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山,起于群峰之首,東臨鳳凰山,主峰坐佛山(帽盔山)海拔1141.5米,是遼南高峰,山高林密,具有良好的森林自然資源,自古就是遼東名山。景區(qū)以山高而險(xiǎn),峰奇而秀,谷深而幽,石怪而奇著稱,茂密的原始深林和稀有的動植物更是千姿百態(tài),山泉、小溪、大河、地下湖、溫泉都是天造地設(shè),異彩紛呈。清涼山四季分明,春來山花爛漫,夏季涼爽宜人,秋至楓紅似火,冬日白雪滿山,山上文物古跡多,神話故事多,歷史傳說多,滿族風(fēng)情也多姿多彩。
“白云谷”,俗稱“頭道溝”。人們把這個景區(qū)又稱為“上院”。為什么叫“上院”呢?因?yàn)樵诠糯?,清涼山的山上和山下各有一座較大的道觀,山腳下的一座叫“下院”,山上白云谷中的一座叫“上院”,又叫白云觀,所以習(xí)慣上稱白云谷為“上院”?!吧显骸笔乔鍥錾健翱袋c(diǎn)”較多、也是最主要的一個景區(qū),不可不游。
在白云谷的溝口向東遙望可見一座山峰,山勢陡峭而起伏,巖石裸露而秀美。如果把這座山峰比作一個美男,那巖石就是美男身上健美的骨胳。最讓人稱奇的是無論早晨還是傍晚,無論晴天還是陰天,即使山下云霧繚繞,能見度很低,但是仍然能遙望到那里秀美起伏的山峰,極象是一個仰臥熟睡的美女,輪廓清晰,睡姿優(yōu)美。于是人們就把這位“睡美人”叫做“清涼仙子”。
在白云谷溝口,地勢比較開闊的地方,自南向北,由許多自然巨石壘成的一道石墻,跨過小河,橫亙在那里。這就是流傳千古的所謂“攔馬墻”。相傳是唐王李世民征東時,在這里筑就此墻,以屯兵圈馬?!皵r馬墻”過去很高、很厚,也很有氣勢。據(jù)20世紀(jì)70年代實(shí)測數(shù)據(jù)記載,那時“攔馬墻”的底寬約6米,殘高2米,長約130米,但從70年代后開始,由于連續(xù)多次的山洪暴發(fā)和泥石流的破壞,它的輪廓和規(guī)模已經(jīng)越來越小了。
相傳唐王李世民征東時,元帥薛禮和敵方大將蓋蘇文在清涼山下激戰(zhàn),蓋蘇文不敵薛禮,落荒而逃。薛禮快馬加鞭,追至清涼山下,見蓋蘇文要逃進(jìn)深山,急忙搭弓射箭,誰知此時戰(zhàn)馬失了前蹄,薛禮一箭射空,讓蓋蘇文逃掉了。戰(zhàn)馬見自己有負(fù)主人,心中十分愧疚,乘主人不備,一頭撞向山中的一塊巨石,自己葬身于巨石之中。后來人們把這塊石頭稱作"葬馬石"。
西北角崖壁下的一處水潭,它有個十分高雅的名字,叫“凈月泉”。潭里的泉水是從山崖中滲出來的,曾有人以此水烹茶,據(jù)說“甘冽異?!薄8鼮榉Q奇的是,據(jù)說在過去它面積大、集水多、潭水深的時候,每當(dāng)夏日晴空、月明星稀之時,如果人站在潭邊向水中望去,會看到兩個自己的影子。這個現(xiàn)象究竟是什么道理,至今仍是不解之謎。
在白云觀的后面有一座山峰拔地而起,山峰之上高高矗立著一塊巨石,在山峰與巨石結(jié)合處,嵌夾著一些小的圓形石頭,就象是一片片蓮花的花瓣。這就是當(dāng)年觀音菩薩降下用來鎮(zhèn)住惡龍尾巴的那朵蓮花。從遠(yuǎn)處看,這處拔地而起的山峰再疊上高大的巨石,就象是懸在半空的觀音菩薩的蓮花寶座。巨石上面,十分平坦,面積大約有30余平方米,古時候上面有磚瓦構(gòu)建的“觀音閣”,里面供奉著觀音菩薩。由于年代久遠(yuǎn),原先的“觀音閣”早已蕩然無存?,F(xiàn)在那上面有一尊石雕的滴水觀音站像,香火依然很盛。
在白云觀下面稍南的山坡上,可以看到有幾座石塔,人們稱這里為“塔林”。據(jù)有關(guān)專家考證,這些塔建于唐代。所謂塔,實(shí)際上是僧人的墓葬,有的是用石頭鑿刻,有的是用磚砌建??吹降哪欠N方形塔是男僧人的墓葬,圓形塔是女僧人的墓葬。
清幽谷俗稱“二道溝”,以山高谷長、清靜幽深而得名,是清涼山的又一個重要景點(diǎn),目前它正在開發(fā)建設(shè)中?!扒逵墓取庇?個主要特點(diǎn):一是石崖陡峭,壁立千仞;二是巨石嶙峋,千姿百態(tài);三是木蘭遍山,幽谷飄香。
