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山景區(qū),是嘉陵江生態(tài)文化旅游精品區(qū)中的重點景區(qū)之一,現(xiàn)為國際生態(tài)安全旅游示范基地、AAAA國家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森林公園、中國風水旅游景區(qū)、全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省級地質公園和四川省文化產(chǎn)業(yè)示范基地。景區(qū)面積33平方公里,以凌云山、白山、圖山為主體,分布在老君鎮(zhèn)、青蓮鎮(zhèn)、佛門鄉(xiāng)、萬家鄉(xiāng)境內。景區(qū)內建有西南地區(qū)較大的戶外拓展訓練基地和真人野戰(zhàn)俱樂部。
凌云山景區(qū)內自然景觀奇特、風水文化厚重,逼真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山與中國古代風水天文所稱的“四相五行”玄機契合,渾然天成,堪稱東方風水堪輿術研究領域中地貌形態(tài)活標本;凌云山景區(qū)內“儒、佛、道”三教和諧相存,歷史悠久,宮觀寺廟,梵音縈繞,可謂仙境圣地!由自然山峰形成的兩尊兩公里長天然睡佛,枕北腳南,堪稱中國一絕;凌云山景區(qū)內釋迦牟尼、觀音三十二化身、東方三圣、西方三圣等石窟佛像雕刻精湛、形神兼?zhèn)?、靈氣活現(xiàn),被譽為代表東方文化神韻的精髓杰作。
白山寺坐落在獅子峰上,東乘凌云之勢,西連小佛之氣,北有青蓮擁戴,南與岳池接鄰。白山寺古時隸屬果州大佛寺,周邊數(shù)里均屬寺內耕地,漢唐已著名,有佛教圣地"小西天"之美稱。山旁有仙洞,崖墓及舍利塔,乃歷代高僧圓寂之凈地。歷史上有諸多名勝古跡,山上曾建大雄寶殿,金光殿、觀音殿。史料載:南北朝景泰年間,有進士張永創(chuàng)建大雄寶殿。唐代無相禪師曾在神仙洞修煉成道,后有弟子克幽禪師,號圣觀音;為紀念無相禪師,金和尚成道,又創(chuàng)建金光殿。白山寺僧眾為紀念克幽禪師(圣觀音)而建觀音殿。無相禪師新羅國人氏,俗姓金,號金和尚,為中國禪宗五祖下三世,"無憶,無念,莫忘"為三法印。開禪凈雙修法門。白山寺歷經(jīng)興衰蒼桑。2000年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白山寺恢復開放,至今已重建金光殿、化光殿,寺內供奉的是緬甸玉石造像:金光如來,化光如來,韋陀菩薩等。殿宇雕龍畫棟,白玉欄桿,雄偉壯觀。白山寺(亦名北山寺),因凈土取光明純潔,蓮華之意,故名白山寺。
白山寺古崖墓及舍利塔,為漢唐以來,歷代高僧禪定圓寂之凈地。周邊大小二十多個。墓上書有"我在這塔來,他往那里去"的對句,屬高坪區(qū)重點文物。
風水學中四神砂之一。道教東方七宿星君、四相之一。青龍山四周龍形異石無數(shù),與玄武山遙相呼應,龜蛇花氣之狀活靈活現(xiàn)。青龍朝圣青龍山位于凌云山左側一峰,全山四周懸崖峭壁,形似一條巨龍向道觀朝拜。山體長330米,寬處33米,含藏著三月三朝靈山的玄機。
風水學中四神砂之一。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相之一。掩映于蒼松翠柏林中的白虎山,酷似一頭臥虎雄市遠方。白虎山位于凌云山右側一峰,在虎山前下方觀看,但見一尊臥虎雄踞于莽莽蒼蒼的松林之中,一陣陣松風吹來,猶如虎嘯聲聲,真是形意俱足矣!
