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靜宮,始建于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因漢桓帝夢老子降于殿廷,乃頒旨在老子故里,建廟祭祀,命陳國丞相邊韶撰《老子銘》碑文。天靜宮的整體格調(diào)的基礎(chǔ)也是“無為”,走進中路,天靜宮以一條中軸線貫穿,在該中軸線上,前后分別為山門、靈官殿、老君殿以及三清殿。天靜宮的西方,從前到后依次為老祖殿、元辰殿、財神殿以及重陽殿。天靜宮的東面從前到后依次為客堂、呂祖殿、慈航殿以及天師殿。在山門和靈官殿之間為會仙橋。會仙橋長9米,寬兩米。橋下為許愿池,池東西長18米,南北寬2米,深4米,供香客和游人許愿。老君殿東有東岳廟、圣母殿、流星園及九龍井。西有講經(jīng)堂及藏經(jīng)閣。道路交叉錯綜,從每條路出發(fā)都能到達各個殿堂。天靜宮中的長廊群全長為1800余米,高為3米,寬2.5米,頂部呈人字形,敷灰筒瓦。長廊有數(shù)百對廊柱,均為紅色的。長廊隨地勢起伏,遠看像是拔地而起,它將宮中的殿堂連為一體。景區(qū)集朝拜、養(yǎng)生、旅游觀光于一體,既是為了紀念一代哲人老子,弘揚道家文化,又是成功地搶救和恢復(fù)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擴大與世界文化的交流,成為中華道觀之最。
老君殿是天靜宮的主殿,按照道教祖庭的規(guī)模及宋代規(guī)制修復(fù),九脊重檐,東西長47米,南北深28米,殿高23.75米,立于2米高的崇臺上,堪稱道觀第一殿。殿內(nèi)屹立老子、尹喜、東華帝君三尊青銅像,其中老子像高5.5米,重6000千克,為國內(nèi)最大的老子銅像。
主要供奉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正中間的是元始天尊,他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征著世界的原始狀態(tài);他的左邊是靈寶天尊,手中捧著一個陰陽鏡,象征著世界剛剛走出混沌時的狀態(tài);右邊是道德天尊,手里拿著一把畫有陰陽鏡的扇子,象征著世界被創(chuàng)造最初的狀態(tài)。三清為道家哲學(xué)“三一”學(xué)說的象征,三清殿也進一步闡述了道教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哲學(xué)思想。
1、合肥:蚌合高速——滁新高速——濟廣高速——亳蚌高速——S202
2、南京:寧洛高速——蚌寧高速——合徐高速——宿登高速——S202
3、鄭州:連霍高速——隴海立交橋——濟廣高速——亳蚌高速——S307——S202
4、武漢:滬陜高速——濟廣高速——亳蚌高速——S308——S202
5、菏澤:濟廣高速——亳蚌高速——S307——S202
1991年2月,發(fā)現(xiàn)古流星園遺址,出土“古流星園”和“老子故里”古石匾額各一塊;關(guān)于流星園,許多志書上都有記載,即“有星突流于園,老子因而降誕”等。九龍井是歷史的見證,它環(huán)列于流星園中,這兩大與老子生地密切相關(guān)的景觀,皆在渦陽太清宮被發(fā)現(xiàn),為老子出生于此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后人將老子誕生處稱之為“流星園”,卻是載入史冊的事實。渦陽縣不僅勘查出流星園舊址,且出土“古流星園”石匾額一塊,還有“老子”殘額半塊,所缺部分顯然是“故里”二字,這些都是鹿邑太清宮所沒有的,正因為這兩大景觀為它處所沒有,故稱之為標志性景觀。
1992年8月,九龍井在古流星園遺址周圍相繼出土,其中一眼為春秋時期的瓦圈井,共17層,其余八眼曾在漢、宋時修整過,印證了“萬鶴翔空,九龍吐水,以浴圣姿,龍出之處,因成九井”的古籍記載。九龍井的來歷亦與一個神話傳說有關(guān)?!墩y(tǒng)道藏·猶龍傳》云:老子降生時“萬鶴翔空,九龍吐水,以浴圣姿,龍出之處,因成九井。在原流星園址,共發(fā)現(xiàn)九口古井,已清理其中一口,而且其中有一眼井是春秋時期的瓦圈井。瓦圈井是通過中國科學(xué)院用碳14測定為春秋時期,這口井稱之為是“天下第一井”,其他8口井中有3口經(jīng)漢代修整過,其余5口在宋代曾重新修筑,為亳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古碑高1.5米,寬0.5米,厚0.2米,右上角殘缺,但圖像依然清晰。正面圖像為三層,其中上部圖像為三人站立;中部圖像為兩位主人,左一人為側(cè)面,跪坐,雙手向前高舉,作拜見狀,右一人為正面,坐相;下部為一盛器,顯示了拜見的禮物:雁、鯉魚各一雙,干肉一束等,碑的背面為龍形圖案??鬃釉潎@老子為“猶龍”,而碑的背面恰好為龍。碑的正面上面三人,應(yīng)該是孔子隨行的學(xué)生。該石碑現(xiàn)存于渦陽老子博物館(東岳廟)內(nèi)。
天靜宮作為道家祖庭,老子出生地為傳播了道家文化。渦陽天靜宮自漢以后,歷代帝王均頒旨修葺,規(guī)模漸大。天靜宮作為中華文化的物質(zhì)載體,弘揚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播了老子的“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的人文思想,激勵更多人關(guān)注老子、關(guān)注老子文化、使老子文化思想發(fā)揚光大。同時天靜宮作為對臺交流基地,為大陸和臺灣的友好交流起到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天靜宮臺基遺址、九龍井、問禮碑的發(fā)掘與史書記載相吻合,其中九龍井其中一口春秋瓦圈井,被譽為天下第一井,獨特的構(gòu)造為古井研究提供了實例,天靜宮遺址所發(fā)掘的瓦當,屋脊神獸都代表著漢代建筑最高水平。天靜宮的原址復(fù)建再現(xiàn)了天靜宮的輝煌,也成為中國道教第一宮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