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千年鳳凰山”,鳳凰山歷史上曾幾易其名。南北朝時稱“烏骨山”。隋末唐初稱“熊山”。至唐貞觀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巡御游此山時,有“百鳥朝鳳、鳳凰拜祖”傳說,李世民即興御賜為“鳳凰山”(在朝陽寺有明代碑文為證),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唐朝大將薛禮曾兩次東征高句麗。鳳凰山上“箭眼”、“馬蹄窩”、“點將臺”等景點的得名均來源于薛禮征東的歷史故事。山中現(xiàn)存東北較大的漢唐時期高句麗古城,被列為中國一百座大遺址保護單位之一。
鳳凰山摩崖石刻眾多,從明代開始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現(xiàn)在仍有“振衣千仞”、“直上青云”、“亙立中天”、“山高水長”、“此山不老我曾來”等上百處石刻保存完好。鳳凰山在南北朝時期開始建廟至今,有朝陽寺、紫陽觀、藥王廟、碧霞宮、斗姆宮、觀音閣等10余處寺院、道觀。每年四月二十八是藥王孫思邈的生日,屆時有“藥王巡城”、“祭祀藥王”等民俗宗教活動。都會吸引數(shù)十萬游客和信徒前來參觀和朝拜。
老牛背是鳳凰山重要的自然景觀之一,老牛背為一百多米高的天然巨巖,因酷似一頭臥澗之牛的脊背而得名,是鳳凰山重要的自然景觀之一。老牛背長約七十多米,寬僅尺余,背之兩側(cè)如刀削斧劈,皆為懸崖。崖上寸草不生,藤羅不長。以其勢險、形奇而被稱為鳳凰山一險。
相傳這老牛背原是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私逃人間,隱沒于此。兇猛性野,作惡多端,唆使野牛殘害百姓,百姓苦不堪言。后來百獸大仙云游至此,萬民訴其狀,百獸大仙勸青牛改邪歸正,青牛不聽,恣意妄為。百獸大仙一怒之下將其斬去頭尾,鎮(zhèn)于箭眼、疊翠二峰之間,化作巨石,為登山之人鋪路。以此警訓眾牛,為民謀福。
于三官廟前或東山觀羅漢峰,在羅漢峰峭壁百丈下,因巖石縫隙和褶皺自然形成,酷似一張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羅漢臉,臉部眼睛、鼻梁、鼻孔、嘴等部位清晰可辨,故名羅漢臉。寓意“睜眼觀世間百態(tài),閉眼省自身得失”。
自杜鵑坡下山路向西遠觀天下絕石壁,在天下絕下方百多丈的懸崖峭壁上,由巖石天然褶皺形成,酷似一只仙鶴的影子。遠望它昂首斂翅,單腿獨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因此得名石壁鶴影。
相傳,此鶴本是南極仙翁的坐騎。一次,南極仙翁騎著它到鳳凰山游玩,觀看鳳凰歌舞,仙鶴看到鳳凰山山清水秀,景色迷人,鳳凰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這里,非常羨慕不愿離去,想伴鳳凰棲于此山。南極仙翁卻要乘仙鶴返程,無奈之下便施法將仙鶴的影子印在石壁之上,這樣就等于把它留在了這里。
神馬峰上向南,有一塊怪石,高十數(shù)丈,凌空而起,直沖霄漢,每當山霧騰起,飄逸石下,云石相襯,觀之欲動,故稱為“怪石凌空”。
亙立中天鐫刻于醉仙溪中一孤石之上,重筆方勁、縱任奔放、迅速急就、跌宕飛動、神采飄逸、心意爽然。為民國時期東北陸軍十九師連長關(guān)少泉所題。
朝陽市區(qū)到鳳凰山約為5公里行程,出租車費為10元至15元。
公交車10路從朝陽市區(qū)直達鳳凰山,票價1元。