風水學中四神砂之一。道教南方七宿星君、四相之一。朱雀山如凌空神鳥侍衛(wèi)南天。于此地觀凌云山全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相形神畢現(xiàn)。朱雀英姿朱雀山位于凌云山前岸,全山長數(shù)公里。在朱雀山兩側觀看,但見朱雀如大鵬居高臨下,雄視遠山,有展翅欲飛之勢。
風水學中四神砂之一。道教北方七宿星君、四相之一。龜蛇合體之靈物。玄武山形若神龜,真武宮、老君閣坐落于龜背,三清殿后巨石如龜頭,玄武山周圍有余脈酷似靈龜四腳。
真武宮為清代建筑,木匾上“真武宮”三字為已故中國道教協(xié)會會長傅元天親臨手書。正殿中塑全副武裝、身披鎧甲、手執(zhí)寶劍,雄視前方的真武祖師像,左右兩廊為元帥,正殿背面與真武祖師一墻之隔的是慈航真人。上面的小山上建有老君閣,以八卦造型,雕梁畫棟,古樸典雅,亭中石像演繹老子騎青牛西去化胡的故事,亭外八根石柱,均為滾龍抱柱浮雕,工藝精湛。
凌云山道觀古稱"玄天觀",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凌云山因高可入云而得名。凌云山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據(jù)《南充縣志》載"漢唐以來,道佛兩家均在山中建宮造廟,東漢明帝時起先后建有:三清殿、玉皇殿、真武宮、元君殿、祖師殿、慈航殿、靈宮殿。歷史上諸多名人名勝,曾在凌云山修行大成者有:唐代程太虛(安漢人氏)、謝自然(果州人氏)、薛道光(果州人氏)。寓居凌云山的名道:袁天罡、李淳風、張三豐等?,F(xiàn)代得道高道周崇法,號玉泉。為邱祖全真派二十六代弟子。凌云山歷經(jīng)蒼桑,經(jīng)文化大革命后,僅存古建筑真武宮(清光緒年間修建)。橫匾"真武宮"是已故中國道教協(xié)會會長傅元天書。
成都、重慶、廣安方向的車輛可從高速公路南充東出口下高速、按路標指示前行2公里可到景區(qū)大門;南充市內可乘19路公交車直達景區(qū)大門。
凌云山屬大巴山脈,華鎣山支脈之余脈。凌云山風景區(qū)在大地構造上隸屬川中盆地褶皺帶的南充背斜和西山向斜,出露巖層為侏羅系遂寧組和上沙溪廟組。其巖性為下部泥巖、上部泥巖夾砂巖和泥巖砂巖互層。在地貌單元上屬于中丘中谷和低山深谷地貌,海拔高度介于330米—600米之間。景區(qū)以凌云山、白山、圖山為主體,其中高山為凌云山,海拔562.3米。
凌云山風景區(qū)的水體主要為地下水即裂隙潛水,其水源系大氣降水以垂直形式補給,以降泉形式排泄于溝谷中,補給區(qū)與排泄區(qū)一致,交替條件好,循環(huán)周期短。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水質屬重碳酸鈣型淡水,礦化度小于1克/公斤,以0.3至0.5克/公斤為多。景區(qū)內現(xiàn)有湖泊一座即白山湖,凌云湖、小西湖、玄武湖、圖山湖正在規(guī)劃建設中,屆時將形成林海、花海、云海、竹海的優(yōu)美自然景觀。另外景區(qū)還將有水井兩口,水塔兩座,日供水量15噸。
凌云山風景區(qū)現(xiàn)有面積20平方公里,折合3萬余畝,其中林地2萬畝,荒地1千畝,耕地9千畝,在退耕還林7千畝后,林地面積將達2萬7千畝。土壤母質以遂寧組為主,山頂有少量蓬萊鎮(zhèn)組母質,海拔多在500米以上,氣溫較低,宜于林業(yè)生產(chǎn)和發(fā)展草食牲畜。
凌云山風景區(qū)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年平均溫度低于河谷平壩,一般在17℃左右。一年內8月份氣溫最高,平均為28℃左右,1月份氣溫最低,平均為6.5℃。夏季溫度變化小,相對溫差一般在6℃至8℃之間,春秋季變化比較大,相對溫差在8℃至14℃之間。日照時數(shù)最多是在8月,其值為219.7小時,最小是12月,其值為43.2小時。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其中夏半年5至10月降雨較多,冬半年11至4月降雨少。在農(nóng)業(yè)區(qū)劃上屬低山溫暖水足區(qū),適宜植樹造林,發(fā)展水果、蠶桑。
凌云山風景區(qū)內植被保存和恢復較好,主要為亞熱帶針葉林、亞熱帶山地闊葉林、灌叢和山地草甸。現(xiàn)有成片的土柏樹林,榿柏混交林、松樹林、灌木林,主要分布在凌云山、九節(jié)龍山、黃龍山、馬巖山等處。其中常見樹竹有柏樹、馬尾松、榿木、旱蓮木、油桐、香樟、梨樹、桃樹、核桃樹、棗樹、慈竹、楠竹、黃桷蘭樹、夏枯草等。野生果菌類有三月泡、高梁泡、地瓜、豆雞股、三團菌、馬皮包、桐子菌、木耳、地耳等。動物類有牛蛙、中華大蟾蜍、赤練蛇、黑眉錦蛇、烏梢蛇、啄木鳥、布谷鳥、鷹、白鷺、野雞、赤狐、松鼠、穿山甲等,有部分動植物為省重點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