在谷口看到的這一片盛開著白色花朵、散發(fā)出陣陣誘人清香的林子,叫“牡丹園”。園子里的這種花叫“天女木蘭”,俗稱“山牡丹”,因此當(dāng)?shù)厝朔Q這片園子為“牡丹園”。天女木蘭是花卉中的活化石,它是冰川時期遺留下來的植物珍稀物種,在昆明世博會上被評為金獎花卉。天女木蘭在清涼山隨處可見,但以清幽谷最多?!澳档@”是景區(qū)管理者為了讓游客更好地觀賞,而集中移栽形成的。天女木蘭的花以白色居多,也有一些粉白色,盛花期近一個月,其花雍容華貴,艷而不媚,香氣襲人。正當(dāng)花朵盛開的時候,那種沁人心脾的香味在很遠(yuǎn)就能聞到。天女木蘭花的果實(shí)還是一種名貴香料的原料。
因?yàn)閺倪h(yuǎn)處看,它很象一頂古代武士的頭盔,所以得名“帽盔山”。關(guān)于帽盔山名字的由來,在當(dāng)?shù)赜幸粋€傳說。傳說當(dāng)年唐王征東時,有一次打了敗仗,逃至帽盔山上,由于鞍馬勞頓,在山頂上睡著了。唐王睡得正香的時候,忽然感到皮膚發(fā)癢,好象有只蟲子在叮咬,就本能地用手在發(fā)癢處掐了一下,但卻覺得心血來潮,再也睡不著了,他睜眼一看,敵兵已追到山下,唐王大驚,慌亂中顧不得戴上頭盔,率領(lǐng)將士從山的另一側(cè)逃走了。由于唐王的頭盔遺落在山頂上,后來帽盔山就變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人們就開始叫它“帽盔山”了。
1、從鞍山長途客運(yùn)站乘鞍山至岫巖大客,票價15.5元。后換乘岫巖至清涼山旅游專線,早6時30分、上午10時均有發(fā)車,票價5元左右。
2、從鞍山客運(yùn)站乘鞍山至湯溝的班車(票價12元,行駛3小時,約120km),于10:00左右抵達(dá)湯溝鎮(zhèn),下車后,有農(nóng)用三輪車等客,坐上它約半小時,約有15km到清涼山山門。
遠(yuǎn)古時代東北這塊地方人煙稀少,但在遼南半島東北部的大山谷中,住著十幾戶人家,人們非常團(tuán)結(jié),耕作生息,安居樂業(yè)。但天有不測風(fēng)云,一天烏云密布,山間忽來數(shù)十條惡龍盤踞,作惡多端,危害百姓,使這方人們無法生存。在叫天天不應(yīng),呼地地不答的時候,莊內(nèi)一個叫石清涼的青年壯士召集大家,將他的想法向大家說了,大家一致贊同并舉他為頭,向惡龍奮戰(zhàn)。每當(dāng)惡龍出現(xiàn),石清涼便帶領(lǐng)壯士上山力戰(zhàn)群龍,幾經(jīng)奮勇敵斗,惡龍死傷無幾,可壯士也死傷過半。一天,石清涼力戰(zhàn),因連日奮戰(zhàn)、饑餓交加,終于被惡龍卷下山崖,壯烈犧牲,鮮血濺到山巖,石頭被染紅,叫小豆紅,灑到樹木上染紅樹木,每到秋季則滿山紅葉,艷麗無比。
這事驚動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下界降妖,拯救這方百姓。文殊菩薩拋下縛妖索,普賢菩薩廣袖一甩,將四條巨龍降服,分別壓在帽盔山上深井中;西古洞地下湖里;玉女峰凈月泉底;石湖鍋湖下。禁期為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年,令其保佑這方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以償天愿。文殊、普賢二位菩薩便將各自座騎化身為獅頭崖,臥象石壓在白云觀溝口,觀音菩薩將一塊巨石化為震妖石,壓在白云觀上口。而后用柳枝灑一下滴玉凈瓶中的甘露,立即細(xì)雨紛紛,涼風(fēng)習(xí)習(xí),一派清爽,大地恢復(fù)生機(jī),峰巒更加秀美。為了紀(jì)念石清涼,便命此地為清涼山。
景區(qū)共有植物600多種,其中園林木38科78屬150多種,400多種中藥材;50多種山野菜;有貓頭鷹、禿頭鷲、棒棰鳥、狐貍、野豬等豐富的珍奇野生動物;山泉中還有珍稀動物娃娃魚和林蟲類龍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