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是中國西北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是寧夏和內(nèi)蒙古共享的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脈。主峰敖包疙瘩3556.1米。內(nèi)蒙古阿拉善人稱之為“母親山”,寧夏人稱之為“父親山”。沒有賀蘭山,就沒有賀蘭山就沒有塞上江南和銀川平原。
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于2015年12月由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更名而來。公園形成了松濤山莊、青松嶺、櫻桃谷等景點;景區(qū)植被覆蓋率70%以上,擁有各種野生動植物資源898種,其每平方公里野生巖羊分布量居世界首位。景區(qū)內(nèi)山體巍峨,森林茂密,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獨特。擁有櫻桃谷、松濤山莊、青松嶺、世紀塔、兔兒坑、崖壁棧道等大小近百個景點,以及賀蘭山博物館、詩詞木步道、大規(guī)模人工瀑布、觀光纜車(陽光索道)、峽谷索橋(賀蘭山人形索橋)、高空峽谷走鋼絲等參觀、體驗、觀賞項目。
景區(qū)四季皆宜、早晚稱奇,春季山花爛漫,適合踏青賞花;夏季“涼”辰美景,適合避暑休閑;秋季層林浸染,適合登高望遠;冬季冰雪覆蓋,適合冰雪運動。擁有“賀蘭晴雪”和“賀蘭睡佛”等著名自然景觀;景區(qū)隨處可見巖羊成群,也是非常有名的觀星賞月、看日出的理想境地。景區(qū)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tài)保護良好,非常適合森林觀光游、登山健身游、休閑體驗游、詩詞探秘游、戶外探險游和大中小學生研學旅行。
賀蘭山博物館建成于2004年,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千平方米。它是賀蘭山文化的一個縮影,由巖羊?qū)n}館、賀蘭山地貌沙盤、歷史文化館、礦產(chǎn)資源環(huán)境館、等十三個館組成,展品總數(shù)達到467件,是一座以賀蘭山動植物資源,地質(zhì)變遷,歷史文化為主題的綜合性現(xiàn)代化博物館。
是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里的一座道教建筑。坐西面東,背靠山峰。據(jù)考證,早在西夏時就有了,后遭毀棄;明清時有重修;2003年起,三清觀開始重新修建,2005年7月15日竣工。山門外一塊石牌上寫著“三清觀三絕”:神像聚焦嘴會動、洪水自然改了道、自然回音壁。
櫻桃谷景區(qū)全長二公里,因其遍布了野生櫻桃樹而得名,屬于峽谷景觀,是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qū)之一。
青松嶺主峰修建有用于護林防火的暸望塔,在塔頂放眼望去,整個景區(qū)盡收眼底,群山綿延,綠波蕩漾,云騰霧漫,氣象萬千,美不勝收。如果幸運的話,還能看到奔跑的馬鹿、跳躍的巖羊、嬉戲的藍馬雞。
夏季:8:30-18:00
冬季:9:00-17:00
公交線路:
銀川市游2路公交可達森林公園。
自駕路線:
西安—福銀高速(190公里)—青蘭高速(150公里)—福銀高速(189公里)—京藏高速(170公里)—銀川南繞城—110國道北行駛3公里—向西行駛13公里直達景區(qū)。
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寧夏西線旅游黃金線路中段,北距沙湖旅游區(qū)35公里,東連鎮(zhèn)北堡西部影視城12公里,南靠西夏王陵30公里。公園地理坐標在東經(jīng)103°42′-106°、北緯38°42′-38°46′之間,總面積為9587公頃。
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賀蘭山東坡中段,地質(zhì)基礎是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復式或單式褶皺及壓性斷裂帶構(gòu)成的經(jīng)向構(gòu)造體系。地貌形態(tài)東仰西斜,巖石壁立。公園所處是賀蘭山的主體部分,這里地勢陡峭,峰巒疊嶂,溝谷下切很深。
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所在的銀川市,屬中溫帶干旱氣候區(qū)。氣候的基本特征是:干旱少雨,蒸發(fā)強烈;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冬寒無奇冷,夏熱無酷暑,春季多風沙,秋季雨集中,春遲、夏短、秋早、冬長;無霜期短而多變。年日照時數(shù)為2987.6-3039.6小時,年平均氣溫為8.3-8.6℃,年平均降水量為193.0-202.7毫米。
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內(nèi)有植物532種,隸屬73科272屬,屬于以森林為主體的多類型植物群落。公園內(nèi)的灌木樹種主要有蒙古扁桃、羽葉丁香、忍冬、虎棒子、黃刺梅、櫻桃、繡線菊等,喬木樹種主要有云杉、灰榆等。
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內(nèi)有野生動物199種,其中鳥類115種、獸類51種、爬行類8種、兩棲類3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17種。公園內(nèi)主要野生動物有馬麝、盤羊、馬鹿、獐子、狗獾、赤狐、石雞、石貂、藍馬雞、巖羊、金雕、大鴇、胡禿鷲、白尾海雕、蒼鷹、賀蘭山鼠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