濟隆、雙水井、宜仙樓、街渡口等諸多景點。老城現(xiàn)已成為北海的重要名片,百年老街則是北海旅游不可不去的景點。
基督教于公元19世紀末傳入北海,有英國圣公會、德國信義會、美國五旬節(jié)圣潔會等流派。1953年,北?;浇坛闪⒙?lián)合教會,以位于和平路的原圣公會圣路加堂為聯(lián)合禮拜的場所,后因城市擴建拆除。1983年在珠海路新建此禮拜堂。
丸一藥房舊址為三層三進的騎樓建筑,占地114平方米,1936年9月3日下午7時左右,丸一藥房老板日本人中野順三因從事間諜活動,在此藥房被時駐北海的十九路軍翁照垣部所殺,這就是史上著名的北海“九三事件”。事件發(fā)生后,日本向國民黨當局提出抗議,并派軍艦在冠頭嶺一帶海面進行武力威脅。企圖強行登岸調查,但因翁照垣部嚴陣以待,故沒能得逞。
清朝道光初年(1821年),廉州街往北海的渡船多停泊在外沙東端內港南岸的碼頭,乘客由此上岸直達大街(現(xiàn)珠海路),舊稱“街渡口”。光緒二年(1876年)北海開埠后,街渡口成為北海最為繁忙的客運碼頭。
接龍橋雙水井是北海的老井之一,至今有近200多年歷史。清末民初,從此井打上來的水,通過井旁一水槽流往海邊一方形大水池,供停泊在北海港的中外貨輪購買。該雙水井位于老地名接龍橋,因曾用兩個形似“吊秤”的杠桿裝置打水,故又稱“接龍橋雙吊秤井”。此井除供應外來移民的日常用水外,還給外輪供水,為北海早期的開發(fā)和對外開放做出過貢獻。
單水井為老城較早的公共水井,是老城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井水清澈甘甜,冬暖夏涼。相傳有延年益壽之功,周邊街坊多有長壽老人。
北海海關于1877年設立之初稱北海關,是廣西較早建立的海關。1883年建海關大樓。北海關雖然是清政府所設,但該關所有的正副稅務司及海關幫辦、監(jiān)察長、港務總巡等要職全由洋人擔任,故俗稱“北海洋關”。該舊址是舊中國關稅主權外喪的物證。
1877年英國在北海設立領事館,同年清政府在北海設立海關。為辦理外國使團官員,外交使節(jié)跟眷屬往來信函、包裹等業(yè)務需要,北海海關附設“海關寄信局”。1896年清政府創(chuàng)辦“大清郵政”。翌年,北?!昂jP寄信局”被轉為國家開辦的“大清郵政北海分局”,成為中國較早開辦的郵政分局之一。
1、乘車公交2路在北海老街下車
2、乘車公交6路竹林專線在人民劇場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